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經常說自己是一條狗,我周圍的人是柵欄。但一旦他們把我放出去,沒柵欄的時候,我就是一條瘋狗。”
這是海清在接受采訪時對她自己的形容。
首次聽到這樣的描述,多少有不解有郁悶,但怎么也無法把“國民媳婦”和瘋狗聯系起來。
直到2022年,《隱入塵煙》的出現,讓我看到了她的“瘋”,看到了她沖出柵欄后的模樣,更刷新了我對中國電影的認知。
用一片黃土地展示人世間的冷暖,用一顆雞蛋訴盡生活的艱辛與甜蜜,用幾個眼神幾句話,讓人看到世上最偉大的愛。
事實證明,中國電影不是只會賺眼淚,沒有頂流、不靠砸錢的作品依然可以進軍國際電影節。
他,再次革新了中國電影市場。
01 用真心,成為彼此生命的光
貴英的出身,本身就是一種不幸。
從小生活在哥嫂家里,卻不曾感受過一天家的溫馨。
長期住在透風的木棚里,遭受著風吹雨打,身體虛弱先不說,是個跛腳的同時還會小便失禁。
可以說,在她的世界里,不是被哥嫂壓榨,就是來自外人的嘲笑聲。
她也許介意,但不曾反抗,只是一味地接受著命運的安排,亦或者是所謂親屬的“成全”。
因此,她遇到了老四,只不過老四同樣是命運的棄兒。
老四的處境和貴英相似,不被親哥當人看,卻一個勁地被壓榨被貶低。
哪怕是在自己的相親宴上,也只是吃著手里的饃,對桌上的酒肉未曾看過一眼。
可即便如此,三哥都要指桑罵槐。
兩家都想擺脫“累贅”,兩個被定義的“無用人”,
就這樣在兩家人的“牽線搭橋”,貴英和老四喜結連理,拍了結婚照成為一家人。
只可惜他們的結合,沒有酒席沒有親友祝福,有的只是被人遺棄的土房里貼著的一張喜字。
可即便如此,他們依舊滿懷生的希望,更或者說他們的相遇,讓彼此看到了生命里的光。
貴英會在三哥和村長兒子提出無理要求后,替老四拒絕。她手里的一把剪刀也似乎說明了態度有多硬,可還是老四還是在壓力之下同意了獻血;
也會在老四回家的路上抱著暖水瓶子等他;
會和他一起孵雞崽,下地種田,建造房屋,共享收獲的喜悅。
而老四,會在所有人嘲笑貴英失禁的時候,脫下大衣為她遮羞;
也會在進城路上,看見好看的衣服為貴英買下;
會在出門前準備好所有的吃食,會在發覺自己的態度不好時,主動服軟讓她消氣。
舉動雖平常,日子雖簡單,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已成為彼此生命中最重要的那部分。
或許同樣處于泥濘中,所以才更懂得尊重和珍惜。
可命運偏偏喜歡捉弄苦命人。
就當日子迎來盼頭,苦難將被幸福掩住的時候,貴英卻在給老四送雞蛋的路上,不幸溺水。
貴英走了,老四的心也跟著死了,日子瞬間沒有了盼頭。
更讓人痛心的是。貴英直到離開,留在這世上唯一的證據,也只有結婚證上的照片,
而老四則用這唯一的照片放大做遺照,并將它掛在了以前貼喜字的地方。
老四在貴英離世后不久,還完所有的債,
吃了原本貴英要給他送去的雞蛋,
最后手上印著那朵花,手握著用草編成的驢,安靜地離開了。
全片沒有一個吻,沒提一句情,沒說一句愛,卻讓人感受到這世間最純潔,最忠貞的愛。
只是怎么也沒有想到,一輩子都浸在苦的滋味里,終于嘗到了一絲絲甜,結果卻是天人永隔。
“被風刮來刮去,麥子說了個啥?被飛過的麻雀啄食,麥子說了個啥?”
或許別人聽不懂這句話到底在表達著什么,但他們聽懂麥子的嘆息,他們更是所謂的“麥子”。
02 透過善良,看到人性的惡
他們不曾做過一次惡,卻從未被善待。
三哥突然襲擊讓老四去城里拉兒子結婚用的家具,老四一句話不說起身就走。
天黑終于回到家,卸貨的時候不僅沒有聽到一句感謝的話,還凈是埋怨聲。
三哥兒子結婚,老四沒有被邀請,收到的只是酒桌上的殘羹剩飯。
原以為是好心慰問,結果卻被三哥“順”走了政府原本分給他的住房。
在村長兒子三番四次以全村人的勞動報酬做砝碼,逼迫老四去獻血的時候,老四不曾吃過飯桌上的一口肉,但也從來沒要求任何回報。
可他們呢?
