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證道?!茰I
最近遇到一個天王粉。
他號稱自己“三十二年城癡”,資歷不淺。
但與之同時。
又在一個他人分享的昔年現場的評論區留言,說“現場唱功嚇死人”。
毫無疑問,他指的是郭富城的現場唱功。
這種言論偶有蹤跡。
但一般情況下,都只來自一些印象流類型的樂迷。
而且至多,是指現場可能不夠穩定。
像這樣資深粉的如此言論情況,尚屬首次遇到。
進一步詢問,如何個嚇人法。
他說,五音不全。
何謂“五音不全”?
走音、念歌或者喊歌,咬字與氣息不暢和音高問題,大致即“五音不全”的定義。
而昔年張洪量曾經講過,剛開始唱歌的郭富城的確“五音不全”。
這個概念可以回溯反推,語言天分不足的郭富城,在短時間訓練之后開始灌錄唱片,其咬字絕對會是一個極大問題,估計十個字里能有兩三個字完全準確就算不錯,此外因為沒有經受過專業的演唱訓練,音準和氣息自然也都談不上什么高水準。
所以這個時候的郭富城,被說一句“五音不全”完全正確。
但張洪量另外還有句話,“郭富城是極少數通過努力,把歌藝提升至很高水平的藝人”。
注意“很高水平”這四個字。
與“五音不全”的定義一樣,“唱功水準”照樣是有標準的。
但也就不外咬字、音準、氣息和技巧這幾個層面之上,或者更寬泛一點,還能包括情感的融入和聲線表現、共鳴打磨。
所以郭富城“五音不全”嗎?
這個問題完全不需要分析。
無論是咬字、音準、氣息還是技巧,郭富城都是樂壇頂級之選。
在超過三十年的職業生涯中,他從一個天分缺缺的樂壇門外漢,漸進式蛻變為一個實力派歌手,這其間究竟付出了多少努力,我們其實很難想象。
你以為音高上限的突破很簡單嗎?
高音并不是靠吼的,它需要層層遞進的不斷嘗試,還需要有一往無前的勇氣。
郭富城還有樂壇最頂級的氣息能力。
很多新人歌手能站著唱完一首歌不走音就算成功。
而郭富城是“三小時唱跳不斷”,這來自其經年累月不間斷的體能訓練。
你以為顫音就是為顫而顫?
不夸張的說,郭富城嘗試過流行樂壇最多的顫音方式,將之完全化用進自己的歌曲演繹當中,舉重若輕、進退自如。
你以為混音唱法很容易掌握?
在四大天王的行列內,只有張學友和郭富城在使用。
時至今日,只需要拿郭富城最新的一首電影主題曲《灰色星辰》來鑒賞。
就能知道其嗓音的完好保持與共鳴的更趨完美。
那兩句“回家”,音色之美,難以言表。
之前也有過現場的對照分析。
就以一首《唱這歌》而論,無論從聲音的力量、音準節奏還是氣息的控制,郭富城都是無敵的狀態,堪稱無人可以逾越。
而在其縱橫數十年的職業生涯中。
從來都以真唱示人。
他們那個年代,有歷年的演唱會和各種頒獎禮現場為證。
即便到了今天,郭富城已年過半百,現場快歌都是全開麥演唱,僅此而論,有多少唱跳歌手能及?
當然,世事皆有兩面。
唱跳頂級的郭富城,若與以慢歌著稱的頂級實力派歌手對比現場,會相對吃虧。
但很簡單,有得有失才是常理。
所以什么是真正的理性?
在解釋不了何謂“五音不全”之后。
這個人又說,自己表達的是,他唱歌“真難聽,很不好聽”。
問題到這里已經可以釋然。
如果以“好聽和難聽”為標準,恰如贈予他的回復。
向來并不反對“任何人”認為“任何人”唱歌難聽,這是觀點的自由。
任何歌手,包括貓王也好,香港四大天王也罷,乃及形形色色的各路人馬,都有人會說他們唱歌難聽。
但“五音不全”就純粹瞎扯,可以理解為公然詆毀。
或者可以打個比方,我認為你“不好看”,并不等同于你面貌丑陋。
話糙理不糙。
但同時帶來一個費解的問題。
郭富城是歌手出道。
一個癡迷他三十二年的資深擁躉。
認為他“五音不全”。
是癡迷了個寂寞?
冒昧僭越,替郭富城先生謝謝你。
真正的理性。
是懂得欣賞,又知道不足的根源。
而不是以刻意詆毀為表象,來顯示自己的“理性”。
理性是一種力量。
推動我們正確認知這個世界。
也才方謂。
不嗔不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