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檔節目中,馬未都請孫越吃餃子。劇務剛剛端上兩盤30個左右的餃子,孫越就風卷殘云般連吃3個。馬未都見狀連忙制止了孫越:“年輕人,你這么吃不對啊,餃子不是這個吃法!”孫越只好按捺住饞蟲的騷動,停下筷子,一邊兀自咀嚼著,一邊抬起頭,等著馬未都給他上課。孫越一聽納悶了,放下筷子問:“馬老師,那要怎么吃?”馬未都一瞧,孫越求知的眼神還挺迫切,心下就想:這個年輕人,還真的是好學,今天必須把老北京吃餃子的門道,掰開了揉碎了,好好給孫越說一說。馬未都一邊拿起筷子一邊說:“你先看著,我給你做個示范”。只見馬未都夾起一個餃子放進嘴里,然后閉著眼細嚼慢咽,差不多一分鐘過去了。吧嗒吧嗒嘴說:“像我這樣吃,才能吃出深意”。孫越一臉懵圈,心想吃個餃子還要吃出什么深意?于是問:“馬老師,我就是個粗人,跟你們有錢人不能比,您快說說,剛才吃出什么深意了?”馬未都:”我的意思是,餃子需要細嚼慢咽,才能吃出它的意義!”聽完這話,孫越含蓄地問:”不好意思,馬老師,我是一個粗人,看到餐桌上的東西就想吃,從沒講究過吃的學問。您趕緊說說,吃餃子都有些啥學問呢?”馬未都說:“餃子源起河南,最開始的名字叫做餃耳,耳朵一樣的形狀,很多人說起初吃餃子是用來治病的。”孫越聽得一愣一愣,沒想到平時這么熟悉的食物,里頭居然有這么多他不知道的東西。而真正令孫越想不到的,還在后頭。馬未都接著說:在北方地區,逢年過節都要吃餃子,初一吃餃子,破五吃餃子,元宵節吃餃子,冬至也要吃餃子。除此之外,婚喪嫁娶,蓋房等很多人生大事都要吃餃子,出遠門上車前也要吃餃子。總之,作為北方人有一萬個吃餃子的理由。但作為老北京人,吃餃子是件特別講究,有門道的事情。隨后馬未都咳嗽了兩嗓子,然后正式傳授孫越“老北京”最地道、最講究的餃子吃法。馬未都端過餃子,放在自己面前,慢悠悠說道:這餃子呀,分四回吃。每次吃五個,再換個吃法吃五個,這樣就能將20個餃子吃出四種感覺來。只見馬爺先往自己的碟子里,夾了5個餃子,然后張嘴就要吃。此時孫越急眼了,趕緊攔住:“哎,馬爺,不對呀,你怎么不蘸醋啊?就這還老北京正統吃法?”馬爺笑了笑,一口把餃子吞進了嘴里,邊嚼邊解釋:“老北京吃餃子,最開始吃這五個的時候,是絕不會蘸調料的,為什么呢?因為只有這么吃,才能品出餃子餡的真正味道,也算是對食材和拌餡之人的一種尊重吧,老北京將這種吃法叫白嘴。”孫越點點頭:嗯,有道理。#綜藝中有哪些明星是氣氛擔當#馬未都接著說:接下來倒點醋,不要放別的蘸料,就只放醋,再吃五個。馬未都口中說著,但嘴中一直沒有閑著,說話間,10個餃子已經下肚。饞得孫越默默地咽口水,光這表情就讓人看著心痛!馬未都吃完又說:“看見沒有,吃完以后再點一點醬油,再吃5個。”說完又吃了起來:“最后5個,你再點一點辣椒油,這就20個餃子吃完了,20個餃子吃出4個層次來,這才叫會吃餃子。”馬未都還問孫越:“聽明白沒?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嗎?我再給你講講。“孫越:“馬老師,我這個體量20個餃子明顯不夠啊,怎么說也得80個才能吃飽啊,那剩下的60個我該怎么吃?“馬未都:“這簡單啊,不一定非得5個5個吃,你把80個餃子也分成四份,一次20個,按照我剛才的順序吃,準沒錯。”馬爺以實際行動,給孫越上了一堂生動的“吃餃子”課。而孫越,除了開頭吃了3個餃子,剩余時間都在聽馬爺講課,看馬爺吃。此時,盤中的30個餃子,只剩下7個,肯定不夠孫越吃了。對此,有網友認為,馬爺很機智,他看到孫越急頭白臉地吃了3個餃子。料定自己肯定吃不過他,最后兩盤餃子肯定得被孫越包圓。這才心生一計,云山霧繞地說了一番話,其實是趁機吃掉了大部分餃子,醉翁之意不在酒。當然,這種說法,完全是網友想多了,馬未都還不至于像他們說的這樣。曾經,他還請過孫越喝幾千塊的茅臺呢,幾個餃子,怎會舍不得!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你真的餓急了,給你端上來一盤餃子,還有那么多講究,填飽肚子才是第一要務。所以窮人更注重實用性,能吃就行了,而富人注重排面,才有了這么多規矩。您哪里吃餃子都有哪些規矩?歡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