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磊的女兒多多又上熱搜了。
原因是她在社交平臺上,分享了一段自己用來競選電影社社長的視頻。
視頻中的黃多多,操著一口流利的英文,模仿著《阿甘正傳》《教父》等電影的橋段。
邏輯清晰,十分有條理地闡述著自己競選的原因和相應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整個視頻的拍攝、導演、剪輯都是多多自己完成的。
她的才能不禁讓人驚嘆。
不少網友都說:“什么叫別人家的孩子,這就是了。”
16歲的多多,在很多方面儼然是碾壓同齡人的存在。
7歲寫英文劇本,8歲翻譯英文小說,10歲給動畫電影配音,13歲搭檔呂思清的兒子,在國際鋼琴比賽里面斬獲5個一等獎……
十幾歲的人生經歷,比我們這二三十年加起來的都要豐富。
讓很多人,尤其是家長們嘆為觀止。
看看多多,再看看自己家那個不爭氣的孩子。
真是人比人,氣死人。
多多的優秀毋庸置疑,但家長如此焦慮,也大可不必。
因為對我們普通人來說,多多的成功,是難以復制的。
比如說,你看到了別人家的孩子樣樣精通,卻沒想過別人小小年紀,就有機會和斯皮爾伯格交流。
你看到了她全面發展、落落大方,卻沒想過她生活里接觸到的,都是何炅這樣的大咖。
用享有充足教育資源的孩子的“優秀”,來對比那些普通小孩的平凡。
我所看到的不是激勵。
而是不公。
黃多多的刷屏,讓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一個人。
新晉頂流谷愛凌。
前段時間,谷愛凌刷爆了整個互聯網。
斯坦福出身,世界冠軍,上億身家,時尚新秀……
人人感嘆,她拿的到底是什么爽文女主的劇本。
然而,沒有人深究,要成為谷愛凌,到底要付出什么。
谷愛凌的媽媽谷燕坦言,培養一個谷愛凌,至少花費了300萬美元。
谷愛凌從小在美國灣區私立學校讀書,一年學費保守估計就要5萬美元。
每年假期,她還要飛回中國參加各種輔導班,費用也超過上萬美元。
再說她從事的這項運動,更是一個實打實的吞金獸。
專業滑雪教練一對一訓練,一次課時費至少要150美元。
一周算下來就是幾千美元,一個雪季就是好幾萬。
再加上場地費,裝備費,傷后治療費等各種費用。
單單是滑雪一項,谷燕就至少要為谷愛凌支付30萬美元。
我并不否認黃多多和谷愛凌的努力和優秀。
她們確實付出了旁人難以想象的刻苦與自律。
只是,我們也不該忽視,優秀背后,也需要金錢鋪路。
平臺上的滑雪教練時薪報價
你不得不承認,相對富裕的家庭里長大的孩子,成功的概率,就是要比普通孩子更大一點。
你期待孩子成為世界冠軍,但一年幾十萬的培訓費用就是第一道坎。
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有人就生在羅馬,還比我們努力。
這就是殘酷的現實。
比起黃多多,今天我更想談的是一個男人的故事。
他就是劉秀祥。
13年前,他因為背著母親上大學,感動了無數人。
劉秀祥出生于貴州山區一個極度貧困的家庭。
4歲那年,父親因病去世。傷心過度的母親,因此患上了精神病。
家庭的重擔,一下子壓在了姐弟三人身上。
哥哥姐姐受不了這樣窮苦的日子,相繼選擇了離家出走。
全家就只剩下了劉秀祥,和母親相依為命。
那時,他才剛上小學。
于是,為了治好母親的病,為了維持兩人的生活,他只能一邊撿廢品,一邊讀書。
沒幾年,他就考進了縣城。
沒錢租房子,他帶著媽媽睡過山洞,睡過豬圈,一睡就是好多年。
在這樣艱難的環境下,劉秀祥的成績卻一直不錯。
他一刻都不敢松懈,始終提醒自己:只有考上大學,才能改變命運。
最后,他如愿考上了山東臨沂師范學院,成了一名大學生。
然而,故事到這里還沒有結束。
上大學后,有媒體報道了劉秀祥的故事。
一家企業備受感動,為其開出了50萬的年薪。
但被劉秀祥婉拒了。
