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快到9月了,每年暑期都是電影作品最多的時候。前段時間第三十六屆大眾電影百花獎的結果也出爐了。吃飯閑聊電影時,有個朋友問我:“聽你說人有保險,狗有保險,房子也有保險,電影應該沒保險吧?”。其實,哈哈,萬物皆可保險!不只是電影,影視作品也有專屬的保險。
拍影視作品,為什么要投保呢?因為拍的過程中有許多無法避免的風險:
1)拍攝超期。電影拍一半,遇到意外被迫停拍了,導致無法正常上映,相當于爛尾樓,違約成本很高。比如《速度與激情7》耗資2億美元,但是主演之一保羅沃克意外去世,停拍近半年。后面只能用替身加特效的形式修復拍攝。
2)人員傷亡。比如拍爆炸、武打和特技等場面,非常容易出風險。就算是專業(yè)替身,也容易中招。比如2010年,俞灝明與S.H.E組成員的任家萱拍攝《我和春天有個約會》時被燒傷,導致毀容。或者吊威亞失靈,把專業(yè)替身掛在空中半天 ,人直接暈過去。
3)道具設備等財產損失。比如《一步之遙》在拍攝過程中發(fā)生攝影棚和化妝間著火。
4)拍攝過程中導致第三方人身財產受損。比如實拍街斗戲,演員們太入戲,不小心把路人弄傷了,把街邊燒烤店的門砸爛了。
5)拍攝成本超過預算。導演募資時拍胸脯說“砸一個億保證出片熱賣,你們就等著數錢吧!”,結果因為極端天氣、演員頻繁NG或者攝像機沒開機等原因,導致沒按質量完成。
面對那么多影視制作中出現的風險,怎么減少損失呢?答案就是選擇合適的保險。目前市面上主要有2種影視保險:
1)財產險。承擔拍攝過程中所造成的自己的或其他人的財產或人身損失。比如,意外責任,雇主責任,公眾責任,機損責任等等。這類保險責任比較標準,費用大概在上百到上千元級別。
2)完片保險。承擔超過預算的額外影視制作費用。這類保險的責任一般需要一事一議,因為每個電影或電視劇的拍攝成本和目標都不一樣,要坐下來慢慢談。保費也是根據影片的制作成本而定的。
具體什么影視作品可以投保呢?目前來看,支持以下形式:
1)電影、微電影、網絡電影
2)綜藝節(jié)目、真人秀
3)電視劇、紀錄片、劇集
4)廣告
以上簡要回答。
如有疑問,請評論或私信,我會及時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