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電視劇《金宵大廈2》已經在翡翠臺播出前兩集內容。這部電視劇有正版視頻平臺優酷方面的投資,但最終并未在優酷方面上線,只在翡翠臺及其翡翠臺下屬的視頻平臺當中上線。該劇未能優酷上線的原因,則被認為是超出了電視劇上線審核的尺度。很多觀眾對其未能上線表示遺憾。我則堅持自己的觀點,《金宵大廈2》這種旁門左道、神神叨叨的電視劇,不上線,是正確的,沒什么值得遺憾的。
《金宵大廈2》經過兩集的劇情之后,第一個單元故事已經清晰可見。我們不妨從第一個單元故事來分析一下,這種神神叨叨講故事的方法,是否有真正的人文價值。在該劇的首個單元故事當中,講的是大廈的7層半,有個單元房當中,住著爺孫三代人,他們專門從事殯葬生意,更是把自己的單元房改造成為了骨灰寄存處。這個設計,倒是沒有什么問題。在很多陳舊的高層建筑當中,確實已經有一些單元房成了骨灰寄存處。
接下來,這個單元房進入到了一個相對有趣且有價值的設定當中。這個單元房是在上世紀中期購買的,當時是出來創業的四個人一起聯合購買的。而這個單元房的產權,歸屬于這四個人共同所有。而其最終產權,則是歸最后活著的那個人。顯然,四人這個約定產權,是想讓大家都能實現養老,直到最后一個人去世。
四個人當中,已經有兩位老人去世。繼而,這個房子的產權,歸屬于剩余的兩個老人了。而兩位老人的子女,則開始爭奪房子的產權。為了讓自己能夠獲得房子繼承權,子女們只能分別讓自己的父親不要死。其中一位,父親已經癌癥晚期,受盡了折磨,但他依舊給父親插管、點擊,試圖讓父親續命。
而另一邊,則是祖孫三代,從事殯葬工作的。這三代人,也是窩囊廢,一事無成,買不起更好的房子了。因此,父親一直惦記著爺爺的房產,希望對方的父親先死,而自己的父親后死,這樣,他就能繼承房產了。然而,故事的轉折到來,這位爺爺晚上竟然因為喝奶茶,被吸管扎死了。
其實,這個單元劇到這里,還是處于合情合理當中的。在房子產權面前,人性處于多重掙扎的狀態當中,把這種丑惡的內容展示出來,也可以起到警示的作用。但是,接下來的劇情,便純粹是胡扯了。爺爺被吸管扎死之后,父親為了掩蓋爺爺死亡的真相,竟然配合“詐尸”,把爺爺做成了能夠移動的僵尸,并且還要帶動律師那里去簽字,交接房子的產權。可以說,這出僵尸戲就純粹屬于鬧著玩了。
包括僵尸爺爺能夠行走,這位尸體撞擊電梯,并且在電梯里邊掉落蛆蟲等等,都是為了惡心而惡心了。這些神神叨叨的內容,看似是有看點的,但實際上,卻并不承擔更深刻的人文價值了。這個單元故事最后的這段胡編亂造,更是占據了整個故事一半兒的時長。顯然,《金宵大廈2》把爺孫三代的這種“詐尸”行為當作了敘事重點。而這種旁門左道的獵奇,已經傷害了這個故事真正的核心情感。
這個故事真正的核心情感是,在房產面前,兒孫輩們的人性到底是這樣的。用一個并不真實的故事,去試圖把這種人性講清楚,顯然是無能為力的。無論是敘事者,還是觀看者,最終的重點,都聚焦在了詐尸等旁門左道的內容上,反倒是把人性的那些內容忽略了。這屬于典型的喧賓奪主、買櫝還珠。
如果我們剔除這些無法過審的旁門左道和封建迷信,而愿意認真講這個故事的話,它可能會是一個質量非常高的單元故事了。把這個故事放在純粹的現實主義的維度當中,看兩位老人在子女那里獲得的待遇,尤其是看爺孫三代這邊,在爺爺活著的狀態之下,這三代人是如何相處的,他們又是如何急功近利、絞盡腦汁的。專注現實主義層面上的敘事,出來的內容,反倒是更有人文價值。
《金宵大廈2》的問題,也是很多港劇的原始問題了。大量的港劇和香港小說,都能提出一個有價值的內容,比如,面對房產,爺孫幾代人的狀態,但是,大家卻普遍無法更深入地去呈現這些問題,尤其是用現實主義的方式去呈現,故事講來講去,就旁門左道了,就浮空了。從商業的角度講,這種旁門左道的講法,當然可以吸引不少的讀者和觀眾。但是,從藝術創作的角度講,沒有現實主義的加持,這樣的作品,只能是缺乏厚重的狀態。同樣的故事內核,用現實的方式去重新講,出來的效果一定是震撼的,而非《金宵大廈2》這種獵奇式的。
所以,我對《金宵大廈2》這種旁門左道、封建迷信而未能過審的電視劇,從來不認為其是什么遺憾。真正優秀的影視劇和小說,應該秉持現實主義,向厚重進軍,拿獵奇去勾搭觀眾,并不高級。(文/馬慶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