急需他們的血,卻嫌他們臟。
想要榨干他們的命,卻總還嫌得到的不夠多。
可即便外人再無情再決絕,卻不曾熄滅他們心里善良的火。
回看貴英鋤地時,因為誤傷一株小麥苗而傷心許久,
即便老四在一旁安慰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數,麥子也是,不如讓它化作肥料滋養其他的生命。”
話音落去,貴英沒有放下麥苗,而是若有所思地把麥子扶好埋住,她想給它希望,給它生的機會,雖然明知都是無用功。
再看老四,準備建造自己新屋子的時候,他去河邊拉了幾桶水。
但細節是,他用手將桶里不小心撈上來的小蝌蚪,輕輕地將它們歸于大自然。
一草一木,皆為生命的證明。
他們不忍傷害,卻不曾被善待。
哪怕臨終前,都要還完所有的債。
欠下的種子肥料錢,借來孵小雞的雞蛋,說好作為交換的土豆,就連陪伴他多年的那頭驢,他都給了它自由。
他干干凈凈的來,干干凈凈地去。
生而為人,能做到這個地步,真的是世間少數。
可在他“離世”后不久,挖掘機鏟了他辛辛苦苦修建的房子,侄子還無情地拿走拆除房屋的一萬伍千元的補貼。
人本貪婪,也無止境,在自私的人面前,所有的善良和恩情都一文不值,甚至不值一提。
不過像《隱入塵煙》這種純農村的取景,如此接地氣的演繹,如此赤裸裸地對人性的鞭笞,如此直擊人心的斥責,
在中國影史著實少見,甚至有網友納悶,它是如何過審的。
選取最小的切入點,展現人性最大的短板。
雖然它的表達很隱晦,但每個鏡頭都如刀子般狠狠地扎在心里。
整部電影沒有一句臺詞在訴說著生活苦。
也沒有一句抱怨的話語,但看完總是讓人心里覺得刺著疼。
03 用專業,顛覆所有人的認知
眾所周知,海清出道以來演家庭劇居多,黃磊是他的搭檔,更是她的人生伯樂。
生活中的她,是直來直去的性子;
熒幕里的她,是大大咧咧,脾氣火爆的存在。
但現實中的她,卻是認真敬業且認真生活的人。
正在上映的《隱入塵煙》,并沒有所謂的大制作,也沒有豪華的演員陣容,
可以說除了海清沒有一位演員是被立馬叫出來名字的。
不過這都不是最要命的。
這部電影的拍攝環境不僅極其艱苦,就連拍攝過程也是一波三折。
原本計劃的一年的拍攝時間,結果中途爆發疫情,影院關門,投資方撤資……
整個項目無法推進的同時,還得支付巨額的房租場地費。
不管過程如此艱難,好在他完成了,它上映了,映后反響也相當不錯。
而這其中,少不了兩位主演的功勞。
老四的扮演者,是導演的姨夫,也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民,
他雖然在影視劇領域沒有名氣,卻也是這部電影的制勝法寶。
生于農村,長在農村,除了有渾然天成的淳樸氣質外,
他對農村的一切工作了如指掌,不管是春耕還是秋收,蓋房還是趕驢車,所有的動作都一氣呵成。
甚至腦袋上的法令紋、嘴角的皺紋以及黝黑的皮膚,都是他的加分項。
都是藝術來源于生活,他則是最真實生動的演繹者。
可演自己容易,演他人難,而海清能夠有今日的呈現,也是下足了功夫的,而且是下狠手的那種。
大多女演員注重形象,拒絕演母親類的角色,更不用說演丑角了。
她則為了更好地塑造貴英這個角色,提前十個月來到拍攝地,
住在男主家,穿上貴英的衣服,戴上頭巾,行走在大街小巷在荒地平原,趴在地里撿麥穗鋤雜草,感受這兒的風土人情深入了解這片土地的魅力。
不僅如此,她還幫小羊接生,上廁所被公羊突襲……
如今再聊起來,感覺好笑又珍貴。
但據海清所說,在到達拍攝地前一個月,還是一種女演員去體驗的感覺,
待了三四個月以后,整個人都變了,眼神也完全不一樣,感覺整個人都融入到了這個村子里。
一個人的經歷是不可復制的,而她從中所收獲的東西也不是用言語可以表達出來的。
而且海清作為一名演員,她的感受力強,而且肯花時間也能豁得出去。
況且從成片來看,貴英的身上完全看不到海清的影子。
眼神里的無望與平淡,走路時的顫顫巍巍,干農活時的無力與認真……
都讓人再一次看到海清的實力,也看到了中國電影的希望。
因為在大多數人的認知里,票房好就是口碑好,只要有錢就是最大的成功。
至于所謂的高票房,貌似很多導演都抓住了一個流量密碼,那就是賣情懷。
家國情懷,家族親情,還有那些逝去的青春和不可挽回的愛……遍地都是而且屢試不爽。
可能有了這一捷徑,所以很多人不再喜歡動腦子。
舍得投資的用特效來砸,不想動腦的直接翻拍,他們始終相信,只要演員陣容夠強,宣傳時明星的助陣夠亮眼,票房一定不會差。
可惜不是所有的作品都會有高票房,有的流于形式有的觸動心靈。
而他們似乎忘了,電影行業興衰真正所依靠的東西,似乎也忘了一個電影從業者所謂的初心。
而《隱入塵煙》則是例外,我們不敢說它是最優秀的國產片,但是中國電影的警醒者。
盡管《隱入塵煙》起初的排片有點一言難盡,票房也僅過千萬。
但好的作品需要細細品,認真付出的成果也終將不會被辜負。
如今《隱入塵煙》的豆瓣評分高達8.5分,評論區也是一片叫好聲。
在網友的大力支持下,目前票房已經突破三千萬,并且密鑰延期,預計票房已達一個億,最終結果還值得期待。
愛可以很平淡,但不能否定它的意義;
人世間多一些善意,就會少一些傷害。
生于塵土,歸于塵土,生于世間,渺小卻也偉大。
我們不能改變誰,但可以用自己的赤誠之心,找到原本的美好。
希望另一個世界的老四和貴英不再受風雪之寒,外人的鄙夷目光,而是有自己的溫馨小屋,充實且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