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李小龍在給家人的信中寫道,“現在教拳術很好,我已成為有史以來全美最高價的教練,收費500元10個鐘或150元1個鐘,學生很多。”
他的學生中有賈巴爾這樣的籃球巨星,也有好萊塢動作巨星史提夫?麥昆。
當時的李小龍處于人生境遇切換的關鍵時期,往回看是郁郁不得志的中國學生,往前看,誰也想不到他會創造如此成就,并且以一種“毀于一旦”的方式結束人生。
1、
1940年,“大佬倌”李海泉到三藩市登臺唱大戲,恰逢兒子降臨人世,就給起名“李振藩”,也就是后來的李小龍。
李小龍的母親姓何,有外國血統,李小龍曾外祖父和何鴻燊曾祖父是同一人。兩人的長相也有幾分相似,高高的眉弓,深邃的眼睛。
但他從小體弱,還生得一雙扁平足,蹲下一不小心就會向后仰倒。
李父為了強壯兒子身體送他去學武術,在6歲那年去了香港電影制片廠當小演員。
他在《細路祥》中扮演一個叫“阿祥”貧苦的童工,以桀驁不馴的性格與成人世界的現實殘酷搏斗,那時候就已經能看到“擦鼻子”的招牌手勢了。
13歲那年,李小龍還在讀五年級,但拳法已經換了好幾個師傅,太極拳、洪拳、蔡李佛拳樣樣都上手練過。
1956年,16歲李小龍已經是個小明星了。他帶著蛤蟆墨鏡,梳著锃亮的油頭來到葉宅想學武術,黃惇梁一見這小子派頭太大,不像能定心學習的樣子,斷言他堅持不了多久。
黃惇梁是葉問的徒弟,兩人也是不打不相識。早前黃惇梁以拳擊高手身份到葉宅踢館,反被制服,就歸于門下。
李小龍對師兄黃惇梁的教課不是很滿意,那些炫酷的技能一個沒有,整日里練枯燥乏味的扎馬步和木頭人,一個星期后拍拍屁股就走人了。
但半個月后,他又回來了。
2、
他平日就好行俠仗義,幾天前在海邊見到一群仗勢欺人的街霸,上去跟人家比試,沒想到對方實力很強,幾拳打得他眼冒金星,這一幕還被女性友人看見了。
就在頹勢之中,使了招不太熟練的詠春“日子連環沖拳”,反敗為勝。
他回到了葉問門下,之后從不缺課,常常練到癡迷,一邊走路一邊出拳。
1958年,18歲的李小龍再次路見不平,跟同學在廁所打開了,這一幕被一個德籍教師看到,老師暗自贊嘆看得出神,之后幫他報名參加校際拳賽,打敗了三連冠對手,一戰成名。
同年,他體內的舞蹈細胞也在蠢蠢欲動,獲得了全港恰恰舞比賽青年組冠軍。
隨著功夫的日漸精進,李小龍惹出的亂子也越來越多,李父怕淺水難養大魚,一年后就送他去了美國。
船在海上顛簸了19天,在1959年5月19日終于抵達了舊金山。到舊金山后,李小龍用Bruce·Lee(布魯斯·李)這個名字辦理了身份證件,開始找謀生的方法。
他在一家餐館做雜工,洗碗、拖地,最后靠英俊的外表和麻利的手腳升職服務員,日子稍微好過些。
他的大哥李忠琛人還沒到,先給他安排了一個任務:照顧來美國讀大學的嫂子林燕妮。
李小龍見到嫂子笑著說:“如果你長得丑,那我就跑。不過你還不錯。”
一直以來,李小龍為了生活在舉目無親的城市孤單打工,嫂子的出現喚起了他內心柔軟的地方,他向她傾訴心中埋藏的電影夢,總感覺前路茫茫無歸期。
“有時我會半夜醒來,坐在床上大哭一頓。”
那是他心里總像有兩片薄薄的云,飄來飄去,碰在一起就要下場大雨。
情況在1962年,發生了改變。
3、
22歲那年,李小龍一邊修大學哲學課程,一邊干起了副業。
他在學校停車場的一角,租了一小塊地皮,掛上了“振藩國術館”的牌子,開始招收門徒。
在白人中混生活的黃種人,總得放低姿態,小心謹慎,但李小龍不這么做,他用拳腳粉碎了人種的芥蒂。
行云流水的拳腳招式,把白毛子看呆了。在拳手搖拳移步時,李小龍已經完成了自己的攻擊,對手甚至不知道他什么時候出的拳。
