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 游戲觀察(ID:gamewower),作者:gamewower,授權轉載發布。
經過幾年的發展后,直播平臺與短視頻間曾涇渭分明的界限正在越來越模糊。
9 月 12 日,上海交通大學知識產權與競爭法研究院舉辦“網絡游戲知識產權保護問題研討會”。在本次研討會上,上海交通大學知識產權與競爭法研究院院長孔祥俊正式發布了《網絡游戲知識產權保護白皮書》。
白皮書對未來我國網絡游戲的知識產權保護提出了相應的對策與建議,而其中一點就提到,“以游戲為核心,電子競技、游戲直播和短視頻等數娛行業深度融合。”
在這一新的形態下,游戲內容知識版權將迎接全新的挑戰。
1、直播+短視頻=社交娛樂視頻
進入 2020 年以后,一個明顯的趨勢是短視頻與直播平臺間的發展已經越來越趨近。
在今年 4 月易觀發布了《中國新型泛娛樂視頻行業專題分析2020》,其中提到各類直播平臺與短視頻平臺在內容、功能、用戶等多個維度已經融合,短視頻平臺開辟了游戲、秀場直播等內容,直播平臺同樣接入了短視頻的流量入口。在各個平臺間進行垂直細分已經無法真實反映和完全涵蓋各平臺的具體業務領域。
基于此易觀提出了一個新的概念,新型泛娛樂視頻,去泛指近幾年依托于移動互聯網媒介以“內容+社交”為主,融合直播和短視頻等多種內容展現形式的新型娛樂視頻行業,不包含傳統的門戶視頻以及錄制放送視頻、長視頻等。
無獨有偶,國內另外一家研究機構艾瑞在今年 6 月也發布了一份類似的報告《 2020 年中國社交娛樂視頻研究報告》。
報告指出,從用戶的重合程度,內容合作伙伴的統一這兩個方面去看,短視頻和直播平臺直接有著天然的共生關系。
在用戶重合度上,60%左右的游戲及娛樂直播用戶同時是短視頻用戶。不同內容題材間用戶高度重合,游戲直播平臺和娛樂直播平臺上,分別有77.3%和62.6%的用戶同時觀看游戲和娛樂直播內容。
在合作伙伴的統一上,直播和短視頻在內容生產合作伙伴中,公會/MCN都是必不可少且是生態當中的重要一環,眾多公會/MCN機構同時開展直播和短視頻相關業務。
2、不可逆的互融趨勢
從市場研究機構的角度去看,對于直播和短視頻研究開始呈現一體化的態勢,事實上,這個趨勢從幾年前已經開始呈現。
2016 年年初,快手上線直播功能,同一年娛樂直播平臺映客上線短視頻功能,當時限制為 10 秒以內。
當然,在游戲直播和短視頻平臺之間,這個融合的態勢真正發生在 2019 年,在 2019 年年中,快手的光合大會上,快手宣布正式發力游戲直播,而在今年年初虎牙發布 2019 年年報時,當時的虎牙CEO董榮杰稱,“一些新產品將被嵌入虎牙直播APP”,這個新產品被外界普遍認為是短視頻。
至于另外一家游戲直播巨頭的斗魚,盡管在 2017 年 5 月就上線了短視頻功能,但真正發力是從 2020 年開始,根據新京報的報道,今年開始辦公地址位于北京的斗魚研發二部在春節復工后人員急速擴張,而斗魚研發二部的主要工作是增加斗魚的中短視頻能力。
一個明顯的跡象是,在今年斗魚對于主播在固定的直播時間外有了更多的要求,通常要求主播播放直播錄像,或在直播時產生的精彩片段剪輯。
在游戲直播平臺與短視頻融合的過程中,騰訊這樣的游戲廠商也在起到一定的作用,在騰訊主播認證計劃中,一個很重要的是扶持是,“對于一些沒有制作視頻能力的中小主播,騰訊將開放短視頻自動剪輯與生成工具“i創作-騰訊游戲內容創作平臺”,幫助認證主播可以低成本、更快捷地產出更多優秀內容分發,來擴大自己的曝光與影響力。”
3、商業、內容形態的互補
從各個維度去看,游戲直播與短視頻的互融已經越來越明顯。
而導致這一結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從內容去看,短視頻所滿足的是更加碎片化的用戶需求,而直播所滿足的是用戶完整的需求,兩者之間可以形成很好的互補,給用戶在內容上更多的選擇。
其二,從行業發展的角度,無論是短視頻還是游戲直播,在經過的幾年的發展后,都進入了一個瓶頸期,在短視頻方面是如何讓用戶的粘性變得更高,在游戲直播方面是如何繼續擴大用戶的圈層。
以斗魚為例,近幾個季度去看,斗魚的MAU的增長都低于10%,而在去年快手進入游戲直播時,斗魚CEO陳少杰就曾表示,“我們觀察到行業的競爭格局并沒有發生顯著的變化,快手進入游戲直播目前對我們沒有帶來直接競爭,相反快手的流量大,會對整個行業提升是非常有利的。”
陳少杰認為,斗魚與快手這類短視頻平臺覆蓋的游戲品類不同,斗魚用戶集中在硬核的電競游戲用戶和重度游戲玩家,快手短視頻平臺是一個情景式的觀看,觀看體驗有區別。
因此,斗魚、虎牙要做短視頻,因為這是擴大用戶基數的一個方向,將一些此前不看游戲直播的用戶,通過短視頻進行慢慢的轉化。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在商業模式上,短視頻和游戲直播平臺形成了一個很好的互補關系。
在短視頻的商業模式上,廣告、電商是最重要的兩個點,無論是抖音還是快手,這兩大平臺的主要營收構成就是這兩塊業務。
而對于游戲直播平臺而言,最大的商業構成是用戶的打賞,根據虎牙的 2020 年二季度財報,總收入26. 97 億元,其中來自直播側的收入25. 65 億元,占比超過95%,斗魚的情況也是類似。
