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證道。——唐淚
這個問題頗有意思。
也是來自一些港片影迷的真實困惑。
從《三岔口》的轉身開始。
他一路攻城拔寨。
無論是小眾電影,還是商業電影,皆鮮少失敗之作。
演技能力的成長更可謂肉眼可見。
而同期其他香港演員。
多的是“陳詞濫調”的傳統港片。
質量明顯不及。
那么為什么。
好劇本都給了郭富城?
而關于這個疑惑,有諸多好玩的觀點。
可以這么說一句。
大多數人,其實都對演員的影路成長知之不詳,或者說了解極少。
有人說,「因為便宜,不是很賣座,但有一定名氣!」
也有人說,「我覺得是形象依然年輕又有一定影響力的香港演員,其實也就剩下郭富城了,而這時候的香港電影是需要有人出來扛大旗的,郭富城肯定是目前比較合適的人選之一。」
同樣的觀點還有,「別人歲數大了,和甄子丹情況一樣。」
還有人這樣講,「郭對劇本的挑剔程度要低一點,最主要的還是他可以犧牲自己的形象,好多偶像型演員不具備這種素質。」
說什么便宜的就純屬外行,前兩年電影《斷網》開機,香港媒體就報道,郭富城為了支持電影業,以1750萬的七折片酬接拍,此前翁子光就在訪談中講過,郭富城的片酬是香港最頂級的那一檔,不相信業內人士,偏要自己臆測,也是笑話一場。
而說郭富城“不挑剔劇本”就更笑話。
不過他犧牲形象這個倒是真的,只要劇本合意,表演有難度和發揮空間,形象什么的從來不考慮。
而真正值得商榷的,是形象年輕和年齡因素。
有沒有道理?
當然有道理。
尤其是在當下的香港影壇。
就外形條件來講,他確實或是所有同年代香港演員里保持得最好的一位,這來自其數十年如一日的自律健身,氣度也愈加沉穩。
此前在《無雙》里就挑戰了年齡跨度長達幾近三十年的表演,這次在即將上映的《風再起時》中,更從二十歲演到古稀之年,以其他同階段演員狀態而論,確實沒人能應付這樣的挑戰。
但這只是其一。
應該要注意一個問題,郭富城的“劇本好”,從2005年就開始了。
那個時候,古天樂、劉青云、梁朝偉、周星馳、吳鎮宇、劉德華乃及梁家輝、任達華,這些直到今天仍然大多還在活躍的演員,在那個時候也都正值當打之年。
所以年齡因素在其次,而真正的原因有三個。
其一是講過多次的譚家明導演的教誨,「一定要接拍有難度的角色。」
其次是隨著不斷挑戰自我,帶來了演技能力的飛速成長,轉而反哺電影品質,進而帶來作品質量的愈趨穩定和亮眼。
第三個原因,則是步入了良性循環狀態。
演技與作品品質的交替上升,帶來了商業價值和口碑保證的雙重效應。
再加上他熱心支持小眾電影和新導演,只要不是商業大制作,片酬從來就不是首要考慮條件,這樣的演員,如何不受到各路導演尤其新人導演們的喜歡?
所以經常有新聞,他要么推了一堆劇本,要么就是在多達十來個劇本中挑選合自己心意的。
這才是“好劇本都給了郭富城”的最關鍵真相。
而這種良好狀態,更給予了他在表演創作方面的無匹信心。
這對演員而言非常關鍵,使之能夠堅持自己的創作方向,也有膽量和底氣去進行有新意的創作,更不會怵于任何強大的對手演員,從而也不會出現大多數演員都會有的“表演固化”瓶頸。
如果閱片量足夠,對比那些表演手段單一的演員,應該就能明白這個意思。
再看一下同期演員對比片單。
從2004年到2020年,郭富城參演了三十部電影。
代表作有《柔道龍虎榜》、《三岔口》、《父子》、《C+偵探》、《白銀帝國》、《殺人犯》、《B+偵探》、《最愛》、《百年浮城》、《寒戰》、《全民目擊》、《踏血尋梅》、《天亮之前》、《寒戰2》、《破局》、《無雙》、《麥路人》這么十七部。
作品包括客串和特別出演、群戲,爭議作品不列入,綜合精品率超過50%。
梁家輝同期參演了四十五部電影,可有《長恨歌》、《龍城歲月》、《跟蹤》、《我的教師生涯》、《十月圍城》、《寒戰》、《智取威虎山》、《寒戰2》這么八部作品可單列代表作。
梁朝偉則產量銳減,期間僅參演了十三部電影,其中《2046》、《傷城》、《色·戒》和《一代宗師》可入列。
吳鎮宇則參演了五十五部電影,有影響力的主角電影或僅有《臥虎》和《放·逐》。
劉青云參演電影二十九部,或有《神探》、《竊聽風云》、《竊聽風云2》、《奪命金》、《大魔術師》、《掃毒》、《毒。誡》這么七部可為代表作。
張家輝出演了三十四部電影,有《證人》、《旺角監獄》、《線人》、《大追捕》、《激戰》和《掃毒》六部電影可列個人代表作行列。
郭富城之外,另外五人都可謂香港演技派的代表人物,更多演員作品已無須再列。
而數量與品質兼具的,則唯有他一人。
如果反看2004年。
郭富城三十九歲、梁家輝四十六歲、梁朝偉四十二歲、吳鎮宇四十三歲、劉青云四十歲而張家輝三十七歲,誰又不在當打之年?
而即便以今天而論,其實郭富城仍然沒有年齡優勢。
謝霆鋒、古天樂和張家輝,誰不比他年輕?
但他確實有一騎絕塵的外形優勢,加上演技能力的完全成熟,基本上就是駕馭高質量劇本的唯一之選,一如被導演或投資方欽點出演《風云雄霸天下》、《父子》、《白銀帝國》、《最愛》、《寒戰》、《踏血尋梅》和《無雙》,以及即將上映的《掃毒3》和《內幕》、《臨時劫案》。
也恰如莊文強導演的一句話,「寫完劇本,我發現李問這個角色,需要的技術是比較復雜的。」
所以任何選擇,都總有其理由。
故而就演員而論,既要有形象的可塑性和適應性,又要有演技能力的絕對強悍度,二者缺一不可。
換句話說,郭富城的影路,其實應該能夠給很多年輕演員以啟迪,如果有基本的形象、氣質優勢,不妨沉下心,去將表演能力打磨扎實。
前途就將不可限量。
好劇本與好演員。
相輔相成。
而若表演能力不足。
即便碰上“世上最強”的劇本,。
也未必駕馭得了。
最終仍可能“平平無奇”。
這或才是。
好劇本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