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春風過,春風動春心。
3月20日,由黃英作詞的新歌《春日里等風》上線。在這個春風搖曳的春日里,與黃英一起在風中等“他”。
聆聽自然的聲音
春日,東風至。蟲鳴鳥叫,春風拂面。此刻,行走在田園之間,閉上眼,讓陽光鋪滿身體,與春風合唱,與鳥兒共鳴……
在令人心曠神怡的前奏中,黃英充滿靈性的歌聲響起,將人們從城市的喧囂中帶到山林之間、塵世之外。
自出道以來,無論外形還是聲音,黃英身上總是流露著一種自然倔強的氣質。而在新歌《春日里等風》中,這種自然的特質被展現地淋漓盡致,儼然成為最美的主題。
現在,音樂已經成為現代人管理壓力和調解情緒的最常見方式。當我們因工作和生活的壓力而心浮氣躁時,一曲空靈自然的音樂,或許能撫慰你的心靈。而《春日里等風》正是這樣的一首歌曲。當黃英特有的唱腔配以清新的旋律,宛若一股清泉沁入心脾,讓人自然而然地沉浸在音樂中,忘卻壓力與煩惱。
作為繼《漂流瓶》后黃英再度作詞之作,《春日里等風》作詞和編曲獨具匠心,韻律層次清晰,鋪陳渲染極具張力。整首歌宛若一首清新的情詩,把美好與思念寄予曲中,在這春日里,化為一縷清風,輕輕地撥動著心弦。
感受情感的溫度
歌曲名為《春日里等風》,那她等的是風嗎?不,她等的是心上的那個他啊!
在主歌的歌詞中,黃英用了六個“等待”來期待“風”來。而此時的“風”,并不是單純的風,它被賦予了獨特的情感與溫度。
歌曲是一種含蓄的藝術,而借物喻人、托物言志是常用的藝術手法。在《春日里等風》中,黃英將人喻成風,將思念的呼喚喻成“鳥兒”;等“風”來了,“鳥兒”的呼喚讓人們踱步室外,生機拂面,此刻那個正在等待的人,或是只有見到“他”才會意解心開。
“春風吹,鳥兒一起來唱歌,連云朵都害羞的走過;春風吹,我的思念隨風追,讓風輕輕親吻你的嘴。”在歌曲的高潮之處,黃英將她的英式唱腔發揮到極致。她充滿辨識度的聲音略帶沙啞,高音通透,獨具韻味。在歌曲中,她不是單純的炫技,而是通過歌曲去表達情感,讓聽眾在聆聽歌聲中感受情感的溫度。“英式唱腔”已不僅僅是黃英歌曲的特色,更是蘊含情感和故事的載體。通過它,黃英真實直觀地和聽者分享內心世界。
當思念和情景交融,便給人帶來一種無法言說的美感。在《春日里等風》,黃英用訴說的方式來表達,向人們呈現了一個全新的真性情的黃英。“走心”的一字一句,讓聽歌的人感覺到是在唱著自己。
彰顯國風的韻味
據了解,《春日里等風》由黃英親自上陣操刀作詞,與樂壇新銳制作人吳思非合作創作。黃英天籟的坎音,搭配濃濃的新世紀元素,同時融合著國風,彰顯出獨特的韻味。整首歌升華著自然之美,傳遞著暖暖的思念。
歲月流逝間,黃英的身份從歌手轉變為母親。身份升級后的黃英,在歌曲上也在不斷沉淀創新。近年來,黃英一直秉持著弘揚中國名族傳統文化的理念,放緩步伐,不忘初心。在她的歌曲中,充分展現了她為自己、為孩子、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而傳承的責任與擔當。她用一首首國風民謠,傳承深遠厚重的中華傳統文化;以干凈自然的天籟之音,傳達出對于傳統文化的堅守與熱愛。
“與其尋找市場的需求,不如用心做好自己的音樂。”黃英在采訪中曾這樣說道。時間的流轉并未覆蓋黃英的才華,她正用一首又一首作品為時代而歌。
當黃英唱起《春日里等風》,你,是否也在等待著一個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