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
這首上個世紀紅遍四方的歌曲,迄今仍是令人膾炙人口的經典。
而原唱蕭芳芳,更是那個年代香港影壇的超級巨星。
從影43年,蕭芳芳拍過上百部作品。
不僅是周星馳最合拍的搭檔、張國榮心中永遠的女神、王晶心中的演技第一;還被CNN評為亞洲最偉大演員,甚至一度榮獲柏林電影節、金像獎、金馬獎三大影后殊榮。
可就是這樣一個奇女子,卻接連遭遇人生中的至暗時刻——
天生耳疾、幼年喪父、中年失婚、晚年失聰。
但她沒有自暴自棄,而且跳出這些不幸,在人生長河上不斷變換視角穿越迷茫,永遠一往無前。從蕭芳芳身上,我們或許能明白:若能像她那樣舞動自己的堅強,人生又未嘗不能順流向前?
01
被“折斷翅膀”的女孩
幻變成舞臺精靈每個人的人生都如河流,有順流也有逆流。正如蕭芳芳,也不是天生的幸運兒,總是和坎坷迷茫作伴。但她對待人生的迷茫,又有著流動的視角,不曾真正迷失過自己。1947年,蕭芳芳出生于上海名門。父親蕭乃震,是一位留學德國研究化工的學者。母親成豐慧,是一位才女,擅繪丹青,是著名翻譯家傅雷的學生。
她原本,應該有個幸??鞓返耐?。
然而2年后,父親發現她的左耳聽力出現問題。為了給女兒治病,蕭乃震攜全家去了香港。父親因為投資失敗,賠光了所有家產,還欠了巨額外債。蕭芳芳年僅3歲時,父親就因患上胃癌去世,留下她和母親相依為命。母親為賺錢放棄了畫畫,轉而幫電影明星設計衣服上的釘珠花。工錢不多,運氣不好還可能接不到活,維持生計都成問題。1953年的一天,導演李化來到蕭家拿衣服,剛巧遇上因為沒錢交房租被趕出來的她們母女倆。他嘆了一口氣,對成豐慧說:“我正在拍攝《小星淚》需要一個女孩,不如讓芳芳來試一試?”成豐慧有點猶豫不決,而一旁聽到這話的蕭芳芳,仿佛在人生的逆流中,看見了一棵救命的稻草。她馬上抱住李化的大腿,仰著頭說:“叔叔,我要去拍戲?!?/p>
拍這部戲時,大段的臺詞蕭芳芳總能脫口而出,出彩的表演也得到了外界的認可。
自此,她的命運開始順流而上。之后,又陸續拍攝《梅姑》、《苦兒流浪記》等電影,還獲得了第二屆東南亞最佳童星獎、舊金山國際電影展金獎等獎項。那時,她唱的主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也名震海內外,一時間她成了家喻戶曉的“舞臺精靈”。光環加持下,蕭芳芳并沒有迷醉。她想和別的普通孩子那樣去學校讀書,可是因為毀掉片約涉及巨額違約金,遭到了母親的拒絕。所以,她只好繼續拍戲,等待著人生下一站的機遇和選擇。
02
愛情里“迷路”的女人,
蛻變成最美自己
蕭芳芳靈動的視角,絕不止停留在事業上,對待愛情也一向如此。1968年,21歲的蕭芳芳,受到導演龍剛的邀請,出演了電影《窗》。這部電影的監制就是男主角謝賢,彼時的謝賢漸漸被蕭芳芳俏麗的容貌和渾然的才華所吸引,于是戲一拍完就開始追求她。蕭芳芳難以抵御謝賢的帥氣和魅力,很快地就投入到對方的懷抱里。然而,這段初戀似乎并沒有讓她找到真正的“依靠”。相處中,蕭芳芳發現自己熱愛學習,謝賢卻貪圖玩樂,兩人并不是真正的情投意合。隨后,她漸漸從癡迷狀態清醒過來, 果斷地選擇了分手。
站在二十多歲的人生關口,蕭芳芳始終懂得,勇敢割舍不適合自己的東西,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告別一段失敗的愛情后,她又繼續竭盡全力地找尋自我。1970年,她為了圓自己一個讀書夢,在最紅的時候選擇了退出影壇,赴美留學。經過3年苦讀,蕭芳芳順利拿到了畢業證,成了香港第一位擁有學士學位的女明星。
回國后,她再一次受到導演龍剛邀請拍攝《廣島廿八》。
令蕭芳芳不曾料想的是,因這部戲結緣臺灣當紅小生、林青霞心儀對象——秦祥林,在對方猛烈追求之下,她再一次墜入了愛河。1974年,盡管母親反對,她還是執意和秦祥林結了婚??墒腔楹蟛痪?,秦祥林便暴露了本性。他不再溫柔體貼,即使面對一些雞毛蒜皮的瑣事,也要和蕭芳芳爭個輸贏。兩人除了三天一大吵兩天一小吵之外,秦祥林還總到外面吃喝玩樂,夜不歸宿。蕭芳芳無法忍受他的秉性和背叛,再一次決絕地離開了這個不適合自己的男人。
