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說一下最近剛上映的《獨行月球》。
作為一部頂著“開心麻花”大旗,沈騰、馬麗主演,韓國漫畫家趙石原作等大量頭銜的作品,并且因為如今電影行情的萎靡,本片還未上映就得到了大量的關注。
但如果你問我這個片子怎么樣,我只能用兩個字來回答你:失望。
我是先看的電影,再看的漫畫。整個片子與漫畫的出入非常的大。
直白一點來說:
作為一部喜劇片,它不喜劇;
作為一部科幻片,它不科幻;
作為一部改編作品,它不符合原作;
只能說它的含騰量是唯一沒有辜負我們的地方。
首先說一下原作改編的問題,本片在初期設定、世界觀、人物的安排上,都很大參考還原原作。
但是和原作相比,加重了喜劇部分,減弱了政治、科幻的內容,還加入了愛情元素。
因為原作相對而言比較喪,對于災難以及政治的描寫也更為直接,并且在作品中一次又一次對主角的打擊,這一系列情緒的鋪墊,才使得結尾小人物的悲壯犧牲才能成立。
電影中,整個故事前期的基調一直都是搞笑,而后又加入了可以說是尷尬無比的愛情戲份,與原作那種悲傷之余帶著點溫馨的氛圍完全不同。
為什么春晚大家越來越不愛看啊?
不就是喜頭悲尾,動不動就給我搞正能量,恨不得以各種各樣的姿勢教育我們嗎?
這片也一樣,到最后突然給你升華主題。說實話,這令人非常討厭。
并且本片有個大爛點,就是沈騰與馬麗強行CP的愛情元素。
其實也不能猜,就是為了票房,搞開心麻花的CP組合,強行在這個片子了搞點愛情。
一開始,這個愛情元素是屬于搞笑戲份的添頭,讓沈騰主演的主角,可以在月球上有更多的表現。
但隨著故事的發展,特別是主角與地球聯系了以后,這個愛情元素的占比,一下子拉高,甚至變成了主角的核心動力。這使得主角人物上的成長都顯得莫名其妙。
而且,描寫的也不怎么有趣,甚至可以說有些愚蠢,與之前的戲份脫節感嚴重。
最后,因為本片作品時長120分鐘,本來后半段就弄得非常垃圾,過長的時間,使得無聊的部分更為拖沓。
以我個人感覺,本片完全可以只拍90分鐘,最后快點讓它結束,也不會讓觀眾體驗那么糟糕。
脫節跳躍的故事節奏、極其尷尬的愛情元素、后期大量稀釋的搞笑環節,以及最后妄圖教育觀眾強行升華的拯救世界結尾。
我非常懷疑,是不是沈騰上了太多次春晚,導致這部電影,完美的繼承了春晚小品中大家最討厭、惡心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