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壓力如瀑布般傾瀉而下,你會做什么選擇?
是硬撐,是服軟,還是……
賈靜雯帶著她的金馬獎最佳影片《瀑布》,用藍色的憂郁色調告訴了我們:承認柔弱,我們才能堅強。
是什么逼瘋了一個單親媽媽
一個單親媽媽,在疫情下會經歷什么?
《瀑布》通過賈靜雯的三次“被拋棄”而精神失常,為我們展現了這個群體的縮影。
一、當婚姻不再是港灣:
品文(賈靜雯飾演)是一個在事業上優秀的女人。
每日精致的西裝革履,出入于高端的寫字樓,會議談論的都是上億的投資項目。
她在兩年前離婚了,因為前夫出軌。
但品文依舊愛著前夫,對他保持著不切實際的激情和期待。
幾年以來,她一直在忍受著親密關系的缺失,孤獨感反復的在深夜中出現和跳躍。
因為女兒被隔離,事發突然下,她尋求前夫的幫忙。
面對前夫,品文內心的孤獨無法克制,不自覺的緊緊擁抱住他。
被緊緊抱住的男人,沒有一絲猶豫,無情的推開了品文。
那份曾無數次被壓抑的思念,想象和期待,最終被現實狠狠的擊碎。
二、當工作給不了安全感:
如果說婚姻的破裂是品文的不幸,那么事業上的認可就是她黑暗中的一束光。
工作能給品文帶來社會支持和成就感,她能夠在工作中感受價值感與被需要,這是長久以來能給予她安全感的保護殼。
但是,隨著精神狀態的不佳,疫情之下公司業績的下滑,公司請辭了品文。
工作了十幾年的公司,一夜間翻臉,品文崩潰了……
家里還有房貸,女兒還在上學,還有各種各樣的現實問題。
一個家庭支柱,沒了工作,不再成為強者,接下來面對的會是什么?
那層原本由工作筑起的保護殼,瞬間轟塌,所有和錢有關的現實問題全都成了扎心的刀子。
品文不想承認這個現實,她被辭退后還是每天堅持去公司,哪怕沒有了她的位置,她也會木僵的坐在前臺等候區。
此時的品文,內心的防御機制已經完全與現實脫軌。
先是被前夫拋棄,后是被工作拋棄,她開始認為,周邊所有人都在拋棄她。
包括,她的女兒。
三、當親情轉變成重壓:
學校出現確診,女兒需要隔離,母女二人無法和平常一樣生活交流。
因為缺乏交流,加上離婚后親密關系的缺失,品文被折磨到了無法分清現實和虛幻。
她放大了正值青春期的女兒的逆反,幻想出了自己被女兒拋棄的場景:
女兒一進家門就重重把門關上,拒絕溝通;
給女兒做飯,吃完的餐盤上赫然寫著“bitch(婊子)”的字樣;
其實,她對女兒是自責的,自認因為婚姻失敗,沒有給女兒一個完整的家。
于是,從她被前夫拋棄的那一刻開始,她就恐懼被女兒拋棄。
這是發生在品文身上的第三種“拋棄”。
這種拋棄在現實中并未發生,只是防御和自戀破裂引起的內心投射。
“被拋棄”不斷沖擊著女主的心理防御,在現實防御已經被擊潰的情況下,此時的女主通過另一層防御來抵抗現實,那就是幻想。
女主幻想著前夫溫情猶存,不久就會回到自己的身邊。
幻想著自己還有工作,不能工作只是因為有人鎖了她的鍵盤。
然而,一次又一次的現實又在沖擊女主的幻想,他人的否定,把部分的幻想擊碎。最后多年的壓抑,帶著脆弱不堪的精神世界和表面上的堅強一并破裂。
她生病了,出現了幻覺,精神失調讓這個堅強了一輩子的女人敗下陣來……
崩潰的核心是“裝堅強”
在賈靜雯扮演的品文身上,存在一種不健康的自我心理調節模式:
“我要讓我自己更堅強,哪怕這個堅強只是做給別人看的。”
現實生活中,有許許多多像“品文”這樣的人。
來訪者王女士找到我的時候,已經接近崩潰。
兩年疫情的重重打擊,讓原本步伐不穩的家庭和事業雪上加霜。因為在家照顧孩子,王女士并沒有直接的受到事業上的刺激。
但是愛人的精神世界已經頂不住了。
愛人接受過國外的高等教育,能夠說一口優秀的外語。也正是這樣豐富的早年見識,讓愛人在境外旅游的生意中順風順水。
可疫情的沖擊原本富裕的家庭變得兵糧寸斷。要強的老公一直在撐著,近一年的時間里情緒也越發的難以控制。
作為伴侶,王女士不可避免的受到了愛人的影響。雖然她嘗試去理解老公,但日復一日的爆發,讓王女士也難以忍受。
王女士在咨詢室中哭著說:
“我們家原本的條件是非常好的,老公努力讓全家沒那么糟糕,我也想讓家人放心,可為什么老天要這樣對待我們?”
