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電影《完美的世界》,整部影片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兩處設定。一是以臺詞呈現出來的,男主人公布奇,載著菲利普行駛在公路上時,將汽車比作時光機,將公路比作人生,以汽車的行駛代指人生的前行,在車上教導孩子。因為他小時候沒能在自己的父親身上,感受到關心和父愛,便想在這公路上的旅行中,為菲利普帶來父愛。
對他而言,想去的地方是父親寄來的明信片上的地址——阿拉斯加,在這場旅行中,他帶上了菲利普,他想在自己去追尋父愛的路上,給這個孩子自己童年沒能感受到的父愛。所以他直到走到末路時,也為菲利普爭取來了棉花糖、trick or treat,給他一個完美的世界。這也正是打動我的第二個設定,影片的名字叫做完美的世界,在布奇越獄之后所經歷所做的一切,都是想要一個他認為的完美的世界。
事情一步步想著無可預料的方向發展,最后他拖著槍傷的身體,為菲利普爭取一個“完美的世界”已經是他最后的掙扎了。這部電影跟很多經典一樣,潤物細無聲,所有的鋪墊,還有冷幽默,都在男主中槍那一刻爆發,然后愈來愈深,直到他中第二槍,他說真糟糕,一天內受了兩槍啊,然后淚止不住……
難過的不是他最終死了,是他想把父親留給他的東西轉交給小男孩的時候話音未落,就戛然而止。他想給小孩缺失的父愛,想把自己缺失的也給一個陌生孩子,但是結局就是,警察在昏頭,在冷漠,一槍開了,還叼根煙享受。自己在童年淋過雨,才用一生為這個孩子治愈,治愈孩子的童年,同時也安撫自己的內心。也許躺在陽光草地上消逝,是適合他的一種方式吧!他有做到,教給孩子如何選擇,如何與暴力和解,如何分辨是非善惡。
再也看不到阿拉斯加的風景了,他只是想去他爸爸提到過的地方看一看,但是在去的途中他將自己童年缺失的父愛給了另外一個男孩,這也算是另一種滿足。對他而言,他越獄的目的只是想看看父親口中的阿拉斯加。但是看阿拉斯加的目的呢,只是想離他最恨卻又最渴望的父親更近一點點而已。世界就不完美,所以哪怕是罪犯也是溫柔的出現,然后給予孩子完美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