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轟轟烈烈的“藝人考編”風波終于迎來最高潮。國家話劇院、易烊千璽、胡先煦三方相繼發布長文回應,稱招考過程公平公正,不存在“蘿卜崗”的問題。
胡先煦曬出報考申請、面試短信、往返車票等關鍵信息,力證自己是光明正大考進去的,會堂堂正正的入職。羅一舟暫無回應,易烊千璽的情況最為特殊。
易烊千璽一要證明自己參加了三次面試,二要證明自己具備應聘條件。前者基本上成功,易烊千璽說出了三次面試的具體時間,不像是撒謊。
第二點最為頭疼。國家話劇院招聘2022年應屆生,要求考生沒有簽訂勞動合同,未繳納五險一金。說白了就是考生必須是待業狀態,已經有工作的不能報考。
易烊千璽名下有注冊資本高達千萬的公司(已注銷),最近又在拍張藝謀的《滿江紅》,符合招考條件嗎?國家話劇院說了——符合。
于是另一個有趣的問題來了:易烊千璽這種狀態,算不算“摩擦性失業”?
這個名詞聽起來新鮮,但的確不是什么新名詞,只是因為有人發言的時候提到了所以成了熱點詞匯。“摩擦性失業”指的是因為社會資源分配失衡,一部分人在換工作或等待換工作的過程中失業。
“摩擦性失業”區別于“結構性失業”,失業者不是因為找不到工作而失業,而是出于沒找到理想的工作選擇臨時性不就業。
按照這個定義,易烊千璽算不算“摩擦性失業”呢?個人認為不能算。
易烊千璽沒簽訂勞動合同,沒有就職任何一家公司,按照常規理解應該是“失業狀態”,但他其實是有工作的,最近不是在拍《滿江紅》嗎?
易烊千璽的職業是演員,他也一直在從事相關工作,所以他應該是就業狀態。只是演員區別于其他工種,具有一定的不穩定性,藝人的就業狀態一直在變。這就是為什么王傳君卡里還有100萬的時候會感到恐慌的原因。
假如易烊千璽沒有在拍戲,沒有綜藝,也沒有舞臺演出,那么他就貨真價實地失業了,符合“摩擦性失業”的定義。
王傳君這幾年在外形上使勁造,搞得像個匍匐朝圣的artist似的,說白了跟易烊千璽考編一樣,鍍鍍金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