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諜戰(zhàn)電影,我們首先會想到的是007系列,這個起源于1962年的英國特工系列電影,歷經幾十年,經久不衰,在全球范圍內形成了一定的忠實的影迷團體,且整個系列即使是在如今也依舊能在每一次上映之時掀起觀眾們的觀影狂潮。有喜歡,自然就有討厭,007系列的觀眾們有多么喜歡這個類型的影片,那些反對派們就有多么討厭。
有的反對派不止討厭,而且還會拍攝同樣題材的影片來告誡觀眾,007系列里面的都是假的。為什么會這么說?我們看慣了007系列里面的特工飛天遁地無所不能,且每每能在危急關頭用一種非常瀟灑的方式來獲得勝利,久而久之,觀眾們自然會對于特工生活產生一種“誤解”。于是,有人在第一部007電影上映3年后就拍了本片。創(chuàng)作者目的很簡單,特工電影并不是你想象得那樣瀟灑簡單。
《伊普克雷斯的檔案》是一部“反007”的影片,創(chuàng)作者創(chuàng)作者西德尼在007系列風靡全球之際推出了這部作品用以給觀眾降降溫。真實生活中的特工人員可能沒有電影中展現的那么刺激,他們的生活也許都是枯燥乏味的。美女與驚險刺激并沒有太大關聯,而通過任何的蛛絲馬跡來找到案件的突破口或許也僅僅是觀眾美好的期待而已。
英國特工帕爾默本來就不想從事眼前的職業(yè),但因為被老板拋棄,不得已而成為了一名間諜。帕爾默身上不僅僅有這濃重的英國工人階級口音,這使得他首先在語言上顯得不那么光鮮亮麗。而生活中的帕爾默是一位非常有規(guī)律的人,為了早起喝一杯咖啡,他不惜耽誤了跟同事的換班時間。帕爾默沒有007系列電影中的紳士風度,他的所有行為倒顯得有點滑稽。
為什么說本片是一部“反007”的電影,原因很簡單,我們之前看到的007系列影片中的主角一系列的光環(huán)在本片中并不存在。首先來說這個身處風口浪尖的“英國紳士”帕爾默并不是一個十足的英國紳士,對于帕爾默來說,特工僅僅是自己無法拒絕的一份工作,如果有得選,他一定還有更多的選擇。既然成為了特工的一員,帕爾默也并沒有對于眼前的工作展現出來無窮的樂趣。而同事對于他每天索要從事的工作的解釋更是讓帕爾默失去了興趣。
007中的特工們每天要面對的都是驚心動魄的場面,而帕爾默最為驚心動魄的場面就是本片一開始的跟蹤。當他來到情報處的時候,同事告誡他每天需要從事的工作就是重復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原本觀眾所期待的打打殺殺到了本片中也演變成為了開會,枯燥乏味的會議顯然并不是觀眾想要的特工需要做的事情,但這確實是特工需要做的事情。
007中的特工們可以從蛛絲馬跡之間找到案件的突破口,本片同樣設定了相關的情節(jié),在眾人面對案件焦頭爛額之際,帕爾默成功的從一個不起眼的爐子里找到了一段殘存的錄音帶,且通過爐火還熱乎著證明了人還沒走遠。當然,這樣的證明只是一段證明,說明了人沒走遠之后,顯然什么也沒有發(fā)生。眾人本著聽君一席話,勝似一席話的期待,將所有的目光集中在了那段殘存的錄音帶上。
很顯然,這個時候如果是007系列電影的話,錄音帶自然會成為一個至關重要的證據,然而帕爾默發(fā)現的這個錄音帶僅僅是一段被破壞的非常徹底的錄音帶,情報處的同事們并沒有從這段錄音上獲得自己想要的一切,觀眾們如果有所期待,自然也會以失望告終。
工作無聊乏味,那么帕爾默的生活是不是應該存在著驚喜,當然,這一點觀眾們可以得到認同了。帕爾默成功的吸引了女同事的注意,并且兩人有了天雷勾地火的激情一夜。但是過去了呢,過去了也就過去了,女同事并沒有跟帕爾默搭配著勇往直前,反倒是帕爾默卻因為自己不懼威脅而被秘密逮捕。
此時此刻,觀眾們從007系列電影中看到的飛天遁地依舊沒有出現,帕爾默在被關押的過程中即使是做了反抗,自己也沒有任何的能力逃出生天。而在肉體與意志的對抗中,帕爾默的意志也沒有像觀眾們期待的那樣堅定,最終帕爾默被人用物理手段洗腦成功,在他拼命“逃離”了監(jiān)獄之后,本片也漸近尾聲。
《伊普克雷斯的檔案》全片講述了一個邪惡的事件,但卻沒有任何的驚險刺激一說,即使是最后的對決,也沒有我們想象的那樣跌宕起伏,處處有懸念。作為一部“反007”影片,本片用平實的手法為觀眾提供了另一種特工生活,而這種特工生活往往才是真諦。究竟本片中的帕爾默跟觀眾心目中的007誰才是真正的特工,見仁見智,至少本片提供了一種不一樣的思路,難得可貴。
……
你好,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