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眼尖的網友應該能發現,前不久開播的王牌7節目雖然熱度挺高的,但在質量和口碑方面卻是慘不忍睹。王牌節目其實還有很多非常值得吐槽的問題,所以今天來分析一下王牌口碑下滑的主要原因。首先竭盡全力的去蹭熱度,隨便逮一點熱度就往上蹭,而偏偏吳桐的能力還不行,蹭還蹭不到那個點上去,所以這就導致了做出來的節目貨不對板。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這季的第二期節目利用開端做宣傳單,用了劇中的一些劇情,還在預告片最后寫上了什么王牌對王牌陷入循環。這種預告一出,網友紛紛猜測這期的主題一定適合循環有關,可沒想到看完正片之后才發現,其實就是個防詐騙的主題,跟開端和循環完全沒有半毛錢的關系。而節目組利用這一點吸引觀眾,結果內容和宣傳是完全不搭邊,這不純屬找罵的嗎?
其次嘉賓鏡頭太少,感覺這兩期已經完全變成了王牌家族的專場,特別是華晨宇鏡頭多不說,每回還給他安排一個個人solo。特別是第二期開播之前,節目組利用白敬亭、譚松韻的人氣狠狠的賺了一波熱度,把觀眾的期待值拉的是滿滿的。可是沒想到正式播出之后,節目組的做法真的是讓粉絲氣得想罵人。一期下來嘉賓們的鏡頭是少之又少,白敬亭作為人氣最高的嘉賓,居然還比不上華晨宇,而趙又廷就更不用說了,基本上是不配擁有鏡頭的。
不過要說更慘的還得是譚松韻,整期節目完全就是個背景板,沒有任何出彩的鏡頭不說,唯一一個個人舞臺在正片中還被剪掉放在了花絮中。一共一分半的舞蹈鏡頭居然不被100分鐘的節目容納,即便有水軍說是因為譚松韻這個舞蹈和主題相關性太差,根本沒有必要播出。如果真是這樣導演早干嘛去了,雖然就只有92秒的鏡頭,但藝人都會辛苦訓練彩排,可后期節目組隨便一剪沒了,連最基本的尊重都沒有吧!
但凡節目組能把廣告掐短點,擠出這90多秒是不是太容易了?想利用流量明星博取收視率,但在節目中還不給人家鏡頭,讓粉絲追了個寂寞,這不是明擺著找罵的嗎?其實這種事發生過也不是一次兩次了,去年張靚穎就曾發文暗諷節目組鏡頭一剪沒,當時這事一度鬧得沸沸揚揚,沒想到這都過去這么長時間了,節目組還是不長記性!
既然請了嘉賓就要以嘉賓為主,難道這不是綜藝該有的共識嗎?一期節目至少有一個半小時,難道還不夠分的嗎?而資源傾斜的這么厲害,是不是因為老嘉賓表現好有看見呢?其實不然先說這個關曉彤,雖然一直以來都是學霸人設,但貌似在這一期節目翻車了,在和楊迪比拼詩詞的環節,頻頻目不轉睛地看提詞器。
既然如此還不如不裝學霸,說不定還能少招點罵,另外還有沈騰和賈玲倆人,前幾季的王牌,這對歡喜冤家最后能帶來很多笑料,相信大多數觀眾也都是沖著這倆人才看的。確實前幾季他們表現很好,或許是一直從事喜劇表演,倆人知道如何去把控笑點,可是這最先進他們的表現,卻有點讓觀眾大失所望了。
曾經要好的倆人突然就變生分了,整期下來基本上沒有什么笑料,賈玲的重心基本已經偏到打廣告的方向上了,引起了不少觀眾的反感。而沈騰的表現總是給人一種疲倦感,和賈玲的配合也只能用蒼白無力來形容。在這期節目,當他和賈玲的身份輕易被識破了之后,沈騰的表現真的太low了,不僅沒能拯救團隊,反而還被一鍋端了,中間還試圖甩鍋給導演吳桐。
但最后還是以失敗告終,再加上為了帶開心麻花的新人們,他也是拼盡全力,所以這就導致了前兩期節目中,沈騰時不時的走神沒有參與感,甚至還頻頻黑臉,看起來根本不像在錄搞笑綜藝,并且在這其中他甚至還多次把浙江臺說成了最佳江蘇臺。作為王牌家族的實力唱將,華晨宇經常會上演尷尬一幕,通過收視率截圖我們能發現,每期只要一到華晨宇唱歌的時間,收視率就會有小幅度的下降。
所以這證明了華晨宇的演唱,不僅沒有拯救得了節目收視率,反而還導致它不斷的下滑。而當幾大流量擔當不行了之后,節目組就開始采用老套路賺流量,從消費飛行嘉賓來博眼球,如果長此以往的下去,試問還有哪個藝人愿意來?這些年隨著王牌的走紅,節目組也逐漸丟了初心,節目內容越來越無聊,嘉賓鏡頭越來越少不說,廣告反倒是越來越多,有的廣告甚至長達一分鐘。
這么強硬的植入很難不厭煩,所以對于王牌來說,現在最應該解決的問題,是如何把笑點和正能量主題給結合起來,畢竟作為一檔搞笑綜藝,只有保證了笑點才有資格談其他的。如果節目搞笑了,觀眾真不如去看個紀錄片,那個才更有正能量不是嗎?另外在笑點十足的前提下,減少廣告增加飛行嘉賓的鏡頭,這才算上是錦上添花,不然再這樣繼續下去的話,怕是撐不完這一季就該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