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online 資訊]還記得不久前盧偉冰和榮耀老熊關于像素問題的“互懟”嗎?現在事情有了最新進展。
在說事兒之前,我們先來回顧下事情的經過。此前在Redmi K30發布會上,盧偉冰提出了三個2020年的行業懸念,三個問題都圍繞“友商”是否會推出高像素手機展開,一時引發熱議。適逢最近紅米K30 5G缺少n79頻段引起爭論,話題再次被轉移到手機影像上,并引發了盧偉冰和榮耀老熊之間的“隔空互懟”。
1月12日,榮耀老熊對盧偉冰三個問題作出了簡單的回應,他表示,榮耀當前不考慮使用一億像素,單純堆像素只是初級階段;同時,五千萬“上下”對旗艦機已經夠用,不應該單純追求高像素,應該是光學、傳感器、芯片、算法等全面系統性提升;對于已經超越6400萬像素拍照能力的現有產品,無需追求落后一方。
面對回應,雖然老熊沒有表示將繼續使用4000萬像素傳感器,但盧偉冰認為“友商”要“下決心止步于4000萬像素了” ,并希望友商持續打磨。
第二天,榮耀老熊再次“回懟,”表示“思考一個終極問題就可以了”。榮耀V30 Pro和Mate 30 Pro兩款手機是目前手機拍照的巔峰,是因為它們使用的是相同的IMX600主攝模組。同時,以華為、榮耀的實力,如果想用所謂一億像素,兩億像素這種沒有任何保護的公開供應鏈伙伴技術,本身技術上沒有瓶頸。但是對于友商來說,想采用世界最頂尖的RYYB版IMX600的主攝模組還是有難度的。
老熊回顧了手機攝影發展歷史。他認為,將供應商的鏡頭和傳感器引入到手機上,通過像素等指標進行比拼,屬于“拿來主義”的初級階段,“幾億像素也無法給消費者帶來足夠好的體驗”。而榮耀已經進入了第三階段,榮耀V30系列搭載了強大自研ISP芯片、多項核心專利算法和自研RYYB傳感器,給消費者帶來了卓越的綜合攝影體驗。
面對回應,盧偉冰也不甘示弱,回應“去DxO打個分就行,廢話多也沒用”,并舉例CC9 Pro“說明了小米在調校和算法能力的突飛猛進”。令人沒想到的是,這個“回懟”竟然引出了令人意外的結果。
122分排名第二,僅次于Mate 30 Pro 5G
1月16日晚,榮耀CEO趙明發布了一條耐人尋味的微博:“明天,說大事兒。#榮耀V30#”。不少網友在評論猜測,這“事兒”很可能與榮耀V30拍照有關。
果不其然,1月17日下午,DxOMark官方網站正式公布了榮耀V30 PRO的影像評測分數,總分122分,其中拍照項目得分133分,視頻得分100分,比華為Mate 30 Pro和小米CC9 Pro尊享版高一分,僅次于總分為123分的華為Mate 30 Pro 5G。
在最終點評中DxOMark寫到,“榮耀V30 Pro幾乎躍居我們的榜首,將吸引智能手機攝影愛好者的目光,因為它提供的圖像質量可以與某些較昂貴的旗艦產品媲美或更好,并且具有出色的變焦、散景、夜間和閃光燈拍攝。”同時點評也提到,“出色的細節和低噪聲是Honor V30 Pro的所有三個后置攝像頭的突出特點,幾乎與小米Mi CC9 Pro專業版的同類領先的高分辨率輸出相匹配,但噪點明顯更少。”
像素之爭,選擇最終回歸用戶
關于榮耀V30 PRO和小米CC9 Pro誰拍照更好的爭論早已有之,一方面是麒麟990 5G+IMX600 RYYB影像模組的旗艦配置,一方面是中端驍龍730G+一億像素傳感器的搭配,兩款手機似乎一款均衡而另一款更為激進,從最終呈現的效果和體驗不盡相同,如今DxOMark公布分數,影像方面誰更好的問題似乎已經有答案了。
其實,手機像素是否越多越好的問題,業界早有共識,像素高并不意味成像表現的優秀,還要綜合單個像素尺寸、鏡頭素質、ISP性能以及算法等各方面因素的考量,其中任何一個落后了,那么某個參數再強都是白搭——一款2.0T各方面調校良好的賽車可以肆意在賽道飛馳,一款爆改法拉利引擎的買菜車甚至不能給你放心劈彎的信心,道理就是那么簡單。
由此看來,榮耀V30系列的優勢不僅體現在5G方面,DxOMark的分數也印證了其影像實力。綜合體驗更好的榮耀V30系列,用戶認可自然體現在市場反饋當中。
榮耀手機1月13日發布的年貨節戰報顯示,京東、天貓兩個銷售平臺數據統計,榮耀V30系列成為雙平臺3000-4500元檔5G手機銷量冠軍。據悉,榮耀V30系列在3000-4000元價位段5G手機的銷量份額達到了25%,從4G+5G整體市場來看,榮耀V30系列在這個價格段銷量份額也達到了10%。
其實無論是5G頻段之爭,還是像素多少的辯論,最終選擇權還是在用戶手上,衡量一款產品是否有實力,市場反饋呈現出的實際數據才是最好的參考,圍繞在盧偉冰和榮耀老熊之間,關于像素是不是越多越好的事件最終以DxOMark公布分數,榮耀V30以122分超越小米CC9 Pro有了定論,也印證了用數據說話才是最好的辦法。
時下手機品牌已經所剩無幾,未來5G市場的競爭也會越來越激烈,“隔空互懟”的事件相信也會成為常態,無論如何,正如盧偉冰說的那樣“廢話多也沒用”,“互懟”背后比拼的不是誰的聲音大,誰博取的眼球更多,用事實和數據說話,才是最能讓觀眾和消費者信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