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喆這個名字在現在聽來很是陌生,他是上世紀有名的男演員,出生富貴卻半生悲情。
他的演技出神入化,長得儀表堂堂風度翩翩,
能演好人也能演壞人,角色多變,因為飾演“高營長”一角而走紅。
馮喆與妻子張光茹的邂逅是馮喆一生的轉折點,之后馮喆的人生開始變得悲情。
與妻子產生隔閡,被妻子誤會,被錯判為右派,被迫勞改,一人孤獨流浪異鄉,
最終,馮喆在49歲的時候慘死異鄉。
馮喆死后,妻子常常拿著馮喆的照片發呆流淚,
可她卻沒有選擇跟丈夫合葬,而是用自己的方式悼念亡夫。
一
馮喆出生名門,全家老小都是名門,非富即貴,
爺爺叔叔都曾是清宮里的官員,奶奶也是大戶人家的大小姐。
父親就讀于清華大學,后來又到美國留學,回國后從事鐵路工作,
母親是富商之女,高校畢業接受西方教育,是一名女歌唱家。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馮喆從小就具有極強的文藝天賦,不僅學識淵博,還非常謙和有禮,
馮喆上有哥哥下有妹妹,一家都是名校畢業生,馮喆畢業于上海國立音專大提琴專業。
因為儒雅的氣質,文質彬彬的相貌,加上俊美高大的外形,
馮喆被選入上海國泰影片公司,開始了他的演藝事業。
馮喆展現了他作為演員豐富的一面,可塑性非常之強,
飾演的人物角色從詩人、作家到小職員、軍官,能文能武、包羅萬象,
可以是多情公子,也可以是勇敢威武的愛國軍人。
馮喆在演藝圈里小露頭角,那正是電影行業蓬勃發展的年代,
電影業的發展讓馮喆的片酬水漲船高,
在很多人連電影都看不起的年代,馮喆的片酬已經是以金條計數了。
之后,馮喆被調到了上海天馬電影制片廠,
在這里他迎來了他演藝事業的巔峰時期,他出演了《南征北戰》里的高營長,
有勇有謀的正義高營長讓馮喆一炮而紅,他成了所有人心目中的“大英雄”。
之前,馮喆一家因為大哥得肺結核,經濟一度拮據,
自從馮喆成名后,馮喆一家就越來越順風順水,他說:
“老天對我太好了,別人有的我都有,別人沒有的我也有了?!?/p>
這個時候,一個女人的出現,讓馮喆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這個人就是張光茹。
張光茹是一位川劇名旦,她比馮喆小10歲,可身世卻非常悲慘
相比于天子驕子的馮喆,張光茹的生活過得非常艱苦,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上。
張光茹的父親是個小秀才,大清亡了后,秀才沒有了用武之地,
張光茹的父親大受打擊,每日酗酒,不務正業,一家老小的吃喝拉撒也全然不管。
母親一個人承擔起了家里的養家重擔,不僅要照顧老人小孩,還要外出賺錢養家,
張光茹是女兒家,一家連吃喝都顧不上,更加沒有錢送張光茹去學習,
所幸,張光茹從小就長得漂亮,為了減輕負擔,也為了讓張光茹有個吃飯的地方,
母親將張光茹送到了戲班子里,讓張光茹開始學戲劇,
當時,戲劇是下九流的東西,可母親也顧不了那么多。
因為出身貧苦,小小年紀的張光茹已經領悟了生活的真諦,
她是年紀最小的,面對訓練,她不哭不鬧,是最懂事認真的,
為了早日學會本領混上一口飯,張光茹練得很用功,
對于老師布置的課業更是一點也不敢松懈。
在張光茹的努力下,她成了有名的川劇花旦,
一個長得漂亮的名伶,自然不缺追求者,因為出名,張光茹也惹上了很多的麻煩。
在張光茹12歲那年一名前來看戲的軍官看上了張光茹,
他看上了年輕貌美的張光茹,想娶張光茹為妻,
但是,除了張光茹之外,這位軍官家已經有5個老婆了。
迫于軍官的勢力,母親不得不答應了軍官的提親,可張光茹卻不愿意,
她才12歲,不想這么年輕就成為圈養在籠里的金絲雀,在訂婚那天,張光茹逃跑了。
