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報志愿總讓人迷茫焦慮,其中既有對職業選擇的困惑,也有理想的動搖。如那些立志從醫,特別是傾向做一名中醫的準大學生們,也會因為坊間種種聲音,而重新思索這個專業的前景。
中醫與西醫之間到底該如何選擇?選擇了中醫又有哪些出路?在知乎,你可以參考更多有價值的信息,讓自己的選擇更加冷靜、理性。
不人云亦云 聽專業知友講中醫那些事
在“中醫是否是科學?應該如何看待中醫?”的問題下,知友“心晴”以中醫科班出身的角度介紹了自己對中醫專業的看法。“一開始從教材上看(中醫)這也能治那也能治,感覺有些吹。”,直到她臨床工作后,才發現西醫也不是萬能的,例如在面對很多非器質性問題時,西醫也只能望洋興嘆。于是她開始用中醫藥知識救治病人,并獲得成功。這些診療經歷,也深深地改變了她對中醫的固有偏見。
選擇中醫專業,一定要聽過來人的經驗,因為只有真正涉足其中,才能對中醫有感悟。就像知友“四佰本”在“學中醫是怎樣的一種體驗?”問題下談到:“看不見中醫美好的人,都會糾結于五行陰陽是怎么回事,科不科學,和現代醫學差別何在之類哲學乃至意識形態級別的問題。”,并表示“做感興趣的事情,才會是一個人最有可能做出成就的領域。”,“不能因為你喜歡編程,就覺得學中醫古舊而落后”。
在知乎,準大學生們不僅可以參考中醫背景知友的觀點,也可以看到知友們對中西醫的比對,這對于志愿選擇也有好處。像知友“火之高興”就認為“中醫不是一門科學,而是一門經驗學。” 并借以細菌性肺炎、支氣管炎為案例,分別用西醫與中醫的治療手段加以分析,論證了“陰陽五行臟腑血氣等理論,是中醫在沒有細胞學、生物學等基礎的時候,通過長久觀察,用大量的實例經驗所建立的一個假想模型,所以不能證明它存在,也不能說它不存在。”的結論。
中醫專業,作為一個討論熱度極高的話題,不光是有該專業的堅定維護者,同樣也有“冷靜看待”的聲音,對此,知友“okstar”也在“高考志愿想填報中醫方面,學中醫有什么壞處嗎?”問題中有著類似見解:“如果不是真心熱愛中醫和傳統文化,真的不建議學中醫。”因為“中醫易學難精”,且“中醫晉升機會和收入與西醫其他學科都有一定距離。“
知乎高能!史上最接地氣的填志愿寶藏
無論是憑借對中醫的一腔熱愛,還是保持冷靜觀望的態度,只要通過知乎,人們可以更加清晰地做出基本判斷,并對志愿填報決策提供參考。
同樣的,對于想要對其他專業進行更深入了解的準大學生們來說,聽過來人、親歷者、權威人士的講述,成為了今年最接地氣兒的填報志愿指南,在通俗易懂的回答背后,也有分享者多年來的寶貴經驗可供參考。
目前,知乎已上線“高考志愿”專題,討論熱度持續火爆,該專題在20天內,就新增10萬多個提問、32萬條回答與88萬條評論,總瀏覽量超過1.5億次,教育相關話題的總搜索量突破2.7億次。據知乎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從高考填報志愿開始,知乎就可以成為大家可信賴的伙伴,在人生未來的每一個重要抉擇時刻,都能為用戶提供有價值的參考,陪伴用戶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