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的生活》的嘉賓們在一個叫蘑菇屋的地方過日子,一日三餐都需要自給自足,每期節目都會有客人光顧,蘑菇屋主人要想辦法招待他們,并滿足他們在吃方面的要求。
目前《向往的生活》已經播到第六季,但是節目口碑卻慘遭滑鐵盧。第一季7.6分、第二季8.1分、第三季7.4分、第四季6.9分,第五季6.8分,第六季更是得了史上最低分6.0分!
雖然節目的初衷是為了去除人們內心的壓力與浮躁,呼吸自然的空氣,尋找內心的聲音,過上悠閑自在、平和的生活。按照這樣的設定,《向往的生活》應該算是一檔難得的慢綜藝。
慢慢的生活節奏,悠閑的人生態度,有山有水,山水相依,雞犬相聞,阡陌交通,這不正是吸引現代“社畜”青年的收視法寶嗎?
但是為什么《向往的生活》口碑卻越來越差,評分越來越低了呢?
有的人抱怨節目的設定一成不變,參觀房屋、吃飯、睡覺、迎賓、干活、聊天、游戲,每個環節大家都爛熟于胸,沒有了新鮮感。
也有人抱怨節目組太過依賴嘉賓互動。如果邀請的嘉賓喜劇里夠強、接梗、拋梗不在話下,那么節目的歡樂性就會更好,收視也會更好,比如沈騰、馬麗他們作為喜劇演員,自帶笑點,與節目嘉賓產生更多的化學效應,氣氛、效果就帶起來了。
但是最根本的原因卻是大家都忘了做自我。一檔慢綜藝,初衷就是為了回歸自然,回歸自我。
但是在現在經紀人對藝人的嚴格管理下,藝人只能維持打造人設。參加節目的藝人無一不是打造吃貨、勤快的人設,仿佛所有人都上了發條,讓觀眾看不到真實。
但所有節目卻:唯有真實動人心!
第六季許知遠的到來,就讓大家看到了久違的真實和感動。
他不在意大家的評價,他的初衷就是為了感受悠閑感受生活而來。對于游手好閑、好吃懶做,其他嘉賓生怕被觀眾罵,而他的態度卻是:無所謂,反正也不看電視!
對于楊迪的回去干活的催促,許知遠直接說:“別假惺惺的,來坐會兒。一個集體里需要有懶惰的人,不然勤奮的人顯示不出他們的勤奮。”
可許知遠是真的懶嗎?不是的,他看到挑海藻的大媽,他會上去嘗試,失敗了,他還是會努力,試圖去找省力的方法。
去海邊撿垃圾時,撿得最多的尹昉撿了15斤,許知遠一個人撿了30斤。賣螃蟹,為了達到何炅500元的預期,只賣了440元的他,試圖自己貼60元……
看見村里的“道德紅黑榜”之后,他就像換了個人一樣回去積極勞動了,嘴里一直念叨著“我得上紅榜”。
自詡游手好閑、好吃懶做,但是撿垃圾有他,撿螃蟹賣螃蟹有他,出海放鰻魚籠也有他,典型的口嫌體直。
節目中,許知遠就像來到一個陌生世界的大孩子一樣,看什么都稀奇,看什么都想嘗試和體驗!看到當地人的生活,他總是要去了解,雖然不能感同身受,但是卻能理解這個社會不同群體的不易。
許知遠給《向往的生活》打開了另外一種模式,除了嘉賓自我互動,還可以去發掘更多人性的美好和感動,也就是何炅所謂的“打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