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F YOCSEF福州于2022年7月30日舉辦“海洋漁業信息化應用的難點與挑戰”觀點論壇,論壇由福州市智能制造信息系統行業技術創新中心協辦。論壇采用“線上線下同步”的方式進行,線上論壇通過騰訊會議平臺直播、線下論壇在福州市閩侯縣上街鎮高新大道博思軟件大廈創業園5樓舉辦。論壇的執行主席分別是CCF YOCSEF福州分論壇副主席王榮章、AC委員吳志華,在線主席是CCF YOCSEF福州學術AC吳伶、閩江學院陳瀟。論壇匯聚了來自福州大學、閩江學院、福建農林大學、福建工程學院、福建師范大學協和學院、福建師范大學、武夷學院、福建警察學院、三明學院等高校專家學者,迪訊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福建風林火山、福建思知行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福建環海船舶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福州高新區等企業代表及感興趣海洋漁業信息化的朋友們,就“海洋信息化的難點與挑戰”展開討論和思辨。本次活動還特別邀請CCF YOCSEF總部、CCF YOCSEF蘇州分論壇、CCF YOCSEF廈門分論壇參加論壇思辨。
自古以來,漁業在我國經濟生活中占有著重要地位,為人們提供了食物來源、增加漁民收入,緩解著人多地少的矛盾。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漁業生產關系的變革,漁民生產積極性有了很大提高,海洋漁業在我國海洋經濟中占有重要席位,疫情之下海洋漁業也一度成為海洋經濟的“幸存者”。福建省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2021年福建省海洋生產總值超1.1萬億位列全國前列,在漁業息化方面有著豐富的創新與實踐經驗。然而,海洋漁業信息化建設的現狀如何、有哪些薄弱環節、以信息技術助推海洋經濟的發展中存在哪些機遇和挑戰等,都是目前業內關注的熱點問題。
圖1 “海洋漁業信息化應用的難點與挑戰”觀點論壇
論壇針對“海洋漁業信息化應用的難點與挑戰”這一主題,邀請了3位引導發言嘉賓和1位特邀嘉賓,他們分別來自海洋漁業信息化方面具有代表性的研究院、高校和企業——福建省海洋預報臺、福建環海船舶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大連海洋大學、和閩江學院,4位嘉賓分別就福建省智慧海洋建設成果與挑戰、海洋漁業信息化的現狀和行業需求、我國智慧漁業的難點和挑戰和掃盲——衛星通信助力海洋信息化建設等方面作了引導發言。
圖2 福建省海洋預報臺高級工程師張數忠現場引導發言
福建省海洋預報臺高級工程師張數忠做了《福建省智慧海洋建設成果與挑戰》的引導發言,他首先簡介了福建省海洋與漁業概況,展示了福建省智慧海洋建設成果與亮點,目前福建省已建成海洋立體實時觀測網,形成“空-天-岸-海-潛”一體化海洋數據感知獲取一張網,并在全國率先開展“插卡式AIS”試點示范。接著拋磚引玉,從數據的感知獲取、海洋基建、數據通信、漁民生命財產保護、數據安全和信息服務等多個維度全面地剖析智慧海洋建設問題與挑戰,熱切地希望福建的智慧海洋建設能夠實現海陸天空的感知獲取、海晏河清的數據治理和海納百川的信息服務。
圖3 福建環海船舶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葉東游做特邀發言
福建環海船舶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葉東游結合福建省的海洋漁業信息化的實際做了特邀發言,指出了海洋漁業信息化還相當薄弱,急需加強智慧漁港建設、應急管理、生產管理等信息化建設,建立海上信息中心,確保真正做到“看得見”和“呼得著”及“管的住”。通過海上網絡建設積極地構建漁民和市場的供求交易平臺,真正讓漁業的從業者獲益。
圖4 大連海洋大學吳俊峰副教授現場引導發言
大連海洋大學設施漁業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吳俊峰副教授做了《我國智慧漁業的難點和挑戰》的引導發言,他從我國漁業現狀、智慧漁業的需求、智慧漁業的難點和挑戰和智慧漁業應用的成果展示四個方面展示我國智慧漁業的難點和挑戰。他首先指出了當前漁業資源浪費、生產效益低、養殖風險大和從業能力老齡化嚴重等問題;其次,探討運用物聯網、大數據、 人工智能、衛星遙感、移動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深入開發和利用漁業信息資源,全面提高漁業綜合生產力和經營管理效率的漁業生產的智慧漁業新模式來破解漁業現狀問題;接著,結合實驗室研究成果基礎,認真地剖析了智慧漁業面臨的難點和挑戰。
圖5 閩江學院陳新偉副教授現場引導發言
閩江學院陳新偉副教授做了《掃盲——國產通信衛星助力海洋信息化建設》的引導發言,他從發展現狀、產業痛點和現有國產通信衛星簡介及示范應用來全面展示國產通信衛星助力海洋信息化建設的情況,激發大家思考衛星通信助力海洋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最后,指出建設國產通信衛星,打破國外衛星技術壟斷,具有極高的社會效益。
圖6 與會嘉賓熱烈思辨組圖
在思辨環節針對福建省“數字漁業”建設“亮點”如何塑造、在海洋新基建的浪潮中,智慧漁業有哪些難點和挑戰、如何運用陸、海、潛、空、天通信手段助推海洋漁業的發展這三個思辨點展開,論壇嘉賓及所有的線上線下參會人員紛紛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展開激烈討論。
圖7 與會嘉賓思想碰撞組圖
經過深入探討和激烈思辨,本次觀點論壇的觀點總結如下,這些觀點可以為更加合理地實施和開展海洋漁業信息化應用提供一定的參考與借鑒。
1.福建省“數字漁業”目前的發展關鍵在于如何綜合利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衛星遙感等現代信息技術,深入開發和利用漁業信息資源,全面提高漁業綜合生產力和經營管理效率,加速漁業信息化、智能化和數字化的轉型升級。在“數字漁業”諸多可進一步拓展的應用領域中,廣為認可的重點研發方向有兩個:基于智能魚群識別的精準捕撈方法、通過自動識別魚類態勢提高生產效益等。
2.由于海洋環境相對于陸域環境的復雜性與特殊性,直接應用現有的人工智能技術、大數據技術以及跨領域協作技術難以有效解決智慧漁業的瓶頸問題。經過激烈的討論和跨領域的思想碰撞后,大家一直認為發展智慧漁業亟需解決的難點和挑戰問題如下:(1)在強風大浪和海鹽侵蝕的惡劣海洋環境中,如何讓物聯網感知設備正常工作;(2)面對遼闊復雜的海域環境,如果解決海洋通信問題;(3)智慧漁業屬于交叉學科,相關人才嚴重不足,如何引薦與培養。
3.結合我省新基建計劃,海洋與漁業有關主管部門正進一步推動一中心、二張網、三方向與四領域的研發和項目落地試點,促進智慧漁業領域的應用與成長。我國北斗衛星相關項目也逐步推進,有效彌補了窄帶通信在應用方面的局限性,業界也正在對低軌衛星開展多方面多領域的研究,力爭實現海洋通信低成本、高可靠與廣覆蓋,促進海洋漁業信息化的發展,提升海洋經濟的產值。福建在海洋技術方面有著悠久的歷史與扎實的基礎,在加大我省已有海洋漁業信息化相關專業或海洋學院復合型人才培養力度的情況下,積級提高引進復合型人才的待遇,或增設相關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