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說起幽默喜劇,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一定是英國著名喜劇人卓別林,他用默契的方式給大家帶來了無數的歡樂。而1980年的香港也有這么一部喜劇電影,他雖然不是一部完全意義上的默劇,但是整部電影的風格和主演的扮相都像極了卓別林,那就是由石天出演的《滑稽時代》。
也是因為這部電影石天被賦予了中國卓別林的稱號,石天的模仿并非停留在表面,由內而外都有卓別林的氣質。先是造型松垮的大西裝,配上一根小拐杖,再把小胡子一貼,感覺立馬就來了。在表演方面那就更相似了,其中有一段是他把面包渣當成牛排來吃,用十分生動的肢體語言營造出了畫面感,足以看出他的表演功力之深。
而后石天和李海生打斗,頭撞到墻變成機器人,他從表情到肢體,整段表演相當出彩。除此之外讓我印象最深的還有,石天為幫助孤兒逃走,自己假裝成嬰兒,讓孩子扮演一個白胡子老人,完全是腦洞大開。這么奇奇怪怪的點是怎么想出來的?而后為了生存下去,石天化裝成老人去領救濟金,誰知中途他的氣球漏氣那段真的是全片的精華。
除了石天的精彩出演,配角午馬和麥嘉的客串都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為了救下美女午馬和石天說著火了,三人斗智斗勇笑點滿滿。整部電影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將所有的動作場景用加速鏡頭來實現,就像好萊塢的喜劇片那樣,制造一種超現實的滑稽效果。也恰恰契合了片名《滑稽時代》所傳達的內涵,這部電影上映后不但口碑爆棚,更以高出成本五倍的成績入選當年票房前五。
也就此開啟了新藝城輝煌的十年,吳宇森是香港數一數二的大佬級人物,只要提起他,總是繞不開《英雄本色》《縱橫四海》等佳作,他所崇尚的暴力美學風格曾得到昆丁的導演的崇拜和認可。除了這些還有一部經典喜劇被大家所忽視,那就是他導演生涯剛開始拍攝的《滑稽時代》。其實大家不知道很正常,因為這部作品導演的署名并不是他,而是叫吳尚飛。
當時邵氏和嘉禾在香港影視圈獨大,石天黃百鳴和麥嘉為了自己的夢想成立了自己的電影公司新藝城,想要在兩大巨頭中間站穩腳跟。第一部電影至關重要為了穩妥,他們就邀請了著名導演張徹的徒弟吳宇森來執導電影,可是當時的吳宇森跟著師傅就職于嘉禾,為了不惹麻煩也為了能大展宏圖,他就想了一個方法,用自己的化名吳尚飛,所以新藝城的首部電影《滑稽時代》就是他執導的。
當時的新藝城名不見經傳,為了節省成本,主演有兩位老板石天和麥嘉出演,為了保障票房利益,緊跟世界的潮流,他們驚喜地從好萊塢電影中汲取靈感。這部電影就借鑒了好萊塢早期的默片形式,但是有所不同的是,吳宇森在其中更多的加入了現實元素相,滿目瘡痍的街道,恃強凌弱的有錢人,讓人面對現實的同時,卻又用樂觀的形式表達了出來。
這部電影不僅僅是新藝城的敲門磚,更讓這個小公司有了信心,在未來幾年成長為了香港影壇的重要支柱。他曾被譽為一代笑匠,又有東方卓別林之稱,他就是新藝城七怪之一的石天。再成立新一城之前石天是邵氏的簽約演員,他所參演的基本都是功夫片,并且大多都是跑龍套的角色,他從未想過有朝一日,會成為一名真正的喜劇演員。
但皇天不負有心人,在邵氏雖然很艱苦,但他也因此得到了磨練,不久后就得到了邵氏的重用,出演了仙女下凡鬼流星落葉飛刀等電影。除了努力提高演技,對幕后工作他也不放過,因此成長成了全能型演員。到了70年代中后期,成龍的喜劇功夫電影備受歡迎,他和成龍的搭檔也成了其中的一大亮點。例如蛇形刁手中石天就是演了李師傅一角,能力絲毫不輸主角。
而后石天在同年上映的老虎田雞中飾演了配角,雖然戲份不多,但卻因此結識了隱藏生涯中的摯友麥嘉,兩人的不解之緣也再次展開。到了80年石天麥嘉黃百鳴的相遇,讓一個名為奮斗的小電影公司成立,雖然拍攝的都是一些小成本電影,但卻取得了很不錯的票房和口碑,因此獲得了金公主院線的融資。隨著公司規模進一步擴大,徐克曾志偉等人紛紛加入熱得嘉和邵氏聯手對抗,到了90年代初的電影產量日趨飽和,再加上市場盜版DV日益猖獗,新藝城也隨之開始減產。
這時的石天是明朝古和房地產,心思也不在電影上了,三個老板的意見不合導致新藝城宣布解散,而后石天繼續自己的房地產事業,憑借敏銳的市場觸覺成為縱橫商海的大佬。最后一次看他出現在熒幕上,是為了支持洪金寶主演的電影我的特工爺爺,雖然頭發花白,但依舊看起來神采奕奕,風采不減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