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的朋友的前半小時簡直就要看吐了,劇情太浮夸,偶像劇濾鏡太強,與現實嚴重不符,但好在劇情有反轉,將人物拉回現實,總體來說較為平淡,沒有突出的中心思想,但男一男二女一女二得顏值還是不錯滴。
希望導演下次可以謹慎選劇本,選一些對于社會有積極意義的,可以打動觀眾的影片。希望中國影業可以越走越遠,不要停留在偶像劇這個飄渺不切實際的腳步。真的不好看。劇情離譜到極致,放在日常生活中是個人都要罵一句有病,要不是有主角團的顏值撐著……估計沒人會去看吧。
導演是想設計一個很有新意的劇情,但是劇情邏輯有問題。如果我一定要挑錯的話,甚至可以說帶壞青少年,因為男主高三復讀還是戀愛腦,女主再三拒絕,狠心傷他都不放棄,還為了恢復女主的記憶做了一本手賬。男主和女配跟蹤女主,為了搞清楚秘密,放在現實生活中,面對一個很想知道你秘密的人是人都會覺得很煩。男配還算正常,但是后來他和女配一起去逼問女主,就很令人反感。女主算比較正常,但后來我覺得已經被pua成功了。
女主的閨蜜喜歡男主,男主喜歡女主,女主的閨蜜向男主表白時把女主拉去劃船,女主閨蜜不會游泳不穿救生衣,閨蜜掉下去后女主一直想拉她船上有繩子也不知道用。男主只來得及救女主,救完女主之后頭剛好撞到船,流了血,還要去救女主的閨蜜。大寫的狗血。女主的閨蜜的家人還怪女主,女主還因為這個被校園冷暴力了。
現在正值畢業季,青春片成為了不少觀眾的觀影選擇,但在過去一段時間當中,青春片經常會因為觸碰到一些“易錯選項”而受到詬病,比如失憶梗、永遠不解釋的誤會、不以學習為中心的高三生活等等,在《一周的朋友》中其實也有類似的設定,這部劇適合正值青春的我們去看,青春影片要記住自己的目標,不要為了商業的目的去煽情,而是要給觀眾正傳遞正能量,大家都從一個純潔懵懂的孩童,成長成一名可以為自己選擇負責的成年人,才應該是這部電影真正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