賈巴爾曾稱:“我從李小龍身上學到的就是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你必須按照正確的方式訓練,武術和運動一脈相承。”
慕名而來的學生越來越多,學習“中國功夫”成為一種高姿態的時髦事,有很多女白領都聞風而來,借著學拳的名義來瞻仰這個傳說中的男人。
其中一個叫琳達的女孩子,成功吸引了李小龍的注意。
每次教琳達招式時,李小龍眼睛中的銳氣會驟變為溫暖的關懷。
他們白天打拳練腿,晚上在一個被窩里繼續打拳練腿,歷經一年多時間,在胴體交融中兩人完婚,順帶琢磨出了功夫的更高境界。
1964年,李小龍在全美空手道大賽中擊敗蟬聯三屆冠軍的羅禮士,大家對這個突然冒出來的黃種人充滿好奇。
好萊塢制片商威廉·杜西亞同樣也很好奇,李小龍對武術的解讀和觀念令他眼前一亮。隨即,他拋出了誓言《青蜂俠》的橄欖枝。
4、
1965年,24歲的李小龍可謂雙喜臨門。他剛從美國華盛頓大學哲學系畢業,就接到了《青蜂俠》的試鏡邀請,此前他剛因為女兒的出生,興奮的三天沒睡好。
試鏡時,制片方向他拋出一個問題:“怎么用水來闡釋功夫的妙意。”
李小龍答:“功夫最形象的比喻是水,天下之至柔,卻馳騁天下之至堅。”這也是他的人生態度,不爭第一、不做第二,鐵拳之下,博愛仁慈。
這部華人在好萊塢主演的第一部電影,為李小龍打響第一槍,之后他又陸續參與了幾部電影作品,有客串、有武術指導,美國各門派拳師也常到“振藩國術館”切磋武藝。
李小龍在好萊塢不斷證明華人的影響力,但隔海相望的香港正等著他獨占鰲頭。
1971年,李小龍帶著他獨創的“截拳道”踏上故土,因邵氏電影公司不敢下賭注,李小龍轉投香港嘉禾電影鄒文懷先生的市場,以1.5萬美金簽約兩部電影《精武門》、《唐山大兄》。
然后他這一次不論如何選,始終注定要碰到那個讓自己迷了心竅的女人。
1972年3月21日,李小龍太太琳達過生日,鄒文懷設宴為她慶生,邵氏電影公司的紅角丁佩也受邀出席。
丁佩盛名在外,是一顆行走的熠熠生輝的燦星,然后當李小龍的雙眼溫柔地看向她,厚實的手掌輕輕握住她的手時,她聽到什么東西沸騰了。
四目相視后,丁佩回到房間整夜失眠,眼前總浮現李小龍的笑眼。
“和我在一起時,他并不要強,很多事都會聽我的”。
故事就像大家知道的那樣,兩人嗅到了彼此荷爾蒙的味道,成為了男女朋友。丁佩是圈內人,來往交集也不奇怪,琳達心里明白幾分,也沒有說破。
她們共同守著這個神一樣的男人,很有默契地維護關于他的神話。
那是李小龍的黃金之上的年代,也是他驚鴻一瞥的悲劇落幕。
5、
回到香港的李小龍,懷揣世界級影星、功夫宗師的實力,背負振興中華的信念,投身一部部影視作品。
香港的街頭,成了眼鏡市場,男人們都開始模仿他帶墨鏡。
暗巷里總是傳出“啊打”的隱約怪叫,國人把李小龍視為一顆衛星,在世界各個角落都能搜到他的信號,為他所影響。
他主演的《唐山大兄》上映后創造了300萬港元票房紀錄,由才子倪匡寫的劇本《精武門》比《唐山大兄》的成績更好,打破了亞洲的票房紀錄,這部電影已經成為經典。
曾經為電影中做他翻跟頭替身的元化、給他當沙包的成龍,現在也已經是香港影壇的老前輩。
“當年我和林正英好熟,而林正英是李小龍助手,李小龍常會叫我去他家玩,記得有一次看過他穿黑色三角內褲跳舞給我看,無論我播什么音樂,他都可以即時自創舞步出來,而且還是將功夫融入舞蹈。”
李小龍練練拳、跳跳舞,順便還把錢掙了,自己組建了協和電影公司,拍攝《猛龍過江》。
8歲的尼古拉斯 凱奇看了李小龍主演的《猛龍過江》后大受震動,“我永遠都記得,李小龍的招數讓我看呆了,我當時就在想,我想當電影演員!”
