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國內知名券商機構安信證券發布深度報告《科創迎大浪 AI有訊飛》,對新一輪人工智能產業變革中科大訊飛的機遇與前景做出了全面分析。安信證券認為,科大訊飛之所以率先在AI時代取得規模化商業成功,主要采取了兩大正確的關鍵戰略路徑:一、AI商業化發展遵循先To B后To C的路徑,形成了平臺+行業賽道的布局;二、AI巨頭必須軟硬結合即在云、端、芯三方面布局。
作為耕耘人工智能領域20年的老牌選手,科大訊飛的技術實力同樣處于全球領先地位,其在基礎語音識別、實用場景上都具有獨特優勢。安信證券指出,站在市場角度來看,對于科大訊飛公司定位的預期差會限制其發展空間,但實際上,不僅僅是語音及語言識別,在自然語言理解、機器學習推理及自主學習等領域,科大訊飛的核心技術均處于世界頂尖水平。
計算智能、感知智能和認知智能是探索人工智能道路上的三個臺階。未來,認知智能將是進一步釋放AI產能的關鍵,而科大訊飛早已充分認識到了這一點。
從“能聽會說”到“能理解會思考”,科大訊飛在認知智能領域不斷發力。2018年,科大訊飛在斯坦福SQuAD、SQuAD2.0機器閱讀理解大賽中連續奪冠;訊飛“智醫助理”機器人在執業醫師筆試測試中取得了456分的成績,超過臨床執業醫師合格線(360分),屬于全國53萬名考生中的中高級水平。上述成績均表明,科大訊飛正在突破技術壁壘,以過硬的技術實力迎接行業發展的挑戰與機遇。
同時,積極跟隨科創浪潮的科大訊飛也仍在持續扎實語音識別的“基本功”。在基于最大中文開源數據庫的AISHELL-2的測試中,通過若干近場、混響、噪聲等公開測試集上的相關測試,訊飛聽見的平均字錯率為7.20%,這樣的成績超越了阿里、騰訊、百度等廠商的相關語音產品,在市場中證明了其核心技術競爭力。
然而不僅是在單純語音識別方面,從基礎設施(算力)、頂尖AI人才(算法)和數據資源三方面進行拆解,我們也可以看到科大訊飛正在構建一條鮮明的技術“護城河”。
針對基礎設施建設,科大訊飛具備自主國產化AI芯片平臺替代能力,還與英特爾達成了深度戰略合作,提升了訊飛平臺的底層能力。對于任何一家龍頭企業來說,人才儲備都是間接影響公司競爭力與影響力的重要環節,而在這一方面,科大訊飛倚靠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擁有背景強大的創始團隊,核心人才粘性極強。
通過科大訊飛自主研發的Maple大數據平臺,多業務場景復合運算也將變得更加簡單、高效,不論是教育、司法或是醫療,科大訊飛在應用場景下不斷擴大數據規模,從而實現了從研究到產品到應用到數據的閉環迭代。
安信證券表示,憑借雄厚的語音識別技術積累,科大訊飛在現實運用領域做出的成果遠超實驗測試集跑分,這亦說明了其數據資源在行業應用的落地能力。想要取得如此成就,并不是簡單通過資本燒錢就能完成,而是需要大量的的研發與人才投入方能突破技術瓶頸。目前科大訊飛在行業中的優異表現,值得被市場認可,也值得外界對人工智能的領先技術充滿信心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