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葉之庭》是新海誠導演在2013年上映的作品。可能他的知名度并沒有你的名字那么高。故事。也比較簡單,但是如果你真正的看懂了,他會發現《言葉之庭》是一個拍的非常細致的作品。
《言葉之庭》影片講述的就是一個男孩兒和一個神秘女人的故事,兩個人的“愛”與“欲”無處不在。但是同時又給人一種純情感覺,充滿了表達抒發含蓄與克制之間的微妙的取舍。這就是新海誠2013年所做的新嘗試。他用極美的風景和極其簡單的故事就將“純”與“欲”這兩點拿到了極致。甚至有人評價這部電影是風情片。
那么,新海誠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呢?這就要說到他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樂道的畫面了,新海誠導演的作品除了美的,“隨便截一張圖”就是壁紙的背景。更重要的是,他作為一個動畫導演,新海誠利用了動畫這個媒介的優勢。那就是導演對鏡頭的絕對把控。以及,導演能完全控制鏡頭的全部元素。每個鏡頭都充滿了巧思妙想。甚至在動畫中的一棵樹、一滴水都經過仔細的考慮,與看一般的電影不同,看《言葉之庭》的過程更像是欣賞一般。就像是談了一場還沒有確定的戀愛。這部電影其實一直在表達,但是因為電影語言的含蓄,我們并不能直接的感受到它的意思。
在我們欣賞這部《言葉之庭》時,我們需要向猜心上人的心思一樣,去慢慢的分析去、去體味,從而尋找對方埋藏在心底并未說出口的情感,而那些飽含在臺詞里內心微妙的變化中,也都藏在了電影畫面的細節當中,如果你不仔細看后者觀察的不夠仔細,那我們就容易忽略掉這些細節。
在影片中,導演把孝雄進入公園的過程拍得非常的詳細,你有沒有想過為什么呢?如果我們看到后面會知道,這是為了塑造出一種進入重要場景般的儀式感。重要的事情,不管是場景或者是人物都不會突然登場,而是都會進行一個鋪墊。而在影片中,孝雄在進入公園的時候,旁邊的牌子上還寫著禁酒,而這也是后面的一個劇情的伏筆。在影片中男女主角第一次對視的時候。雪野在喝酒而她的行為是違反規定的,男孩兒打著傘站在亭子外面。他們的對視距離很很遠,而且中間還隔了柱子子。這表示的是他們之間有非常多的隔閡。在之后,孝雄進入亭子之后,雪野起身給他讓座,中間隔了柱子,而且還加了一棵樹,顯示他們的距離非常遙遠,且氣氛比較尷尬。
在后面的劇情中兩人簡單的互動之后,孝雄便主導那個告別了,在之后的劇情里二人經常在雨天去言葉之庭,而兩個人的關系也變得越來越親密,而且距離也變得越來越近。在之后的畫面中剪輯的很快,觀眾的心情也變得開始快樂,另外新海誠導演的很多電影都有著渣葉旁白混剪的段落。就比如《你的名字》當中男女互換身體時的旁白。在影片中有一個畫面是孝雄給雪野畫腳,而在畫面當中,導演憑借著“焦點交換”,讓兩個人之間再次出現隔閡,女主雖然開始袒露自己的心聲,但是孝雄似乎不能了解他身上到底發生了什么,從這個畫面當中還是能看出來二人之間有著隔閡。
在影片中有一段是孝雄對雪野表白,而雪野聽到之后,先是愣了一下,因為他是一個對感情很敏感的人,他并非不知道孝雄對于自己的感情,但是當孝雄真正告白的時候,雪野還是會臉紅,但是卻沒有回答孝雄,而是說強調了自己老師的身份并且說“老師我下周就要搬家了”這并不是不喜歡而是因為要搬家不得不離開,而后孝雄把衣服還給了雪野并且走了,而后雪野便難過的哭了起來。而后想到了孝雄對他說的每句話雖然沒有明確的表達出來,但句句都是愛意。而后又想到了“即使天無雨,我亦留此地”后雪野便想開了。
雪野在想清楚之后便站起身后,便向屋外跑出去,可以注意的是在她跑出去的時候并沒有穿鞋,在此之前孝雄想送給雪野一雙鞋,從而讓她走得更遠,但是現在,即使她不穿鞋,他也可以跑出去,送雪野鞋子是孝雄跨出第一步的勇氣,而赤腳奔跑則是雪野跨出哪一步的勇氣,不穿鞋我也能奔跑向你,而這也對應這孝雄對他所說的“即使天無雨,我亦留此地”。而當雪野奔跑出去之后卻發現孝雄并沒有走,但是孝雄卻開始埋怨雪野兵器質問雪野,而隨著場景的變換夕陽打到了女主的臉上,女主雪野跑向孝雄擁抱后來便放聲大哭起來,而后視角從二人世界,變換成了風景。這也名副其實的是即使天無雨,我亦留此地。而在影片中還有著有個有趣的設定,男主是比較弱勢的,而女主則比較強勢。這和大多數男女主角的人物設置是相反的,是不是很想很多年前的愛情電影的女主,在電影的結尾雪野還是去了別的地方,兩人都繼續過著自己的生活。在主題曲和美麗的畫面中孝雄說出了“當我能走得更遠更穩了,我就去見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