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食品安全事件頻出,尤其是在校園場景中,很多學校食堂均存在制度不健全、食品留樣不規范、操作不規范等問題,校園食品安全涉及孩子們的身體健康,牽動萬千家長心緒。
國家及地方各級政府紛紛出臺政策,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和懲罰力度,并著手推進互聯網+食品安全監管的全面覆蓋。通過食安信息共享,打造人人可監督的校園廚房,無疑成為解決校園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要抓手。
近日,山西省介休市綿山現代雙語學校就通過引進禧云的“食安云平臺”系統,實現了明廚亮灶和食品留樣的線上化管理,為在校師生營造了一個健康、安全、全流程可監控、可追溯的“透明食堂”,護衛“舌尖上的安全”,做到了“真食安,看得見”。
明廚亮灶:食品安全看得見
介休綿山現代雙語學校是一所擁有60年建校史的高中,在校師生約1300人,學校只有一個食堂,分為上下兩層,設有教職工就餐區和學生就餐區。學校向來重視食堂的衛生安全問題,希望能夠為學生營造一個健康無憂的飲食環境,2018年,他們引進了禧云食安的定制化食品安全解決方案,著眼于源頭控制和過程控制。
據介紹,禧云食安對介休綿山現代雙語學校食堂進行了全方位、系統化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日常為其提供風險預警、原材料檢測驗收、人員培訓、操作評審、監控反饋等服務,有效杜絕了食安事故的發生,雙方也因此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
除此之外,介休綿山現代雙語學校也引進了禧云信息的智慧食堂解決方案,涉及ERP管理、智能硬件、人臉支付等,實現從采購、售賣、經營分析等全流程信息化管理。通過數據采集與分析等功能,食堂能夠了解食材從農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關口的情況,確保學生吃下的每一口飯菜均是安全無憂的,并將訂單推送給家長。
2019年2月,教育部、市場監管總局和衛生健康委聯合印發了《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規定》,鼓勵有條件的學校食堂做到明廚亮灶,運用互聯網等信息化手段,加強對食品來源、采購、加工制作全過程的監督,以此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
對此,介休綿山現代雙語學校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號召,開始謀劃引進明廚亮灶。由于此前已經有了合作基礎,在知悉禧云推出了新產品,即“食安云平臺”后,2019年4月,他們再次選擇了禧云,進行食品安全管理的轉型升級。
所謂明廚亮灶,是指餐飲服務提供者采用透明玻璃、視頻等方式,向社會公眾展示餐飲服務相關過程的一種形式。現在,走進介休綿山現代雙語學校的食堂,首先看到的就是墻上懸掛的液晶屏,以及屏幕上顯示的動態監控畫面。經過產品持續升級后,也能通過電腦、手機APP看到后廚的實時操作,了解食物的存儲情況和工作人員的操作細節。
介休綿山現代雙語學校的食堂內共裝有13個這樣的監控攝像頭,可以對洗消間、庫房、灶臺、后廚、售餐間、切配間等區域進行全天候無死角監控,后廚的生產過程和就餐環境均能一目了然,后續可以供市場監管部門、學校、家長等群體實時查看,隨處監督,如發生食安事故,也可以隨時調取視頻信息進行取證,避免危害擴大。
“大多數人還是相信‘眼見為實’的,明廚亮灶實現了食安信息的傳遞、共享和互動,確實可以緩解家長和各界對于校園食品安全的擔憂,學校有責任和義務,讓學生吃的安心,讓家長省心,讓社會放心。”介休綿山現代雙語學校的校長李建林說。
目前,禧云食安云平臺的這套明廚亮灶系統已經在該校試運營一個月,累計消除安全隱患152處,給“舌尖上的安全”加碼。此外,與明廚亮灶同步上線的,還有食品留樣系統。
食品留樣:食品安全可追溯
大多數校園食堂的食品留樣僅停留在線下,將當餐的菜品放進固定的留樣間后,即代表留樣全流程的結束,缺乏數據的統一整合和留存,標準化程度較低。
而在介休綿山現代雙語學校,通過禧云“食安云平臺”的食品留樣系統,他們已經實現了食品留樣的線上智能管理。據悉,這套食品留樣系統可關聯商戶菜譜,智能記錄菜飯品名、廚師、餐別、留樣人、留樣時間等信息,并可在線進行數據的處理、監管,大大提高了員工工作效率。
我們看到,在食品留樣APP的管理類目中,記錄著介休綿山現代雙語學校早、中、晚三餐的所有留樣數據。在菜品名一欄中,顯示著豆芽、土豆塊、糖醋里脊、餅子等菜品,每道菜后面的廚師、留樣員、處理員、處理狀態等信息清晰可見。
介休綿山現代雙語學校食堂經理郭林明認為,“食安云平臺”食品留樣的最大功效在于,所有數據和信息均能夠線上智能管理,并一鍵生成數據分析,便于學校專人留樣信息采集、跟蹤、信息統計查詢,為食品安全事故提供溯源的證據,預防食物中毒事故的擴大化。
“食安云平臺”是禧云國際旗下子品牌禧云食安與禧云信息聯合打造的綜合型食安保障平臺,禧云國際是我國首個團餐產業鏈一站式企業服務平臺,旗下共六大業務,其中禧云食安是專業的第三方食品安全服務機構,禧云信息是國內領先的團餐信息化平臺,也是螞蟻金服團餐信息化業務戰略合作運營商。
“食安云平臺”利用智能化、信息化的管理工具及手段,集明廚亮灶、食品留樣、農藥檢測、原料溯源、動環監測、食堂巡檢等六大功能于一體。這套方案由電子大屏、留樣終端、農殘檢測設備、供應鏈管理設備、物聯傳感器等智能設備和相應的食安智能管理系統構成,為餐飲單位提供就餐者、經營者、監管者等利益相關方所關注的食品安全信息化監管服務,使食安監管透明化、高效化、信息化。
自從啟用食安云平臺以來,介休綿山現代雙語學校基本實現了市場監管部門、學校、家長、學生和社會的多方監督,通過“互聯網+食安”手段,食堂的食品安全已經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可視化的流程,可追溯的食品,加上嚴格的管理與監管,希望經過我們的努力,助力更多的團餐企業升級食品安全管理,幫助他們打造放心廚房、健康食堂,讓更多的餐桌無事發生,并禁得起社會各界的監督。”禧云食安CEO王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