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擁有5000年歷史的文明古國,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民風、民俗形成,他們與中國文化等元素,共同構成了中華文明。
“過節”就是一個民俗的體現,更是中國古代先人智慧的體現。
在所有節日之中,最為重要的、沿襲傳承歷史最為久遠的就是我們現在每年歲末所過的“春節”。
這一節日的相關記載和相關活動,最早可以追溯到漢武帝時期。在那之后,變固定下來,成為了人們辛苦勞作一年之后,最為重要的慶祝日。
實際上,“春節”這個詞知道1914年才誕生并沿用至今。在那之前,對其稱呼有很多,有的叫“元日”,有的叫“正日”等。
而且,現在我們過的春節都是從大年三十開始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大年三十這一天,又被稱為“除夕”。
但是,秦朝之后,這一節日的日期曾被定位十月,也就是每年的十月為“正月”。
現在我們都知道,在這一天,家家都要掛燈籠、放鞭炮、包餃子、吃團圓飯,而從初一開始,也會走親訪友,互相恭賀新春的到來。
但是,也許你并不知道,春節這一中華民族最為重要的節日,曾經在近代的時候被政府明令禁止過。
這里我們所說的就是民國政府。辛亥革命爆發之后,民國政府成立,他們特別想要撇清自己跟舊的封建制度之間的關系。
甚至有的時候,他們采取了“有過之而無不及”的辦法,想要把舊歷的春節廢除,改為每年的一月一日過“元旦”。這是怎么回事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時間回到1912年,辛亥革命爆發并取得成功后,民國政府從1912年1月1日正式成立,名義上掌管中國事務。
于是,他們就希望這一天能夠成為普天同慶的日子。大家思來想去,將目光投到了春節上。
一方面,春節確實是全體中華兒女最為重視的節日,每到這一天都喜氣洋洋,另一方面,如果用元旦代替春節,今后每年的春節都在元旦這一天過的話,對民國政府來說也相當于拋棄了舊的“封建習俗”。
于是,在1913年,時任國民黨警察廳廳長的陳景華就開始明目張膽地干涉當地百姓過春節,他明令禁止大家慶賀春節,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陰歷年。
而且當時在全國范圍內,政府都要求摒棄舊歷,也就是農歷,而要求大家統一改成陽歷計日。
這一舉動當然遭到了民眾的反對,大家嘴上不說,心里卻都十分氣憤。
陳景華
而就在這一年,袁世凱正準備竊取革命勝利果實,他看到民間對于禁止過陰歷年這個決定非常反感,就心生一計,想要在明面上順應民意。
正好在7月份的時候,有人提出了最要好恢復春節的建議,他便欣然接受了。
于是,從官方角度上說,從1913年開始,陰歷年,也就是春節正式被承認,民眾再過春節,也就自然成為了合法的行為。
這一年的春節,全國各地過節的氣氛十分足,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被壓抑2年的民眾終于可以大張旗鼓地過節了,所以各種花炮聲此起彼伏,所有的商店都放假了,親朋好友見面之后也會行禮。
在這個過程中,有一些管理層的官員,并不想讓袁世凱充當這個好人,對于恢復春節合法化這件事,持有一定的反對意見。
不過,這只是政治意見而已,具體打動行動上,他們也會跟自己的家人過節。
日子就這樣如白駒過隙,一晃10年就過去了。到了1924年的時候,國民黨再一次提出要廢除春節,而且似乎這一次是要動真格的了。
在除夕這一天,不少地方的學生正常上學,工人正常上班。不過總體上貫徹得還不夠全面和堅決。
又過了5年時間,到了1929年,國民黨下定決心,要堅決廢除春節,他們給出的理由就是“春節是一種封建迷信的產物”“中國改頭換面之后必須要同世界接軌”,所以他們要求大家要過元旦,而不能再過陰歷年了。
隨即,在這一年年初開始,很多報紙上不再標注陰歷日期,而只標注陽歷日期。
等快到陰歷年的時候,街上所有買賣跟節日慶祝有關的商品的商家和個人都會被視為違法。
1930年,禁止過春節的行動達到了頂峰。包括警察和憲兵大隊在內的執法人員會在陰歷年這一天,隨意進行明察暗訪,如果發現有人在家中偷著包餃子、供奉和祭拜先人、神明等,做出任何跟過節有關的行動時,立刻抓捕。
與此同時,政府要求這一年的春節期間,所有的商鋪都要正常營業,當然那些販賣跟過節有關的物品的商鋪和個人是不允許上街賣貨的。
由于這一年國民黨嚴抓嚴管,最終導致1930年的春節真的被禁止了。這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次禁止過春節。
由于民眾強烈反對,監獄人滿為患,司法系統面臨崩潰,所以到了1931年的時候,政府對過春節這件事的管控放松了很多,有很多民眾都開始在這一年偷偷過起了春節。
直到1934年,經過激烈的博弈,結合國內瞬息萬變的局勢,國民黨政府終于徹底放棄了干涉民眾過春節的計劃。
2年后,陰歷年,也就是春節,作為中國傳統節日再一次成為了國人的共識。
現在我們回想一下,國民黨政府為什么無法推行禁止春節的命令呢?原因無非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中國是一個文明國家。文明國家不同于民族國家,他往往有著經過長期實踐、歷史的打磨而沉淀下來的獨特文化。
節慶文化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寶貴遺產,是經過千百年傳承下來的,不會輕易磨滅。
中國人對于政權的認可是基于對民族文化的認可基礎上的,任何政權想要管理中國的百姓,都必須要首先學會尊重我們祖先給我們留下的文化基因。國民黨想要倒行逆施,最終注定會失敗。
其次,春節不僅是一個重要的節日,更是中國百姓精神文化的重要載體。
到了這一天,我們就要團圓,就要休息,就要熱熱鬧鬧辭舊迎新,這是刻在骨子里的精神傳承體系中最重要的一環。不是哪一個政府說改變就能改變的。
再次,經過長期的實踐,春節除了被賦予了一定的文化內涵之外,還具有一定的實際意義。
例如:從古至今,有一些商業行為與春節息息相關,每到春節、中秋節、端午節等重大節日,有一些商鋪會給自己的合作商結賬。
如果春節被取消,這一商業邏輯和基于這種邏輯之下所形成的共識行為將會被打破,這是不被接受的。
最后,國民黨的思想過于極端,禁止春節的行為打擊面過大。
任何事情都要遵循客觀規律,要順應民意、順應自然,要循序漸進,如果一味只想著急功近利,既不和中國國情相結合,又脫離民眾,最終只能失敗。
這就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次禁過春節事件的始末。從這件事上我們可以得知,“中國特色”對于治理我們這樣一個國家是多么的重要。任何決策、任何行動都要具有中國特色。
所以,我們才必須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道路,我們才必須要進行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軍事現代化建設。歷史無數次告訴我們,只有符合人民的期望,符合時代的潮流,符合國家的利益的道路,才是最正確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