王女士不知道的是,愛人“努力讓全家沒那么糟糕”就是一種硬撐的表現。而自己陪著老公認同了這種思想,則表現在了“我也想讓全家人放心”。
王女士其實是和愛人一塊硬撐。
要解決他們的問題,王女士和她的愛人就必須要接納殘忍的現實:全家現在就是糟糕的,現在的生活和從前的就是有差距的。
抗拒,只會讓精神世界更加崩潰。
從接納現狀開始,和內心硬抗的自己和解,才能真正看清現存的問題,找到更合適的方法去面對與解決。
真正的堅強,是適時的服軟
這個時代,節奏太快,很多人,其實都在硬撐。
我們中的很多人都是一個家的支柱,當我們遭遇壓力,會習慣說服自己,哪怕是自己真的快要垮了,我們也要裝出一副“我還能打”的樣子,讓年邁的父母和幼小的孩子放心。
硬撐下的內心,其實已經積累了無數壓力與情緒。
當你在打擊之下,開始不斷說服自己“我可以”“我不能哭”“我不能倒”的時候,硬撐早已從堅強與自我鼓勵,變成一種求救信號。
這代表,我們無法接納自己脆弱,崩潰的一面,覺得這是羞恥。
但生長于脆弱之上的堅強,本質上還是脆弱。為了表現堅強而構筑起的防御,最終必然會被現實擊碎。
如果你正在撐著堅強,我會給你這些建議:
1. 嘗試著去面對每一個現實,適時的承認和表達脆弱
只是靠自己支撐自己,是非常累的一件事情。
當我們遭遇困難的時候,面對和接受現實,不是屈辱和羞恥,而是能夠給我們換來放松。
我們如果能夠承認和表達脆弱,反而能夠獲得更多的支持。
就算是用表象成功的裝出來了堅強,那也只是暫時性的,沒有人能夠一直表現出堅強。
大膽的走出來,承認當前遇到的困難,以一個放松和獲取支持的姿態去面對,這會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2. 覺察自己的心靈變化
心靈的力量是一個難以捉摸的內容,但是在危險的時候總能夠爆發出驚人的力量。
這種力量向外,能夠做出巨大的改變。而當這種力量向內,則是折磨自己。
覺察自己心靈的變化,也是體驗心靈力量的過程。
在嘗試覺察自己心靈變化的過程中,可以問自己:
現在是否真的是很累?我的情緒現在是怎樣的?
什么能夠讓我釋懷?能夠讓自己釋懷的東西是否真實?
當你發現其實憤怒和攻擊在指向自己的時候,請停止對自己的折磨。
這也是覺察心靈變化帶給我們的重要意義,停止自我攻擊,然后把攻擊性轉化成為有意義的工作或者改變。
覺察自己的心靈變化,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每天都進行反思,因為我們和這個世界每天都有在變化。
3. 情緒上的準備:不壓抑,允許情緒的爆發
情緒上的準備,指的是有意識的訓練自己對于情緒的覺知。
當崩潰真正來臨的時候,很多人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的。
與其到時候被情緒控制,不如現在開始就嘗試著去覺察、接受情緒。
每一次情緒的大爆發,背后都是隱藏和壓抑了各種情緒。因此對小情緒的宣泄,是有利于減少大情緒的爆發的。
有氧運動、寫作、閱讀、繪畫、冥想等方式都是宣泄情緒健康的方式。
唯有負面情緒更好的被釋放出來,我們才能看清真正的自己,看清自己內心的需求。
當世界給你以痛吻,愿你真實的接納,以柔性的力量,勇敢面對,生活自會給你應有的溫柔。
策劃 | 李一編輯 | 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