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婚姻誓言中“直到死亡把我們分開”的重量嗎?在看過愛情之前,我以為我知道,但看了才發現我沒有真正明白。婚姻里原本就有重重關卡,夫妻得攜手面對各種劇變,不管是工作、養兒育女、雙方原生家庭的問題、未來生涯的種種安排、兩人隨年歲漸長想法改變等等,假設有對夫妻,成功度過這些關卡,白發蒼蒼了依然深愛對方,那就永遠幸福快樂了嗎?當然不是。
死神的陰影永遠籠罩在每個人身上,越是年長,死亡的氣息越深越濃,當愛侶的身體越來越差,需要全天候照護,甚至失去記憶或意識,這個人還是當年愛的那個人嗎?該如何面對最大的敵人時間?婚姻誓言說“直到死亡把我們分開”在距離那步很近的時候要如何面對?
主角安妮與喬治是住在巴黎一對感情很好的老夫妻,在他們聽完一場音樂會的第二天早餐時間,安妮突然呆滯了幾分鐘,又恢復意識,自此之后隨著治療、手術以及時間過去,她的情形不斷惡化,得坐輪椅,無法自己洗澡、上下床、進食等等,到后來開始失禁、意識不清、胡言亂語,這段期間她都由老伴喬治竭盡心力與資源悉心照料,卻無法令她的情況改善,女兒伊娃雖然擔心,卻也幫不上任何忙。從電影開頭老夫妻聽完音樂會回家,發現有人闖空門開始,觀眾就好像意外闖入的窺視者,觀察這對夫妻在家中的所有生活細節,美的丑的,優雅的粗魯的,溫柔的憤怒的,毫無掩飾。但真正闖入他們生活的,是死神。
在導演麥克漢內克的執導下,本片沒有任何狗血或是緩和劇情的溫馨安排,也沒有回顧他們的快樂時光,只有陳述一個將死之人與他的伴侶所面對的現實,幾乎可以說是童話般浪漫電影手札情緣的真實版本。愛情幾乎令人害怕未來,但又令人為世上最真實、最深刻的愛情而感動。隨著年紀不同,愛情是有很多形式的,年輕的時候可能是欣賞著對方的長腿、胸肌等等做愛,然后裸體抱著對方聊整夜;年老的時候或許是幫癱瘓的對方洗頭、喂食或換紙尿片,聽起來很可怕,但那些事情可能是年老愛侶分享、表達兩人感情的唯一方式了,在安妮身體出狀況之后,他們的愛情就變成了那個樣子。
雖然片中沒有另做說明,不過從幾個小細節可以看出這對夫妻過去的感情很好,包括安妮出狀況前兩人的交談相處、女兒伊娃提到以前偷聽爸媽做愛的聲音感到很心安、以及安妮翻閱舊照片時感嘆人生的確很美好等等。所以,這是一部很難面對的電影。觀眾當然早就知道結局會是什么,有完全的心理準備,但還是很難面對。看一對戀人走過數十年人生之后,依然在一起,依然愛對方,依然有很多話可跟對方說,簡直是神仙眷侶,卻一樣要面對這些可怕無望的前景,實在很難受,彷彿在告訴你,就算擁有了完美的愛情,等到真正的、終極的考驗來臨,一切終將崩壞。
隨著身體狀況越來越差、越來越需要老公幫忙,安妮就不斷在覺得對不起老公與忍不住發脾氣之間來回擺蕩,喬治也是,有時很有耐心地處理難堪的狀況還邊安慰老婆,有時卻為了安妮不喝水而打她一巴掌,其實他們的每個爭執都是在希望對方能好過點、能活得久一點,例如安妮硬要自己下床、喬治逼老婆吃飯喝水,這點點滴滴都是愛,卻令人難以承受,連旁觀的我們都很不忍。
導演漢內克一向很敢逼觀眾面對他們的偽善與不愿面對的真相,很多看來生活無虞,受良好教育的文明人,面對真正的考驗時,還是會顯露野獸般的一面,因為,有些事情,就是很難承受啊,要如何能冷靜文明下來呢,一輩子熱愛古典音樂的安妮后來連聽音樂都感到痛苦了。
