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璧隋珠·古今相續——記著名書法家姚鷹廈》
一劃開天,渾沌陰陽!老子上觀天垂相,襲承伏羲智慧,以“道”而論萬物諸象,寫下《道德經》,成為中國哲學史上龍脈傳播的基石!當代著名書法家姚鷹廈先生懷著仰天問道,觀心修德的執著精神,執一支小毫抄寫《道德經》五千言字,不遺余力,精研求道,以至于字字諳哲學,句句播文化,成為當代書壇的賢家行者!行者作書法,如攀山渡川尋和璧覓隋珠。賢家小楷抄成《道德經》,一出世就是橫空姿態,驚奇了書壇,成為書法文化與哲學源流相得益彰的文史珍冊!
趙子昂抄成道德經,多多少少帶有自解悲情的取向。姚鷹廈抄成道德經,一眼可觀最有盛世當歌的磅礴胸懷!同樣是書法抄經,各有不同的表達傾向,前者以書寄心,后者以書抒情。從精神內涵上來辯析兩本小楷《道德經》,可以感受趙本斂而郁,姚本妙而活!這是文人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而作出的“依于心”的各自表達,都帶有鮮明的時代印跡!透過趙本小楷《道德經》,可體味文人二臣的悲情。透過姚本小楷《道德經》,可觀盛世文人的精神灑脫。因此,看姚本小楷道德經,可觀天朗氣清,亦可見惠風和暢,盛世完本,必然為文史佳作。從這個角度來講,姚鷹廈先生的小楷《道德經》抄本,恰是筆墨當隨時代的新經典。這就是他的這件十米長卷成為觀覽臻品、收藏珍貴的重要原因!
姚鷹廈是一位諸書皆成,博涉多優的書法家。在他的書法世界里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愉,可以體察到書法三千年精華的正宗傳承!諸書皆有法度精研的磨礪,也有塵外孤標的獨立,不作書奴,也不寫書匠,而是帶著手執筆、心作主的自如,把二王體系法帖臨習的默于心,透于筆。又廣泛參意了皇象、鐘繇小楷的圓活生動,可以寫得抑左揚右!又對禇遂良的墨跡拓碑作出了心追手臨,極好地掌握著筆墨豐姿多神的塑造機理。取法多門,融會貫通,小楷抄經的功夫已經歷練到了爐火純青,可以作出宣示表、黃庭經、陰符經綜而合成的正大氣象!
由是,鷹廈先生小楷抄經,字小而神不弱,起筆落筆寫得是金書錦字!小字寬之貴大,大字蹙之貴小,洋洋灑灑五千言,寫得鋒纖往來,高低有趣,絕無算子之狀,盡顯激楚浪以成文的灑脫。筆墨技法嫻熟無礙,心諳道德自然而書,所以抄成道德經上本,也是人格修養悟道行道的見證!人書合一,獨樹一幟。
和璧隋珠,古今相續。道可道,非常道!后之視今,亦如今之視昔。每一個時代,都擁有古今相續的文化珍品,據悉姚鷹廈的小楷除了《道德經》抄本之外,還陸續寫下了同是十米長卷小楷《般若波羅蜜金剛經》、佛教律法經典的《善見律》卷,三部曲。正是我們這個時代向后世傳承高品質文化信息的載體。姚氏抄本,文化新功。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文以載道的精氣神!
姚鷹廈先生現為中央國家機關書法家協會會員,全國書畫藝術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教育電視臺水墨丹青欄目《水墨丹青》、《名家講堂》欄目簽約藝術家,中國大眾文化學會名人書畫藝術發展委員會委員,中國書畫網江蘇分院秘書長,北京中宣盛世國際書畫院會員,中國孔子學院孔子美術館培訓中心客座教授,懷敬畏心追隨古人,學古不泥古,永遠在攀登高峰的路上。惟願與書界同道偕行,為承傳弘揚中國傳統書法盡一份綿薄之力。
孔子美術館館長 江繼良 2021年7月30日
葉培貴,1968 年生,福建南平順昌人。1991 年本科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后師從歐陽中石先生于1998 年在首都師范大學獲文學(書法)博士學位。首都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2003 年—2007 年任中國書法文化研究院院長,現為中國書協第八屆副主席、北京市書法家協會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兼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美術館專家委員會書法藝術工作組專家成員、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理事、北京大學書法研究所和中南大學藝術學院兼職教授,北京唐風美術館特約書法家。 甘肅書法院藝術顧問,中華書畫名家研究院顧問,擔任首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獎評委、文化部第十四屆群星獎決賽評委、中國美術館當代名家書法提名展藝術委員會委員,入選北京市委宣傳部“文藝人才百人工程”、北京市青年骨干教師、九三學社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委員、北京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