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好著哩”,這句話,他說了十年!
——碧玉關歷史文化研究院副院長何勝江與他的書法藝術
董 瑋 劉云 張春燕
“那人好著哩”,這是何勝江的口頭禪,在與他交往的10年中,每每聊到熟人時,他總是少不了這句話,仿佛世間都是好人。
2020年12月19日,碧玉關歷史文化研究院在蘭州甘肅龍原傳媒公司舉行啟動儀式,何勝江作為三位發起人之一到會并做了即興發言,成熟穩健的外貌,平實而又不失幽默的談吐,流露出對家鄉一腔眷戀外,更多的是對故土的感念感恩。
大約七八年前,在《讀者》雜志上讀到過賈平凹先生寫的一篇名為《通渭人家》的文章,文中描述了通渭人的淳樸以及對書畫的喜愛。因酷愛書畫,對那篇文章印象很深。沒想到多年后,我們和當時與賈平凹走訪通渭并奠基“通渭人家”的何勝江有緣相識并成了朋友同事,通過他,大家對賈平凹先生的描述有了更真切的感受。
無獨有偶。2009年夏他作為王鏞先生新招收的訪問學者到中國書法院教學部報到時,我們有緣見面。因不大熟悉沒有太多的交流。直到上學期快結束時,大家才知道他是通渭書法的領軍人物,在整個甘肅省文藝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記得開學后不久,何勝江還當選為甘肅省書協副主席。頭頂著眾多耀眼光環的何勝江在學校中并沒有以名家自居,一直保持著平和、低調的作風,與同學們平等、友善相處,以致有些同學直到臨近畢業時才知道何勝江是甘肅省書協副主席的身份參加學習的。
與他接觸中,最令人感慨的是他的質樸與本真。當代社會物欲橫流,處處充斥著誘惑,很多人都在誘惑面前被異化,迷失了自我。他也已近知天命之年,有著廣泛的人際交往和豐富的社會閱歷,但他真如蓮之出淤泥一樣,絲毫不沾染世俗的習氣。何勝江常有的憨厚的笑容,能讓人感受到他發自內心的、毫無修飾的樸實、厚道。在介紹和評價別人時,他常常用地道通渭話說:“那人好著哩”,仿佛在他眼中,世間都是好人。
同大多通渭人一樣,何勝江對書法藝術有著發自內心的喜愛,但有所不同的是,他對書法藝術的喜愛,不只限于對別人作品的收藏欣賞,而是更偏重創造屬于自我的作品。來中國書法院訪學之前,何勝江已經勤于臨池數十載,有了很高的藝術造詣。在書法院求學期間,何勝江不僅得到導師王鏞先生的悉心指導,還接觸了劉正成、沃興華、石開、陳國斌、叢文俊、胡抗美等先生,這些都是居于時代前沿的藝術大家,他們淵博的學識、高深的見解、異彩紛呈的創作令勝江兄眼界大開,使何勝江無論在思想觀念上,還是在創作能力上都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何勝江在書法創作上諸體皆能,但最擅長、最能體現其才情的應當是他的草書。草書最大限度地擺脫了字形的束縛,審美特征非常突出,被認為是最能體現書法藝術高度的一種書體。草書創作要求作者在瞬間揮寫出豐富多變的線條,以及完成對線條的空間構造。這不僅需要高超嫻熟的書寫技巧,而且還需要有開闊的胸襟和氣魄,能夠駕馭全局,他無疑是具備這些能力的。從作品中看得出,他更青睞于大草,對張旭、懷素、黃庭堅、王鐸等人的草書都有所涉獵、汲取,并摻和己意,形成了既古又新的面目,獨具風神。他的草書,無論八尺巨幛,還是短箋小品,都以氣勢取勝,豪放縱逸,雄勁奇肆,猶如黃河之水,一瀉千里,滔滔不絕,具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力和藝術感染力。最為難能可貴的是,何勝江在快速揮灑、大開大合中仍不失點畫細節的表現,起承轉折,牽絲映帶,絲絲入扣。線質雖有潤燥對比,但不漫漶臃腫,不鼓努為力,這就使他的草書在豪放中又多了幾分靜氣和清雅,更加耐人品味。
為人的謙和樸實,書風的縱放豪邁,何勝江所表現出的這種反差曾一度令大家疑惑,但隨著對他了解的增多,讓人才慢慢認識到,他是一個非常注重精神追求、內心世界極為豐富的一個人,他的處世風格和藝術風格表面看似矛盾內在其實是統一的。生活中的何勝江有著全面的修養和廣泛的愛好,除了書法創作和書畫收藏外,他還酷愛文學,與當代的一些文學名家賈平凹、張賢亮等有著密切的交往;虔心佛理,時常出入佛門,問道于歸元寺方丈昌明、北京廣濟寺方丈演覺、延藏等高僧大德。有幸與他一同在平谷山中寫生時,偶然看到他當眾表演的一套拳法,大家才知道他竟然還擅長武術,對中國傳統武術理論及精神都有很深的領悟,是一個頗有俠義情結的人。
“精神到處文章老,學問深時意氣平”,一個人的藝術境界、為人處世與學識修養之間總是有著密切聯系的。通過對何勝江的了解,我們也不難發現,他為人的謙誠樸實,處世的平和低調,書風的豪邁雄勁,藝術造詣的深厚,歸根結底還是他全面的修養和淵博的學識決定的。
這也體現了何勝江書法學習的高明之處:不僅注重“技”的錘煉,同時還注重“道”的修為,注重以“道”馭“技”, 這是歷代有成就的書家所共同遵循的路子,也是何勝江多年癡心追求。
2021年開局之年,進入牛年的何勝江便喜事連連,牛氣沖天:繼他被推選為中書協理事不久,又加入甘肅省作協……藝術長青技道雙進, 相信何勝江會沿著這條大道一直走下去,一定會擁有更加廣闊的未來。
董 瑋(師從王鏞先生,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書法篆刻院副院長、北京尚藝書院院長,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書畫高研班導師、河北美院董瑋書法工作室導師、中國書法家協會考級中心考官、文化部青聯中國書法篆刻藝委會委員)
劉云(甘肅龍原傳媒有限公司、甘肅碧玉關旅游開發有限公司、通渭縣碧玉關龍根農牧農民專業合作社綜合辦公室主任)
張春燕(甘肅龍原傳媒有限公司副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