離婚后,蕭芳芳也沒有萎靡不振,很快就將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先是自編自導電影《跳灰》,結果票房、口碑雙豐收,還成了香港新潮電影的鼻祖。1980年,蕭芳芳憑借電影《秋水長天》,還一舉拿下臺灣電視金鐘獎最佳女主角獎。此時,蕭芳芳不但演藝事業上了一個新臺階,還遇到了生命里對的人——TVB高層管理張正甫。張正甫不但事業有成,還很專一,兩人談了一段時間戀愛后,就結了婚,生了2個女兒。直到現在,他們一家過得都非常幸福。而其實,這最后愛情的甘美,都是她一次次試錯、勇敢地放棄和重新選擇后,釀就的果實。
03
把生命活成一個圓,
需要我們一路向前
“生命是個‘圓’,宇宙一直在循環往復。”諾貝爾獎獲得者天文學家彭羅斯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是的,生命在某種意義上,是永遠不會終結,也是順流向前的。就像蕭芳芳,嫁給張正甫之后,本可安心做個闊太,可她非要進取地繼續拍戲。直到1993年,和李連杰拍《方世玉》時,耳疾日益嚴重化,才開始半退休的狀態。
在拍攝《女人,四十》時,她的雙耳完全失聰,因為神經細胞壞死,還產生了很嚴重的耳鳴。
無奈,1996年拍完《麻雀飛龍》后,她就告別了電影行業。但是,她對生命依然熱愛和充滿激情。一年后她去美國瑞吉斯大學讀了碩士,并在這一年成立了護苗基金,保護兒童免受性侵害。從那之后,蕭芳芳每次出現,都閃爍著慈善的光輝。
現在縱然年過七旬,她活得仍舊高貴。
人生從來不是沒有選擇的,即便之前發生的我們無法改變,但面對當下,我們卻可以和蕭芳芳那樣,選擇一路向前。
1、別太注重結果,體驗生命本身心理學家羅杰斯說:“好的人生,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狀態;是一個方向,而不是終點?!币苍S,我們從出生開始,就經歷著一條不斷向前且不可回逆的道路。在宇宙浩瀚的視角中,時間只不過是偽命題,起點就是終點,而終點即是起點。因此,如果我們在追逐自我的途中,太注重結果,我們就容易因為得失成敗而迷失,甚或頹廢和放棄。當我們以新的視角,把生命看作一個過程的時候,那些坎坷和挫敗,便不能成為阻擋我們前進的絆腳石,我們也更有力量奔赴未來。親愛的,放下對結果的執念吧。全然地去體驗生命的過程,生命自能賜予我們豐盛的回饋。
2、找尋生命的意義,勇敢做自己生命里總是會出現很多迷茫,即便我們逃脫了一個迷茫,接著可能還會遭遇新的迷茫。這是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那么,迷茫究竟來自何處呢?答案是:意義感的缺失。所以,我們需要找尋到生命的意義感。帶著思考問問自己:我終其一生,想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我愿意為此付出什么樣的代價?當我們心中對此有了篤定的答案,我們完成或尚未抵達一個目標時,心里就不會感到莫名的迷茫。而是清楚自己還有更新更遠的目標,還需要更多的努力。我們在這個循環付出的過程,也就不知不覺地穿越了一個又一個迷茫,成就了一個越來越勇敢的自己。
3、給人生注入希望感,向前順流心理學家Meissner指出,希望感,正是驅動我們繼續這段不斷向前的人生旅程的力量。我們可以給人生注入希望感,推動人生不斷向前。如何找到這種希望感呢?當我們從生活中找到一件事,讓自己產生一種“有可能”的感覺,繼而就能從中產生希望感。比如,蕭芳芳總能在人生的低谷,重喚自己對演藝事業的熱愛。那么演繹這件事,就帶給了她“有可能”的希望感,讓她堅毅地重新起航。
再比如,我們在奔向目標時失敗了,可能會有一些挫敗失落感。但如果在別的小目標上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我們就又找到了振作起來的希望感。中國古典著作《系辭下傳》中言:“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系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痹改阄遥伎辞鍎討B循環的人生隧道,也總能海棠依舊,順流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