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意思為“愛智慧”,有時也譯為“智慧的朋友”。 一般認為,古希臘思想家畢達哥拉斯最先引入“哲學家”和“哲學”這兩個術語。
從西方學術史來看,哲學衍生出科學。后來,哲學成為與科學并行的學科。 哲學研究普遍而基本的問題,這些問題多與實在、存在、知識、價值、理性、心靈、語言等有關。哲學與其他學科的不同之處在于其批判的方式、通常是系統化的方法,并且以理性論證為基礎。
在日常用語中,“哲學”一詞可以引申為個人或團體最基本的信仰、概念和態度。
哲學是什么
1、基本釋義
哲學,社會意識形態之一,是關于世界觀的學說。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是自然知識、社會知識、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是社會意識的具體存在和表現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質、共性或絕對、終極的形而上者為形式,以認識、改造世界的方法論為研究內容的科學。 同時,在著名的科技融合體模型中,哲學處于該模型的頂端,匯聚并指導了具體科學,與科學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2、起源
源自于希臘語φιλοσοφ?α(philosophia),意即“熱愛智慧”。希臘文Philosophia是由philo和sophia兩部分構成,philein指愛和追求,sophia指智慧。
“哲”一詞在中國起源很早,歷史久遠。如“孔門十哲”,“古圣先哲”等詞,“哲”或“哲人”,專指那些善于思辨,學問精深者,即西方近似“哲學家”、“思想家”之謂。 一般認為中國哲學起源東周時期,以孔子的儒家、老子的道家、墨子的墨家及晚期的法家為代表,而實際上在之前的《易經》當中,已經開始討論哲學問題。
3、哲學的基本問題
哲學的基本問題、哲學的最高問題,是指思維和存在、意識和物質的關系問題。恩格斯在1886年寫的《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一書中第一次對此作出了明確表述。它的提出,為區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種對立的哲學體系、哲學派別以及對它們的客觀評價提供了正確的標準。
哲學家無量子
以上內容是大家對于哲學的基本理解,以無量子無代表的一些中國哲學家則認為哲學起源于中國的說法更適合。
哲學發源于中國的哲學論述,必須要走出慣性思維,用改變哲學范式的方法、進行直接的論證。
中華文明最先、最早的對于人類思維方式的內在時間與時間性位置空間的發明與表達,始源了人類世界哲學。
在鐘表泛濫的現代性當今社會,人們是無法想象和理解在數千年以前,中華民族的人們是怎樣認知內在時間性、測量時間、發現源始時間、發明自然時間的自然歷史環境的境況,這是需要經歷數百代人的、一代又一代人的口口相傳的存續繼承的文明行動。
哲學發源于中國,清晰表明:哲學必須來源于人類社會實踐。
哲學
傳統哲學的定論是哲學產生于希臘。
哲學產生于希臘是哲學的自命題,哲學的自命題、是無法論證哲學真正的岀處的,使用哲學自命題的范式、無法論證哲學發源于中國。
哲學發源于中國、這是一個人類文明的命題,是在人類整體文明的視域中論述哲學起源,不是一個哲學自身的自命題。
哲學發源于中國是以人類整體文明中、對于內在時間的時間性認知的文明高度,以及時間性文明和非時間性文明的哲學起源的根本性文明的角度,以自然文明和宗教文明、實證人類世界哲學發源于中國。
對于哲學的最高范疇的時間與空間的認知文明,來重新劃分人類文明的類別,可以將人類文明區分為:時間性人類文明和非時間性人類文明。
人類的時間性文明標志是:人類能夠主動地掌控統攝著內在時間的時間性思維方式的文明。
人類世界文明、分為時間性文明與非時間性文明,時間性文明為自然文明,非時間性文明多為宗教文明。
人類的文明、首先是人類思維方式和思維成熟發展升華的文明,宗教文明也是思維方式的一種文明。
論證哲學發源于中國,必須先明確宗教文明是一種特殊的非時間性文明、必須是文明。
哲學的發生與發源,起源于對于人類思維方式的內在性時間與內在性空間的認知與把控及表達。
哲學是研究大腦里面的東西和東西變化及共時性符號、言語表達的學問。
哲學家無量子
就是說,以人類大腦劃界、劃分為內在與外在,不管是什么哲學,誰最先闡述明白內在的時間與空間和外在的時間與空間的具體事實,誰就發明了哲學。前提條件是:必須先發現并發明源始時間與自然時間。
凡未曾發現發明源始時間與自然時間的,仍然無法實證其發明了真哲學。
人類對于內在和外在的時間與空間的認知,是人類文明的源頭起點,是人類文明升華的重要標志,更是人類文明發展之必然。
中華文明起源于時間性思維方式的時思,中華文明的時思,測量發現源始時間、創造自然時間,其時間的時與間的古漢字足以實證。
時,日為太陽,而之有行走之義。中國古人計算時間,總是根據太陽在空中運行的位置,或太陽在地上的投影運行的情況來決定,是測日以記時的見證。
間,門有間隙,從門內可以看到月光,從門從月,門夜閉,閉而見月光,是有間隙。
中華文明是時間性文明,中華文明的起源是人類對于時間與空間的自然認知的時思,中華文明以時間性思維方式創造出來、近十千年的中華時間性文明。
中華文明的時間性文明,時間性文明起源于時思和時思構成,時思構成展開,以探索測量人類世界源始時間與自然時間為文明歷史進程,中華時間性文明是人類主動地掌控統攝著內在時間的文明,是人類內在時間的時間性和時間性位置空間的人類基本思維方式的發現者、發明人,人類世界哲學、當然的發源于中國。
說哲學產生于古希臘的希臘、是非時間性宗教文明,這是蘇格拉底最終命運的定性,也是他的學生們作出永遠的妥協。
哲學
而中國的《易經》《道德經》更能說明哲學起源于中國。中國人對時間與空間的理論在古天文學中有著詳細的闡述與實踐。
人們尊重西方、人們尊重西方人自己所選擇的非時間性宗教文明。
西方非時間性宗教文明的起原是上帝七天創世、上帝創造人的文明是不允許有任何質疑和改變的。
上帝創世造人的七天,是非時間性的七天,不是時間性的七天。
西方哲學家在非時間性宗教文明之中,如何創造時間性文明的真正哲學呢?這是一個既不能被燒死,又要創造人的思維方式和思維一定要獨立于上帝、又必須接受上帝控管的非時間性哲學的艱難困境。從希臘開始產生的非時間性的哲學,是不可能作為人類世界哲學的真正發源的。
人類基本思維方式是時間性思維方式的時思。
1927年、現代西方哲學才正式表達出來人類的時間性思維方式的此在和人類內時間意識活動的哲學。
對于人類時間性文明的十千年歷史進程而言:1927年只是現在。
而道家的“山上方七日,世上已千年”“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在時間與空間上的哲學理念,體現得淋漓盡致。
哲學
無量子:哲學,社會意識形態之一,是關于世界觀的學說。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是自然知識、社會知識、思維知識的抽象概括和總結,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是社會意識的具體存在和表現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質、共性或絕對、終極的形而上者為形式,以確立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為內容的社會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