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哪吒重生》的宣傳片引出一個重要話題啊,電影的延續和創新。電影工業化或者叫電影產業成熟的國家,一般是選擇大量的延續啊,小幅度的創新,給大家展示排名對比北美地區去年票房Top10,旁邊是咱們國家去年進口片的票房Top10,無一例外啊,都是在過去取得了成功的電影劇作或者是經典IP的翻拍,總之就一句話,你熟悉啊。所以呢,也有專家指出說好萊塢喪失了創新能力,這點呢,我有一我對觀眾的判斷呢,是觀眾會優先選擇熟悉的題材,但是期待看到創新內容。我解釋一下,首先電影走向工業化從行業良性發展角度上是必須的,沒有走向工業化的很多文娛項目都只能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電影。工業化呢,顧名思義就是一套規范流程保證下的高校批量生產合格的電影。同時電影作為文娛產業,人才是很重要的,為什么好萊塢一個頂級的道具師可以做一輩子倒計時呢?他不用為生存啊中途改行,只需要為了同行競爭或者藝術追求而不斷加深自己的記憶,那怎么能讓他不為生存苦惱呢?就是給他足夠量的工作呀。那如何有這么多工作呢?當然是出錢的公司,靠前的項目不斷賺錢,才愿意投錢在下一個項目。于是好萊塢電影工業要想維持住吧狀態,就一定要生產大量賺錢電影,也就是商業片,那么僅有北美地區的票房是支撐不了好萊塢的,所以要賺全世界的錢,那怎么能滿足全世界觀眾的口味呢?簡單呀,看看歷史數據就可以了,找一部全球票房都不錯的往下拍續集就是最穩妥的辦法。當時個續集賺錢的時候,好萊塢公司啊,也衣食無憂了,可以考慮出一部原創新作來推。市場蓄水養大了之后繼續拍續集,所以好萊塢的工業化既保證了其存在,但同時呢,又會使得創新受到一定的束縛。對過去的改變就意味著可能會惹惱一些人,比如婦聯里的戰爭機器啊,換了扮演者觀眾可能還能容忍,但把美隊鋼鐵俠雷神一級換一個人行嗎?不行啊,即使是出道玩具總動員啊,機器人總動員、飛屋環游記、尋夢環游記等優秀原創動畫電影,皮克斯工作室在2006年被迪士尼收入囊中,之后呢,也不斷推出動畫電影巨作,就可見原創電影是多難多有風險的事情。回頭看咱國家當年陳佩斯老師的電影二子開店啊,父子老爺車,爺倆開歌廳,其實啊,已經有了系列電影的苗頭了,但之后呢,大陸的系列電影就幾乎斷檔了。同時期香港的電影工業化的發展極快,出道黃飛鴻五部曲啊,英雄本色三部曲,古惑仔六部曲,無間道三部曲,就是觀眾需求什么就趕緊做什么,當然后面出現香港人才北上啊,工時,香港演員年齡斷層啊,就是另外一個近些年的國內市場呢,《唐人街探案》做了三部,《葉問》呢做了四部,《殘影空間》主演鄧麗欣還參演過《反貪風暴3》,如今《反貪風暴》呢做了四部,很不錯了,但也已經暴露出來那種新鮮感不足。演員的片酬越高,再往下拍呢,就有點狗尾續貂,甚至有賠本的風險。但是這么多年呢,有一個IP特別厲害,叫《熊出沒》,大電影已經出了七部,每一步都會賺錢,孩子雖然會長大,但是還會有新的孩子入坑,對吧?制作成本呢,也肯定每年都在提升,但我相信熊大熊二光頭強的片酬沒有變化,所以動畫類電影呢,其實是很容易長出一棵大樹的,光線影業呢,提出叫《神話宇宙》啊,《大圣歸來》啊,《哪吒之魔童降世》啊,還有《姜子牙》以及正在開發監測楊戩都將是這個宇宙的一顆星。那么比起大家熟悉的西游來說呢,封神真的是一個待開發的大寶藏,哪吒楊戩,雷震子啊,就相當于復聯里的。姜子牙這個組團打怪的模式太好了,哪怕是推翻了紂王,消滅打擊,也能寫出新的故事,再不行咱就整個哪吒與變形金剛。別笑啊,這個是個真實存在的項目,今年年底就要開播了,咱先不噴,到時候看看再說哈,我當年看哪吒之魔童降世的預告片的時候啊,我也是眉頭緊鎖,這跟我小時候看哪吒不一樣,那么這次看到哪吒重生里面穿皮夾克,扎小辮,開機車,哪吒我也沒投一種哈。但是我一想,這個項目啊,是四年前立項,比《哪吒之魔童降世》還要堅持,如此超前設定的負責人,這幾年受了多少質疑,壓力得多大?我又轉念一想,趁咱還沒到好萊塢工業化階段,那么謹小慎微的時候,扯著蛋把步子邁的大點,干他一把能咋地,萬一真香呢,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