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無相君。7月3日,香港科幻小說巨擘倪匡逝世,終年87歲。很多網友到倪匡生前使用過的微博帳號上留言悼念,紛紛表示“大俠一路走好”。
倪匡原名倪聰,1935年出生于上海,1957年逃難到香港,從向報紙投稿,到成為全職寫作人,在40多年里寫了300多部小說,包括大名鼎鼎的《衛斯理》系列和《六指琴魔》。金庸的不少小說,也有他代筆的成分,比如《天龍八部》中的阿紫,就是他給“寫死”的。此外,他還有一個記錄——每個小時寫4500個字,一天寫2萬字,被稱為全球寫作速度第一的作家,也是寫過最多漢字的人。
如此勤勉的作家,收入自然不菲。據媒體披露,倪匡稿費最高時一年大約200萬港元(170萬人民幣),電影作品、小說的收入超過一億元。而根據現有的法律,作家死后50年,其家屬都可以繼續收取版稅,所以其子女將會在未來的50年里,收到價值千萬的版稅。此外,他的兒子倪震也是香港名人,創辦了雜志《Yes!》,資產頗豐,同時還娶了玉女周慧敏當老婆。
一位作家,能有億萬財富,實屬罕見,而當你看完他的人生故事,或許還能得到更多啟發。
很少人知道,倪匡在成為作家前,是一位“逃犯”。因為出生在知識分子家庭,從小博覽群書,16歲時,為了追尋“烏托邦理想”,尋求“平等世界”而輟學。輟學后,他報考了華東人民革命大學,受訓3個月后成為一名警察,加入斗地主,分田地的運動中。后來,他還成了勞改農場的小領導,負責改造犯人。
不過命運無常,就在他改造別人的時候,反被別人設計了一把。因為不小心弄壞了農機,上面對他召開了批斗會,說他惡意破壞國家財產、“在嚴肅場合竟然縱笑”,而他不僅沒有低頭認錯,還據理力爭,搞得當時沒讀過多少書的書記灰頭土臉。在一次風雪天運煤的途中,他和另外幾名士兵把一條木橋拆下來生火取暖。這本是人求生的本能,但卻被當時的勞改大隊書記指責為:“破壞交通”,罪名為反革命,遭隔離軟禁數月。后來,他偷偷飼養的狼狗又不小心把大隊長咬傷,這兩罪加在一起,有可能被判監禁十年。倪匡感覺情況不對,只好識趣,低頭認錯。為了保命,他還寫上幾萬字檢討,承認自己有“潛存的反革命思想”。
但農場并沒有放過他,甚至特地成立了一個工作小組,負責把他的“罪行”摸清楚。倪匡的朋友跑來給他通風報信,說:“情況不對勁,看來你有危險了。聽說要組一個法庭審判你?!边@時他開始慌了。朋友也說:“你趕快逃跑,遠離這里。”逃亡的過程,自然是艱辛的。天剛亮,倪匡騎著一匹馬,從草原腹地,一路朝北,準備投奔蒙古族,求牧民收留,但沒跑多久就迷路了。茫茫草原,何處是歸處?倪匡心情落寞,只由老馬任意行馳。
在遇到一節鐵路后,他丟下了馬,扒上了去鞍山的火車。鞍山有他的哥哥倪亦方,倪亦方是當時鞍山市的特等勞模、全國優秀經營管理者、榮獲國家“五一”勞動獎章。但是如此光輝的形象,自然難以收留這個逃犯弟弟。倪匡自己想清楚了,最后決定:先去上海,再尋找機會去找已經定居香港的父母。抵達上海后,倪匡找到了偷渡香港的路子,在舅舅的幫助下,從上海到廣州,從廣州再到澳門,最后從澳門到香港。
一路上,他隨身帶著一塊肥皂,用來刻章,展示各種“公文”。有人問倪匡,刻章的依據是什么?他說:啥都沒有,就是往“大”了刻,牛吹得越大,越能唬住人!
抵港初期,倪匡在工廠當雜工糊口,同時也沒放棄學習,晚上去大專院校進修。因為從小看書多,倪匡經常吐槽香港的報紙文章寫得還沒他好,在工友們的起哄下,倪匡想寫點東西,投到雜志社。沒想到,這一投就投出名堂了。因為死里逃生,倪匡也格外珍惜這個職業,非常勤勉,很快就做到一天寫近2萬字的文章,還分別在12個報紙上連載,最終被雜志社聘為政論專欄作家。
1959年,金庸創辦了《明報》,他對倪匡寫的文章很滿意,就主動找其合作。在金勇的鼓勵下,倪匡以“衛斯理”的筆名開始寫小說。這一寫,就是41年。41年里,倪匡筆耕不輟,以高產高質聞名香港,并和金庸、黃沾、蔡瀾一起被稱為“香港四大才子”。
李小龍的代表作《精武門》就是由倪匡親自操刀設計的。其實從今人的角度看,倪匡的小說有不少粗疏之處,但他恰好遇到的,是一個蓬勃日上的香港。數百萬華人聚集在這個島上,缺乏自己的文字,自己的精神。倪匡等人的作品,就成了一代人的精神思想啟蒙。
倪匡做對了什么?其實就是去合適的地方,在一個對的時間,發揮他真正的所長。當一個人面對危機時,應該保持充分的嗅覺。試想,如果不是感到形勢不對,逃離險境,倪匡早已是冢中枯骨,哪里還有什么衛斯理?
其次,他選對的了城市和行業。寫作是他與生俱來的天賦,恰逢當時的香港,是為數不多的開放城市,能夠做到兼容并蓄,百花齊放。同時,也是因為越來越多的大陸人逃到香港,需要接受中文的信息,香港報業也搭上了興盛時代的列車。如此,年輕的倪匡,很快憑一支快筆和獨到的觀點,在自由的香港,寫出了天馬行空的作品并迅速致富,以至于可以和金庸先生平分春色。
可以說,倪匡的成功是九死一生的,也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選對適合自己的土壤,選對適合自己的行業,選對可以發揮天分和興趣的事業,并持之以恒,久久為功,堅持自己的人格特質。這正是倪匡的成功之路。而對于今天的很多打工人來說,其實并沒有搞清楚自己的專長所在,向往所在,只是在一個熟悉的地方,周而復始。如果,你也是這樣的狀態,不妨積極調整自己,多花些時間去思考自己的價值所在。只有把興趣和事業相結合,選對適合自己的行業,選對適合自己的城市,勇敢地走出第一步,才能在絕望中看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