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證道。——唐淚
系列電影是有商業優勢的。
一則是前作知名度的延續,二則是既然能拍續集,起碼爛不到哪里。
這兩條,就是電影續作的驅動力。
而如果拿香港電影來講。
有哪些續作電影。
可做真正的“大事件”?
這些年看過不少香港電影的續集。
包括有零零年代的《無間道》、《風云》、《葉問》續作,一零年代的《寒戰》、《掃毒》及《反貪風暴》、《使徒行者》、《拆彈專家》等電影的續作。
這其中大多數系列電影已經完結,少部分尚待啟動。
從續集角度來講,從故事的延續性和品質的掌控角度而言,表現最好的當屬《寒戰2》。
其他系列電影,《無間道》后續兩部,因為太過急切開拍的緣故,致使影片本身打磨并不足夠,《風云2》直接垮塌,《葉問》系列尚可,《掃毒2》口碑坍塌,《使徒行者》口碑一開始就在普通的層面,《拆彈專家2》相對第一部有所進步。
目前有待映的《掃毒3》,尚未有定檔消息,未知能否逆轉前一部的口碑。
另外有2015年的《赤道》和2018年的《無雙》,續集呼聲極高。
而如果從量級和題材、口碑潛質的角度去考慮。
有四部續集電影,或可掀起風浪。
分別是《無雙2》、《寒戰3》、《風云3》和《赤道2》。
當年,電影《無雙》口碑大爆、票房大收。
關于續集,導演莊文強在不同場合有過不同表達,或表示絕不開拍續集,或表示視票房情況而定,又或表示可以原班人馬去做另一個故事。
但以其或“十年最佳”的資質,相對其他很多“隨便”上馬的續集電影,《無雙2》太有理由問世。
死里逃生的阿問,如何面對和安撫感覺自己被辜負的秀清?
那個被扣上“畫家”帽子的車長吳志輝,與無中生有的“吳復生”同姓只是巧合?
阮文的故事真的已經終結了嗎?
而“換一張臉”,絕不符合性情偏執的李問。
明目張膽的挑釁與死里逃生的刺激,才是他最擅長和熱衷的“游戲”。
即便僅做簡單延展,都能令人感受到一種極強的“張力”。
所以對莊文強導演而言。
趁著偶像發哥還能打,趕緊開拍第二部。
是再好不過的選擇。
電影《無雙2》,也絕對當得起“萬眾期待”四個字。
2015年底,《寒戰2》殺青,進入后期制作階段。
安樂老板江志強本來是計劃緊跟著制作《寒戰3》和《捉妖記2》,但如果這樣,電影《梅艷芳》可能就無法如期面世。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由和選擇。
于是《寒戰3》被擱置,江老板選擇了制作《捉妖記2》,并將電影《梅艷芳》提上了日程。
而一晃數年,用導演梁樂民的話來說,社會變化太快,《寒戰3》或將遙遙無期。
在《赤狐書生》的宣傳現場,江老板也曾放言,系列第三部即將啟動。
難度在哪里其實大家都很清楚。
無非因題材的敏感度,劇本的延展會有較大受限,也因一些現實因素掣肘。
但既然或有“最強警匪系列”之譽。
《寒戰3》就不應該被束之高閣。
2009年的《風云2》令人大跌眼鏡。
核心主角的回歸,計算機技術的進步與投資規模的保障,三者合一居然拍出一部爛片。
實在是匪夷所思。
回溯來看,彭氏兄弟要擔主要責任。
太過執著于“還原”漫畫的心態,致使劇情被極度削弱,而即便有當年“最強”的特效制作,也被薄弱劇情與動輒慢鏡的剪輯拖了后腿,觀眾昏昏欲睡。
而從前作威勢而言,《風云2》本來有極大機會打破影史票房紀錄。
香港首日開畫,共有109影廳同映、上映521場。
創下了香港華語電影有史以來最多戲院銀幕上映的紀錄,真的可謂萬人空巷、萬眾期待。
首日票房225萬,首周即破千萬。
在那個香港電影最為衰微的十年,其走勢當真可怕。
但最終票房僅1544萬。
差不多十年后,古天樂的天下一公司買下了《風云3》的版權,據說準備請原著漫畫作者馬榮成親自執導,但片名叫《風云3之斷浪》,若是這個方向,就難斷前景。
而劉偉強曾經籌備過的《風云2再見無名》只是傳言。
從電影本身來講,步驚云與聶風是永恒的主角,系列電影不可能打破這個框架。
如果拍其他人物,可名之“風云別傳”。
就《風云》漫畫故事的豐富度而論,《風云3》其實并不用擔心劇本問題。
找到一個靠譜的編劇,加上風云二人尚還能打。
《風云3》仍可期待。
2015年的《赤道》并不算出色。
但其題材優勢,卻擁有不可替代的魅力。
而其實作為一部商業電影來講,并不是需要一味求奇、求變和求深的。
該電影要重啟系列,只需要做到兩點。
首先是有一個靠譜的故事,不故弄玄虛,規避第一部的毛病,將人物和劇情有機融合,立場、邏輯和動機都要順理成章,而不是各自為戰和端著、藏著、掖著。
其次是改換陣容,直接啟用當下香港影壇的頂層咖位演員,再造一個雙雄對陣話題。
比如郭富城和張學友,天王的第一次對陣,或者是郭富城和劉德華,兩位香港影壇當下表現最強的天王聯手,話題度極大可能爆棚,又或者甄子丹“怒火重燃”。
其實種種選擇,并不能算有太大的困難。
而《赤道2》的潛力仍不可小視。
四部電影續集。
皆當得起“大事件”概念。
而最強者,應首推《無雙2》和《寒戰3》。
另兩部次之。
這也符合“前作優勢”原則。
所以電影應以品質為先。
數量與票房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