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中文互聯網,周杰倫是所有的流量線索和社交密碼。
平時不愛發動態的人,大概也會把這個男人轉發到朋友圈。
等待了六年,周杰倫終于有了新專輯的確切消息。
新專輯先導曲《最偉大的作品》MV一經上線,還不到一天,僅杰威爾音樂官方微博下的觀看量就已經突破1個億。
QQ音樂因為這樁盛事一度崩盤,關于周杰倫MV的解讀和周氏作品盤點擠滿了B站,人們直言:“今天華語樂壇復活了。”
大家反復地聆聽、觀摩這條時長只有5分鐘的MV,希望在一天之內就把新歌玩成老梗,報復性補償一下這六年的等待。
有人調侃周杰倫果然是已婚男人,《最偉大的作品》MV里一個女主角都沒有。
不過有人結合歌曲中對《不能說的秘密》的致敬還有郎朗的友情出鏡,理解出了全新的高度。
·來自@喜氣洋羊子
還有人繼續加入了劉畊宏,使整首歌曲彌漫著一股似有若無的哲學氣息。
周杰倫再一次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他無與倫比的群眾基礎和市場號召力。
然而,除了聽眾們贊美,隨之而來的還有許多質疑與爭議。
眾所周知,周杰倫什么時候發新專輯什么時候就會被“江郎才盡”。
打他2000年發完第一張專輯《JAY》之后,這幾乎就已經成為一種輿論規律。
這一次也不例外,很多人都在先行曲下評論:《最偉大的作品》證明周杰倫的確已經江郎才盡。
有人認為周杰倫的新歌就是在炒冷飯,是《夜的第七章》《琴傷》《鞋子特大號》等經典作品的縫合再現。
含蓄一些的網友說,《最偉大的作品》更像是一首深度學習周杰倫后的AI原創單曲。
甚至還有人說周杰倫新歌里的說唱部分,像是哪個中職Rapper寫出來的。
也依然有原教旨主義的十年老粉們,覺得贊美除前九張專輯以外的新歌是一個違背祖宗的決定,畢竟從2008年之后,他們就說周杰倫沒法再聽了。
而關于《最偉大的作品》這首歌本身到底是好聽還是難聽,持不同意見的兩方網友吵得不可開交,誰也說服不了誰。
最終,關于周杰倫新歌的爭論甚至上升到了周杰倫這個人上。
《最偉大的作品》第一句歌詞是:“哥穿著復古西裝”,這個“哥”就觸碰到了一部分聽眾的敏感神經。
在他們看來,周杰倫的“哥”跟嘎子《哥不是娘炮》里的“哥”差不多,是一種臺北和保定的土味雄性共鳴。
而從黃俊郎的微博回應來看,“哥”這個字確實可能是杰倫自己加上去的。
于是他們就給周杰倫扣上了“普信男”的罪名,說他現在的音樂跟人一樣已經是中年油膩。
關于對周杰倫“土味”和“普信”的指責我是完全無法認同的,我反而認為這個“哥”很親切。
這更像是建立在朋友之間相互熟悉、信任基礎上心照不宣的小小越界,畢竟男孩們大學時還想讓同寢室的死黨管自己叫“爹”。
回到《最偉大的作品》這首歌本身,即使拋去他是周杰倫的身份,這依然是一首當代業界水準之上的作品。
不論你是否真心喜歡這首歌,你都無法否認這首歌確實是有精心制作的。
脫胎于古典音樂的和聲與配器思路,高超的鋼琴段落設計,在人聲外交織生長出來的木吉他、風琴和小提琴,結構完整,氣質交融,審美統一。
即使你聽得出來歌曲中小調6543和4536的慣用走向,但現在的流行音樂作品里也很少有人能在這樣的走向里寫出如此動聽的旋律,一個前奏的變化可能超過現在很多歌手的半張專輯。
甚至于Rap部分也沒有很多人說的那樣普普通通,稍有layback的進唱點,跳躍的節奏變化,自然的氣息交換,都包含了很多周式巧思。(有覺得簡單的讀者請在后臺Rap給我聽
更別提周杰倫與郎朗在間奏時的那一段高水準的斗琴,琴聲交訴中我的心情就像下了一場小雨。
有歌迷說,別人的MV是MV,周杰倫的MV是Movie。
這個MV的精美程度有目共睹,每一秒都是燃燒的經費。
關于其中大量對經典藝術與文學作品的呼應,已經有很多藝術領域人士做出了解讀,從馬格里特到達利,從徐志摩的翡冷翠到常玉的裸女。
·來自黃俊郎本人的微博
而我最喜歡的是周杰倫給印象派大師莫奈展示中國蓮花的情節,這既是莫奈當時受東方藝術影響的隱喻,又是創作者天馬行空的浪漫權利。
·什么叫文化自信?(戰術后仰)
在各個時空中遇見大師和他們的作品,最終又將他們串在一起,從時間長河里提取超越時代的藝術共鳴做一瓢飲,周杰倫取名為《最偉大的作品》,怎么看都沒毛病。
相對于如今動不動就貸款發歌、詞曲外包、水軍打榜的華語樂壇,這絕對不是一首“騙錢”的作品。
然而,就是這樣的作品,依然還是要挨很多人的罵,依然要遭遇大眾的藝術審查。
是因為現在的華語樂壇太強了,相比之下周杰倫的水平已經不行了么?
