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于歷史不過是滄海一粟,而對于一個飛速發展的現代化都市而言,這期間已足夠發生涓滴細流匯江海的巨變。過去十年,北京這座擁有2100萬人口的超級城市,一直在努力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從空氣質量得到大幅改善,到“水秀而可近、岸綠且可親”的綠色濱水景觀,再到讓森林走進城市、讓綠色遍布鄉村的造林工程,多維展示出北京這十年生態環境建設的成果和變化。如今的京華大地,藍綠交織、山水相依,充滿了清新秀麗的生態之美,綠色也成為了北京的靚麗底色。
這一巨變的背后,是政策的指引,更是無數人的努力。由北京市委組織部指導并策劃,北京廣播電視臺承制的全國首檔聚焦人才的紀實節目《為你喝彩》策劃推出系列節目《我們這十年》——生態環境篇。
讓城市垃圾變廢為寶,為市民居住環境保駕護航
北京首創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戴小東,從事環保領域近20年,“讓城市垃圾變廢為寶”是他始終堅持的事業,主持完成了生活垃圾焚燒、有機垃圾處理、危險廢棄物處理和老舊填埋場治理等多個項目。
戴小東參加的北京懷柔非正規垃圾填埋場治理項目,采用垂直帷幕,阻隔地下水,防止地下水污染,利用三篩兩風技術將垃圾進行分類。分揀出的建筑垃圾送至建筑垃圾處理場,加工成建筑材料的生產骨料、腐殖土用于園林綠化;其他的輕質物,如塑料、木屑、包裝物等送去焚燒廠焚燒,在消除了安全隱患和污染隱患的同時,不僅完成了生態環境的改變,更提升了土地的價值。同時,他還負責了餐廚廢棄物處理項目,采用了先進厭氧處理技術,可將日常的廚余垃圾處理成生物柴油,真正實現了變廢為寶;垃圾焚燒發電技術,在日處理垃圾1200噸的同時,還可實現年發電量1.7億千瓦時。
深耕泥沙、河流動力學測控技術20年,打造智慧水務監測系統
涼水河承擔著北京城市防洪體系“西蓄、東排、南北分洪”的作用,經過多年治理,污染多年的涼水河現如今已舊貌換新顏,變身“城市濕地景觀帶”,成為百姓的避暑勝地。但如果不加以維護,仍會造成河流二次污染。如何科學有效地對涼水河監測管理,維護,成為水利專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曲兆松首要解決的問題。
傳統的水務數據監管模式耗時費力,從事泥沙及河流動力學測控技術研究 20 余年的曲兆松帶領團隊,針對涼水河研發了智慧水務管理服務平臺。該平臺基于物聯網及數學模型技術,能夠實現數據的準確采集、穩定傳輸,在降雨前提前計算并進行預警,根據人員物資部署提供決策支持等功能。經過兩年多的安裝調試,全套系統設備于2019年5月28日投入使用,讓涼水河的水務數據實現精準采集、科學預警、智慧調度,保障了岸上無積水、污水不入河,涼水河流域生態安全。
80后創業者研發小菜板,讓人們找到親近自然的樂趣
光合未來綠植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創始人石俊峰,放棄海外留學機會投身創業大軍,從事室內種植和創新種植容器研發。他希望能“為城市里更多熱愛植物,熱愛種植的人,提供一種方便可靠的方式,感受種植的樂趣”。石俊峰用3年時間研發超薄模組化種植系統,也被稱“小菜板”。這是一種只有4cm厚的田字形種植容器,可以種草種花種蔬菜,還可以像樂高積木一樣進行模塊化操作。這項技術的核心在于能量塊,在無蟲害、不掉土、不掉渣的同時,通過自身的降解,為植物提供必要的營養元素和基礎的營養物質。
賦予永定河二次生命,建設和諧宜居北京
北京市水利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南水北調工程北京段總設計師石維新,通過科學、精準、智慧化調度,根據水頭位置,判斷水的流速,不斷優化補水方案,讓連續25年缺水干涸的永定河再次流動起來。永定河的流動不僅承載著華北地區地下水的修復,更是一代代水利人責無旁貸的歷史使命。
“要對得起自己,更要對得起國家。”這是石維新在水利領域堅守33年的內在源動力。他曾榮獲北京市人民政府頒發的“南水北調北京段工程優秀建設者金質獎章”,“北京市有突出貢獻的科學、技術、管理人才”等榮譽稱號。十年來,正是無數和他一樣有責任有擔當的人,讓北京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的步伐越走越快。
瞄準鄉村綠色產業,打造現代”世外桃源“
小白莊是位于大水峪村的一個自然村,坐落于山谷之中,山水相伴,風景秀麗,這一片寧靜的山水如同古人詩中的世外桃源。十七年前的一次京郊游,讓堅果民宿創始人姚遠決定扎根北京。
民宿作為新興的住宿方式,對于消費者而言是體驗,而對于創業者姚遠來說卻是考驗。鄉建過程異常艱辛,冬天沒有暖氣,零下二十度他仍駐守在工地。為保留當地文化特色和村容村貌,每一個庭院都由他親自打造完成,只為來這里的游客都能體驗到懷柔山水間的舒適感。隨著市場需求的提高以及北京政策的支持,姚遠瞄準鄉村綠色產業,從城市來到農村,用自己的方式詮釋著如何將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
回首十年,北京市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的重要指示精神,以綠色為底色,以宜居為目標,建成錦繡京華。
今晚(09月28日)21:52,北京衛視將帶您走近《為你喝彩》系列節目《我們這十年》生態環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