李小龍在熒幕上是神一樣的男人,生活中卻犯了“天下男人都犯的錯誤。”
6、
那些像雕塑一樣的肌肉,是李小龍投入巨大努力、心力呵護維持著的。他每天差不多服用上百種維生素補劑,必喝一大杯生牛肉香蕉汁,外加用肌肉震顫儀做肌肉塑形。
要用人類的身體,完成神跡般的動作,壓力和辛苦可想而知。
有一次,成龍收工后準備去打保齡球,碰上了李小龍,兩人寒暄后成龍準備乘公車,沒想到李小龍也想一起去。
這讓成龍喜不自勝,立刻改成攔出租,到了保齡球館李小龍被瘋狂的影迷們團團圍住,成龍左右開弓保護自己的偶像,維護現場秩序。
那天,成功感覺自己風光得不行,但他記得李小龍悶悶不樂。
但李小龍身邊有丁佩,去消解這些煩悶,他渴望和嬌艷又剛強、如水亦如火的人做身體和靈魂的溝通。
“他喜歡我宜男宜女,我身體里有女人溫柔的一面,也有男人陽剛的一面,就像中國常說的陰陽調和,李小龍曾教我練功夫,我至今還記得,也還保留著當年和他一起練出來的肌肉,有一天我會展示在世人面前。”
1973年7月20日,鄒文懷、李小龍相約丁佩家中商討劇本《死亡的游戲》。
晚上7點多,李小龍起身伸懶腰時突然感覺頭痛難耐,丁佩忙從櫥柜拿出止痛片給他送水服下,讓他在自己床上睡會。
鄒文懷見狀就先告辭,留丁佩、李小龍獨處。
然后原本約好一起商談事情,李小龍遲遲不現身,鄒文懷給丁佩去了電話詢問情況。
在鄒文懷的提醒下,丁佩走進房間輕喚李小龍,由輕到重,最后推都推不醒,大家都慌了。
恰好那天,李小龍的私人醫生怎么都聯系不上,丁佩只好叫來自己的私人醫生。
但一切都太晚了,無力回天了,李小龍死在了丁佩的床上。
霎時間,公眾無法接受自己的偶像猝死在一名艷星的床上,現場沒有第三人,當時到底發生了什么,除了丁佩誰也不清楚。
“當時我只有26歲,一個說自己是全世界最健康的人突然間在你面前離世,這讓人很難接受。”
有人說她為了顛鸞倒鳳,給李小龍吃了春藥。
丁佩在驚恐和悲傷中,無力招架這種致命的指控,還是琳達站出來發了公開信:
“我誠懇地希望香港傳媒及大眾不要再臆測我丈夫生前死后的情況,雖然尚未收到最后的驗尸報告,但我個人仍深信小龍是死于自然,也不認為任何人應對他的逝世負責。命運的安排是我們無法改變的,小龍已經離我們而去,但他在我們記憶及影片中會繼續長存…”
醫院公布的資料稱其死于“腦水腫”。
琳達一直對丁佩很友善,但丁佩以后一直活在巨變留下的陰影里。
帶著仇恨語氣的莫名威脅像潮水涌進她的生活,有人叫她趕緊跳樓以死謝罪。
她開始酗酒、吸大麻,出現短時記憶丟失。
直到她又回憶起了李小龍曾帶給過她的力量和勇氣。她打包好李小龍的遺物,開始了終生的收藏,其中有一條褲子送給了李小龍的鐵粉——星爺。
“周星馳很崇拜李小龍,也很喜愛功夫,而且他也很想要一些李小龍的遺物,于是我就把李小龍的西褲送給他,希望能夠繼續幫助李小龍弘揚他的精神。”
丁佩不再拍電影,終日念佛修行,以求清凈解脫,當時的武打新人向華強見她辛苦,愿意跟她結婚,對她負責,幫她擺脫流言蜚語。
在那個事件背景下,丁佩就像瘟神人人避之不及,她實在感激向華強,兩人婚后也生了一個女兒。
直到向華強遇到了陳嵐,他把她帶回家,當面跟丁佩說想娶這個女人。
丁佩替他開心,這么多年向華強為自己背負了太多,也該真心去愛一次。
這三人從此過上了秩序井然的生活,友愛互助。在向華強攜手陳嵐打拼的那段日子,丁佩日常念佛,以及幫他們照顧兒子向佐。
李小龍死后的那些年,陸續有人在拍賣與他相關的物品。
他使用過的雙節棍,拍出了30萬港幣。那些物品換了主人,不知是否也帶著和李小龍一樣的疑問:
“我是誰?我是人群中的巨人,
俯視蒼生的豪杰,
還是封閉自感的庸碌之輩?”
——李小龍《我是誰》節選
那些令他愁緒難耐的夜晚,大哭一頓是解憂良藥。匆匆此生結束的如此潦草,也是一幕令人扼腕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