這些痛苦的奮戰與掙扎,或許真的只有當事人能明白了吧。在愛里面,只有安妮與喬治這對生命共同體是互相了解的,其他人不管立意再良善,都只是搞不清楚狀況的闖入者。例如安妮不請自來的優秀學生,雖說他是愛師心切,但卻不知道這樣的拜訪對于自尊心很強的安妮是種痛苦甚至羞辱。
安妮與喬治的女兒伊娃更是如此,一直想詢問母親現況,一直想指出還有哪些方法可以嘗試,但她其實是被母親的狀況嚇壞了,不愿意接受現實,因此瘋狂找尋各種不切實際的解決方案,不斷認為父親沒有做夠,她一方面無法把母親接去跟她住、照顧母親,又認為父親日子不能這樣過下去,但把母親丟進療養院很殘忍也不符合母親意愿,搞了半天她看似在想辦法解決問題,但實際上只是慌張失措地把心中的痛苦與無力感一股腦倒給她爸,一丁點實質幫助也沒有,喬治一度忍不住惱火問女兒,她覺得他是白癡嗎?
如果有其他可行的方法,難道喬治不知道要去做嗎?喬治也很實際地說出一般人不好意思、不方便說出口的話:你的擔憂對我沒有幫助,我現在沒辦法處理你的擔憂;甚至,喬治了解老伴安妮的強烈自尊心,他明白安妮連讓他看到那些難堪的生活細節都很難受了,當然不希望還有更多人看到,因此他一度阻擋女兒去看母親,后來他向女兒道歉時,解釋說他認為這些根本是不該給其他人看的。
當父女把心中的真實想法坦承完,兩人都不想放棄,但兩人也都不知道還能做什么。對伊娃而言,母親活得越久越好,不管她活下去的樣貌是什么情形。對喬治而言,他看到的是每一個真相,以及安妮每一分每一秒的苦楚,到最后他心愛的安妮已經不是在跟死神拔河,她早晚必死無疑,而是在為了不失去尊嚴而打一場艱難的仗,但安妮到最后連發出的聲音都已經不像人類而像頭野獸了,喬治一起辛苦陪著她打仗,他甚至連女兒電話都不接,說實在話,照顧妻子已經占據他所有心力,的確沒必要花力氣接聽一些沒營養的電話了。
所以,對于喬治在片尾對安妮的處理方法,該怎么看待呢?或許有些宗教人士或道德魔人可能會很不高興,認為本片在鼓勵暴行或支持安樂死,但我認為愛并不是在告訴觀眾答案,而是讓大家想更多的問題。喬治到底是一時憤怒,還是他已經徹底思考過了?如果是前者,能怪他嗎?如果是后者,能怪他嗎?那是一種殘忍還是仁慈?他承諾過安妮不把她帶回醫院或丟進療養院,不會犧牲她的尊嚴,有別的方法可以幫助喬治實踐諾言嗎?還是說,或許只有真正生活在其中的人才有權做出這些決定?我們只是用了生命中的兩小時去體會這些真實面,就已經很難面對了,我們有權告訴正在面對這些的人該怎么做嗎?
導演有時用長長的鏡頭讓觀眾深刻體會對于生病的老人而言,一個簡單的動作有多么困難,每天光是為了完成些活下去的基本動作,就要花去多久時間,這對照顧者與被照顧者而言,是多么不堪,不僅照顧者辛苦,就算是被照顧者,難道就愿意每天看著深愛的人為了自己放棄生活中的其他事物、每天看著伴侶最丑惡最難堪的一面?這些很困難的人生問題,光用想的大概都無法有確切的解決方式,唯有真的碰上,才能自己衡量吧。但無論如何,陪安妮走向人生盡頭的,是真心愛她一輩子的伴侶,他們的愛情實實在在稱得上至死不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