不,反而是因為現在的華語樂壇太爛了,爛到沒邊了。
這些年,大家不止一次討論過華語樂壇的命運,每次有人說華語樂壇已死,就有人說華語樂壇已死是個偽命題。
然而,華語樂壇近年來在主流流行市場中的確一片死寂。
很多人也許會搬出音樂綜藝節目和流媒體大數據,你看我們不是也有“樂隊的×天”、“中國好××”、乘風破浪披荊斬棘的哥哥妹妹姐姐弟弟,華語樂壇沒有周杰倫不也身體倍棒吃嘛嘛香?
可現實經常是一批經典好歌在幾年間被換了幾十種編曲,除了節目賺了、藝人漲了,往往留不下什么雋永的作品。
更別說音樂綜藝和音樂產業本來就不能畫等號,華語樂壇的生命力在錄音棚而不是在演播廳,更不在短視頻的30s背景音樂里。
這兩年,獨立音樂圈、嘻哈圈甚至爵士圈也并非沒有出過質量優異的作品,可是你也知道,少數細分領域的進步并不意味著整體的繁榮,我們依然缺乏可以引領大眾審美的主流流行音樂作品。
90年代,以“四大天王”為代表的華語樂壇帶來了抒情芭樂的黃金年代。
千禧年后,以“四小天王”為代表的華語樂壇開啟了一個多元創作時代。
而在這之后,在周杰倫不再規律發專輯的年頭里,舊神相繼退場,新神青黃不接,華語主流音樂市場進入了一個群魔亂舞又空空蕩蕩的時期。
所以,一面你能看到去年年度十大熱歌頒給了以下這樣的作品
而另一面,在Apple Music 2021中國大陸最熱歌曲中,周杰倫一人獨自霸榜54首。
上下滾動查看更多
在華語樂壇混亂年代受盡了委屈的歌迷,就把一切失望與希望全都轉化成了對周杰倫的期待和壓力。
華語樂壇很少有能貫穿多個時期的“舊神”,只會在一次次的兜圈中重復創神和毀神。
有位歌迷說得挺好,22年過去了,周杰倫依然佇立,還能寫出《最偉大的作品》,已經算是華語樂壇唯一一個“活著”的傳奇了。
如果說華語樂壇像一輛下坡路上無人駕駛的汽車,那大家想的不是讓周杰倫雙手拉住保險杠延緩下落,而是讓周杰倫鉆進駕駛室把車開回去。
可是,這既不現實,又不公平。
華語樂壇已經遲暮,我們不能奢望周杰倫永遠年輕。
一個周杰倫,救不了整個華語樂壇。
所以,大家得失心不要太重,現狀如此,周杰倫依然還在寫歌給我們聽,就已經算是幸運。
今后,無論周杰倫是癡迷于自我表達,還是突破了新的音樂路徑,怎樣都好。
就當他是個老朋友吧,也讓你關心,也讓你牽掛
因為他已經帶給我們的,足以讓我們寬容他到100歲了。
7月15日,周杰倫這張新專輯的全部曲目就會與大家見面了。
這一次,別想太多,Enjoy就完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