因為他發現,山區的那些孩子和家長,似乎并不知道讀書有多么重要。
于是大學畢業后,他選擇回到農村,做一名教師。
曾經,他并不愿意提及發生在自己身上的那些苦難。
大學的時候,有報紙刊登了他的故事。
因為怕大家同情他,他用全部積蓄將所有報紙買下。
而如今,為了孩子們能夠上學,他騎著一輛小摩托車,不厭其煩地一遍遍說著自己的故事,去勸告那些失學的孩子。
他從不覺得自己辛苦。
他說:
“我就是要給孩子們一個希望。無論你出生在哪里,都應該有更好的未來。努力讀書真的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我就是最好的例子?!?/p>
他放下面子,放下榮耀,放下月薪上萬的機會。
只是為了告訴那些因為貧苦而對人生失去信心的孩子。
就算某些人的起點,是有些人終其一生也無法企及的終點。
但讀書給了你一個絕地反擊的機會。
上天給了每個人不同的起跑線,卻給了我們同樣的,能夠奮起直追的雙腿。
我為什么要寫劉秀祥的故事?
因為我發現,每每談起富人家庭和普通家庭的差距,便有人對窮人的努力嗤之以鼻。
既然無法跨越階級之間的鴻溝,那讀書還有什么意義?
不是這樣的。
我們需要正視差距,但是也不能妄自菲薄。
普通人確實無法復制富人家庭的教育模式。
但請別忘了,努力,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公平的。
紀錄片《中國門》中,曾記錄過甘肅會寧的一群即將面臨高考的學生。
會寧,是一座被貧困所籠罩的偏遠小城。
這里風沙災害不斷,土地貧瘠,大多數家庭的收入,都微薄到只能勉強維持生存。
每當老師問起學生們,為什么要努力讀書,大家的答案里都說著兩個字:
逃離。
有人說:“如果你沒有知識,你出去只能打工,打完工,你回來過年。過完年,再回去打工。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就是這樣?!?/p>
像他們的父母一樣。
也有人說:“在會寧,我們只是在生存,而不是在生活,我們每個人都很平凡,平凡到微不足道,但是我們可以努力學習,利用知識來創造自己的不平凡?!?/p>
孩子們深知,想要走出這個地方,擺脫貧困,考出去,是最有效率也是最簡單的路。
就如同電影里的這段話:
“人生要不停地打開一扇扇門。一扇門代表一個世界。傳統中國,科舉考學像一道窄門。讀書讀得好的,就可以做官,有功名,得富貴。當代中國,通過讀書改變命運,仍然是大多數孩子的唯一選擇?!?/p>
雖然殘忍,但事實如此。
從古至今,所謂的不公平一直存在。
但也正因為如此,努力上進,對我們來說才尤為重要。
王思聰成年后,王健林給了他5個億讓他去創業。
記者問:“如果他失敗了怎么辦?”
王健林說:“再給他5個億。”
記者又問:“再失敗了呢?”
王健林說:“那就讓他回萬達上班?!?/p>
發現了嗎?即便再怎么不中用,富人家的孩子,也總是有出路的。
富人家庭的孩子不努力,頂多就是變得平庸。
但普通家庭的孩子不努力,就會在社會中失去競爭力。
更何況,那些家境優越的孩子,或許比我們更加努力。
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或許,我們注定生下來就沒有條件和別人比。
但是我們知道,我們有機會,也有能力,去和他們比我們的未來。
別在該努力的年紀,卻只想著躺平。
我很喜歡畢淑敏的一句話:
“在光芒萬丈之前,我們都要欣然接受當下的難堪與不易。接受一個人的孤獨和偶然無助。認真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你想要的都會有。”
雨不會一直都下。
我們終究會等到一個暖乎乎的夏日。
只要你想要,只要你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