逃跑后的張光茹一路靠唱戲為生,一人在外漂泊多年,
因為業務能力突出,張光茹進入了新的戲班子,成為了戲班子里的臺柱子,
在新的戲班子里,她遇到了帥氣多金的陳公子,陳公子的出現讓張光茹淪陷。
張光茹以為遇到了愛情,她將身心都交給了陳公子,跟陳公子住在了一起,
起初,兩人一起上班,下班一起做飯生活,張光茹已經在暢想未來生活了,
可就在張光茹期待著出嫁的時候,陳公子卻移情別戀了。
他回家的時間越來越晚,直至整晚都夜不歸宿,
回家后也是一身酒氣,全身脂粉氣息,
不用問都知道他昨晚上去干過什么東西,
原來,陳公子本就是個風流成性的花花公子,對張光茹的深情也都是裝的,
被欺騙的張光茹傷心欲絕,一氣之下將自己左手的食指砍掉,離開了這個傷心之地。
二
1946年,張光茹來到上海演出,在這里她邂逅了馮喆,
張光茹在臺上演出,馮喆就在臺下觀看。
當時,馮喆已經是紅了半邊天的大明星,他身邊美女如云,
更加不缺追求者,偏偏張光茹讓馮喆一眼淪陷。
他瘋狂追求張光茹,但被傷害的張光茹已經不相信男人,更加不相信愛情了,
她直接將馮喆這個大明星給拒絕。
可不管張光茹怎么對馮喆,馮喆就是認定了張光茹,他每天都去找張光茹,
在馮喆的溫暖下,張光茹的心逐漸被融化,她開始接受馮喆,
可馮喆的母親卻非常反對這段戀情,她嫌棄張光茹的的出身,也嫌棄她的職業。
但馮喆好不容易追求到張光茹,怎么可能因為母親的反對就放棄呢?
為了讓母親同意他和張光茹的戀情,馮喆不惜以絕食來抗議,
馮喆的抗議讓家里人都同意了張光茹,兩人戀愛三年后在香港舉行了隆重的婚禮。
可婚后兩人卻因為工作的原因分離,張光茹被調往北京,馮喆依舊在上海,
婚后兩人依舊過著非常甜蜜的生活,每次張光茹經過上海站時,
馮喆都會在車站等好久,而這一切都只是為了跟張光茹見上一面,
張光茹被馮喆的愛包圍著,她笑話馮喆太傻,但馮喆說:“為了你,傻就傻唄?!?/p>
可馮喆不會一直這么有空,隨著戲約的增加,馮喆回家的次數越來越少,
經常好幾個月都在外地拍戲,和張光茹在一起的時間也越來越少,
偏偏馮喆拍戲還要和很多女演員一起合作,演員之間的片場互動很容易滋生緋聞,
這些都刺痛著張光茹的敏感的神經,勾起了張光茹的傷心回憶。
馮喆嘗試跟張光茹解釋,但無論馮喆說什么,張光茹都不相信,
馮喆身邊的流言蜚語越來越多,他和張光茹之間的隔閡也越來越大。
兩個人的生活再也沒有了甜蜜,每天都在爭吵之中度過,
后來,馮喆去朝鮮慰問演出,經過兩個月冷靜,馮喆有了要孩子的想法,
他想通過孩子來緩和兩人之間的關系,張光茹同意了,沒多久她就懷孕了。
張光茹懷孕后,馮喆主動減少了演出次數,盡量空出更多的時間在家里陪張光茹,
可張光茹卻不愿意放棄自己的事業,懷孕的她依舊堅持練習基本功,
最后因為高強度的練習,張光茹流產了。
這一次流產,讓馮喆和張光茹兩人的感情跌入冰點,
所幸沒多久,張光茹再次懷孕,這一次懷孕張光茹格外小心,
可這胎三個月的時候還是不幸流產,
最為悲痛的是,張光茹因此永遠失去了做母親的機會,這也讓兩人的婚姻形同虛設。
張光茹失去了生育能力,馮喆也在拍戲時感染了血吸蟲病,
因為在拍戲,沒有治療條件,馮喆的病情一再耽擱,
生命一度危在旦夕,命雖然保住了,但馮喆卻被切除了脾臟和胰腺,身體大受損傷。
在住院期間,馮喆的朋友家人都前來慰問關心,
唯獨馮喆的妻子張光茹遲遲不見蹤影,張光茹的狠心行為讓馮喆徹底寒心,
出院后,馮喆和張光茹正式分居。
三
分開后,張光茹主申請工作調度,離開了上海被調往了四川,
誰能想到,四年后,馮喆也被調往了四川,
四年后再次重聚,兩人的感情再次升溫,偏偏一件事再次觸到了張光茹的逆鱗。
那天,馮喆一個人走在街上,突然,眼前一位身姿曼妙的女子吸引了馮喆的注意,
那日陰雨綿綿,馮喆不知不覺的尾隨了女子一路,馮喆因此被抓進了警局,