游戲直播當下的營收結構較為單一,如何尋找另外一個增長點是游戲直播平臺需要尋找的方向,而基于龐大的游戲流量下的廣告顯然是最好的方向。
在海外的視頻平臺如YouTube上,已經形成了一個很成熟的模式,并產生了一個專門的術語“Let's Play”,專指由用戶制作的游戲視頻。這類視頻錄制了用戶玩游戲的游戲畫面和YouTuber 的旁白評論,可以是隨意的,也可以是精心策劃的。
美國一份調查報告顯示, 2017 年,Let's Play視頻和直播的內容觀看人數超過了HBO,Netflix,ESPN和Hulu的所有訂閱者的總和。
這個產業也誕生了眾多頂級的視頻制作者如PDP,其 2015 年在YouTube的稅前收入就超過了 1200 萬美元,而這個收入主要就是廣告分成。
由此可以看到,在商業構成上,短視頻和直播平臺間也形成了很好的互補關系。
4、版權問題急待解決
隨著兩者的融合愈發趨近,與此相關的版權勢必會對當下已經較為復雜的游戲版權帶來新的挑戰。
關于游戲版權,這當中其實可以劃分兩個板塊去談,其一是游戲廠商與短視頻、直播平臺側,其二是直播平臺與短視頻側。
在游戲廠商與平臺方,這個爭議其實正在逐漸減小,近兩年隨著國內相關案例的接連版權,以及司法、學術層面相繼給出的指導意見,游戲的版權在絕大部分情況下歸游戲廠商所有已經形成了共識。
在本次發布的《網絡游戲知識產權保護白皮書》中,各位專家學者們也給出了類似的意見,如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法官張瑩表示,“網絡游戲的作品屬性問題,焦點在于網絡游戲是否具有可版權性,是否受《著作權法》保護。著作權是基于作品產生的權利,從這個意義,上說,我覺得應當是作品要件法定,而不是作品類型法定。對于網絡游戲來說,只要符合作品的構成要件,就應當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具體到某一類型的網絡游戲的游戲畫面是否可以視為類電作品,應重點衡量該畫面是不是由一系列有伴音或者無伴音的具有獨創性的畫面組成?!?/p>
而在更早之前的今年 4 月,廣東高院也下發了《關于網絡游戲知識產權民事糾紛案件的審判指引(試行)》。這當中基本明確了直播(短視頻)平臺、游戲用戶(主播)、游戲廠商這三方之間的的權利關系。
實際上,在海外已經極為成熟的Let's Play,盡管沒有相關的司法案例推進,但在廠商、平臺、Youtube主之間已經形成了一個默認的關系。
Youtube花重金開發了Content ID系統,谷歌透露,截至 2018 年,已對該系統投資了至少 1 億美元。
而該系統的主要功能是 ,版權所有者可以在提交版權文件后對所有視頻進行自動掃描,挑選出含有自己版權作品的視頻,并決定進一步的處理措施。相應的,相關視頻會收到Content ID系統聲明,表明視頻中含有相關版權內容。
當版權所有者向YouTube方面提交了有效的法律申請,這些涉嫌侵權的視頻就會被YouTube刪除。更嚴重的是,如果一個賬號收到了三次版權警告,賬號就會被刪除。
近幾年海外的大廠基本已經在YouTube上入駐了這一系統,如任天堂、育碧、EA等,這些公司有的和YouTube、YouTube主共同進行廣告分成,有的只是要求YouTube主在制作內容進行商業化時需要獲得廠商的授權。
但無一例外,從平臺到YouTube主已經承認了游戲版權的屬性是屬于游戲廠商的,他們可以在不損害游戲廠商利益的情況下進行商業化,但廠商也可以隨時對該內容進行下架,雙方間的版權屬性是明晰的。
廠商與平臺的版權屬性基本已經確定,但隨著短視頻與直播平臺的融合,一個新的版權問題正在出現,這個問題是短視頻平臺與直播平臺之間的問題。
與其它主播不同,游戲主播一般與直播平臺之間是有簽約的,那么他在直播中所產出的內容,還能不能發布到其它短視頻平臺?
現在很多游戲直播的主播會在一些短視頻平臺上上傳內容,盡管這些內容與游戲畫面無關,但很多內容是在游戲直播時產生,那么這個版權應該如何去界定,直播平臺和短視頻平臺間又是否會有相關的版權爭議?
這個問題將是基于游戲直播、短視頻平臺和廠商之間版權爭議暫時落下帷幕后,下一個與直播、短視頻相關的版權問題。
只有將這些版權上的爭議問題一個個的厘清,那么所謂的社交娛樂視頻行業才能越走越遠,行業才會越來越繁榮。
當然,這一點不僅僅是對社交娛樂視頻行業,對于游戲行業亦是如此,衍生的游戲內容對于游戲生態極為重要,但前提是需要在有序、良性的市場中進行,因此將各方的權利和責任明確下來,是首先需要去推進的,無論是市場層面還是法律層面。
正如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院長孔祥俊在發布白皮書的現場表示,“網絡游戲涉及諸多方面,包括商標、專利、著作權、不正當競爭等,是一個交叉領域。網絡游戲領域的業態、商業模式、技術發展很快,引發諸多法律問題,其中涉及的法律問題和技術商業模式有著直接關系,而技術和商業模式發展又是推動法律發展的一個重要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