原來這位身姿曼妙的女子是一位便衣女警察。
馮喆被當做變態拘留,張光茹被一個電話叫到了警局,將馮喆保釋,
他們兩人最后的感情被這件事摧毀殆盡,張光茹認定了馮喆的“不忠”。
除了感情上的失意外,馮喆也因為這個事情在工作上受到了很大的處分,事業上元氣大傷。
馮喆嘗試跟張光茹解釋,可張光茹不僅不理他,還將馮喆趕出家門,
馮喆只能住到員工宿舍,每日都郁郁寡歡一個人孤獨的走在街上。
屋漏偏逢連夜雨,事業陷入低谷的馮喆還被卷入了“文革”,
他被批斗為了“黑線人物”,每天都飽受摧殘,
原本的翩翩公子變成了酗酒的流浪大漢,因為沒有證據,
批斗人員將目標轉移到了張光茹身上,嘗試從張光茹身上找到馮喆“黑線人物”的證據。
那段時間是馮喆的人生至暗時刻,
這個時候,作為妻子的張光茹,不僅沒有幫助馮喆,反而倒打一耙“報復”了馮喆一把。
他成為了馮喆被批斗路上的“得力干將”,似乎是為了報復馮喆的“不忠”,
她將馮喆的往事和盤托出,就連雞毛蒜皮的小事也不放過,甚至還添油加醋的描述了一遍。
馮喆的罪名被坐實,他最終被送到農場接受勞動改造,
飽受摧殘的馮喆曾回家嘗試找尋張光茹的安慰,可張光茹沒有成為他的救贖。
馮喆在農場接受了三年的勞動改造,他對生活的期望逐漸消失,
在這三年里,他遭受了許多非人的待遇,原本的天之驕子,
被人套在麻袋里亂棍挨揍,從小沒有干過苦力的他,要頂著烈日干重活。
精神和肉體的雙重折磨,壓死了馮喆對生的最后念想,
原本熠熠生輝的大明星,就在一間柴房里上吊自殺,
結束了他璀璨又悲情的一生,他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49歲。
四
人們在馮喆的衣兜里發現了這樣一張紙條,上面寫著:“人不收我,天收我!”
在得知馮喆去世的消息時,張光茹留下了淚水,
可她依舊倔強的認為,馮喆是個“風流浪子”,
在張光茹的日記里,她是這樣描寫馮喆的:“可憐一代風流兒死了。”
張光茹對馮喆的報復,原本只想一吐心中的不快,只想趁機報復一下馮喆,
讓馮喆在農場里接受一下改造,磨礪一下。
可誰知道,馮喆所遭受的遠不止勞動上的改造,
三年的勞改,消磨了馮喆所有的意志力。
張光茹將對陳公子的怨恨,都間接的撒在了馮喆身上,
多年以后,張光茹逐漸意識到馮喆對她堅貞不渝的愛,但一切都為時已晚,
她再也沒有勇氣說出這份愛,往后的生活她都在悔恨和悲痛中度過,
張光茹一生沒有再嫁,無兒無女,64歲安然離世。
張光茹離世后,人們在她的遺物中發現了一本寫給馮喆的詩集,
里面是這樣寫的:“我悼亡君十八年,此心耿耿意綿綿。君雖逝去我戀君,夢里相逢話苦甜。”
雖然張光茹非常思念馮喆,可她卻沒有選擇跟日思夜想的亡夫葬在一起。
她的骨灰,一半選擇跟父母葬在一起,另一半選擇放在宜賓的白塔山,
也許是出于內心的虧欠,也許依舊對馮喆充滿怨恨,
張光茹選擇用自己的余生懷念馮喆。
馮喆也終于等來了沉冤昭雪的一天,大家為他舉行了追悼會,將他的墳遷到了廣州烈士陵園,
還在中國電影誕辰100周年之時,封馮喆為“這個電影百位優秀演員”之一。
馮喆的一生本不該如此,他出身顯赫,原本應該度過安穩平靜的一生,可下場卻如此悲情,
有人將馮喆的悲慘結局歸根在妻子張光茹身上,
自張光茹出現之后,馮喆的人生就開始走下坡路,
馮喆的“勞改”生活,也有張光茹的一份“功勞”,
外界的影壇虛名,對馮喆來說可能并沒有那么重要,壓倒馮喆的最后一根稻草,
是心愛的妻子的“背叛”與不信任。
張光茹因為一次失敗的戀情,終身都活在那段失敗戀情的陰影里,
這也成為了她和馮喆婚姻失敗的誘因。
因為隔閡,原本相愛的兩人被迫分離,一個含冤而死,一個活在悔恨之中,
往事已隨風,所有的嘆息都留在了時光的洪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