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鬼神文化”是非常深入人心,也被大眾不斷傳承和接受的一種民間文化。古人相信,人死了但靈魂不滅,每到春節和清明節這種傳統節日,都會帶上家人一起上山或在家祭祖,以表達對過世親人的思念之情。
當然,除了春節清明節外,每年農歷7月的中元節,家里和身邊的老人們也會開始準備香燭紙錢。他們要在中元節這一天,給過世的親人祖先燒去一些錢財,供他們“花用”。
因為中元節的特殊,祭祖的方式和時間也都是有很多講究的,在世的人不能輕易將這些規矩擅自更改。比如燒紙錢的時間,不能早更不能晚,選擇的地方也并不是哪里都好。這些規矩是怎么定下來的,為什么不能隨意更改呢?
所謂中元節
眾所周知,只要和祭祀有關的節日,大多和宗教有關。而中元節,就是源自于我們本土道教中一個很重要的節日。為什么重要呢,是因為這個節日定在了每年農歷的七月十四日。
七這個數字,在道教的教義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存在。在他們看來,七是一個可以代表重生的數字,七月十四代表了一年中最多七的日子。這個日子必然是這一年中,最特殊、最需要記住的日子。
而七月也是一年中的中間月份,七月里,農民們在春天播種出來的果實,正好可以得到豐收。古人認為,所有這些豐收都是天地和祖先賜予的,所以在這個月會舉行一場祭祀活動,以感謝天地神明和祖先。
道教教義和民眾,在七月是特殊月份這件事上,都有了共同的認知。所以,選擇在七月十四這一天,當做所有人用來祭祀先祖,祈愿接下來的風調雨順,就成了約定俗成的規矩。
祭祖時間的規定
有關于祭祀時間的規定,中元節、春節以及清明節是有所不同的。春節期間,除了是一家人從天南海北回到家里跟大團圓的日子,也是隆重祭祖的大日子。但具體哪一天去,是沒有特別規定的,只要這個行為是在春節期間做的就行。
另外,清明節的祭祀時間,雖然沒有春節那么寬松,但如果在世的人實在沒空,也可以提前一天將祭祖燒香這件事完成。這對于祭祖習俗沒有任何影響,甚至有很多人為了避免清明節當天,過于擁堵的交通和多半會下雨的天氣,會特意選擇提前一天舉行祭祖儀式。
但中元節不行,不管參與祭祖的人出于何種理由,都必須在這一天夜深之前,將供奉給祖先的香燭紙錢,全部按計劃點燃燒掉。一旦提前或者超過時間,就算是無效祭祖了。所以,我們可以在每年中元節的傍晚路口,隨處可見一些燒香燃紙的場景。
人們在春節和清明節的時候,都會選擇直接上山或者回老家去祭祖,因為有足夠他們支配的時間。但中元節只有一天,沒有更多時間上山,就只能選擇就近祭祖。為什么必須在這一天呢?
所謂“鬼門開”
其實原因很簡單,中元節在民眾心目中,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功能。這一天是每年唯一一次“鬼門全開”的日子,他們認為每年的七月十四日零點,鏈接“陰陽”兩界的那扇門就會自動打開。
這扇門打開后,平時沒辦法自由進入人類社會的這些“鬼魂”們,就能正大光明的來到人間一整天。這一天里,它們可以在人間任意游玩,可以去見自己留在世上的親人后輩,可以了卻他們生前未完成的種種遺憾等等。
當然,最重要的是這些鬼魂們,可以在中元節這一天來到世間,光明正大的享受在世親人或者后輩們,為他們準備的香燭紙錢。這一天,在世的人祭祖時,會準備一些寫了親人和祖先名字的紙錢燒給他們。
還有一些心善的人,也會同時準備一些不寫名字的香燭紙錢,在旁邊燒一堆。目的是為了一些,已經沒有活著的親人或者不被親人記住的“孤魂野鬼”們,也送一些“花用”,以求這些可憐的孤魂野鬼們,能過得不那么凄慘。
另外,燒這些“無名”紙錢,更重要的也是為了,讓孤魂野鬼們也能在“普鬼同慶”的日子里,能有一份供奉可以享受。不至于它們偷搶為祖先精心準備的供奉,說直白一點,就是為自己過世親人或者祖先們收買旁鬼,交一份“保護費”。
這樣重要的事,當然要在過世親人或者“游魂”們能收到的時候去做。他們能親自收取供奉的時間,也就是中元節這天的凌晨,到夜晚十二點結束。如果提前舉行,鬼門是關著的,他們還沒能來到“陽間”,那燒過去的供奉他們根本就收不到。
同理,如果祭祖儀式延后舉行,鬼魂們已經不在“陽界”活動了,燒再多的供奉他們也收不到。被祭祀的鬼魂們都收不到供奉,那祭祖這件事就會變得毫無意義。所以,才有中元節祭祖不能早也不能晚的規矩,而且強調不可更改。
結語
世界很廣闊,能被我們知道了解的還不足萬分之一。所以,這世界上到底有沒有鬼魂;先祖們離開了這個世界,到底是不是靈魂不滅;在世的親人燒給他們的香燭紙錢,到底是不是真的能讓他們享受到,這都是無解的議題。
但不管怎樣,祭祖這件事本身,其實代表的是在世的人對過世親人的懷念。代表他們雖然身體已經故去,但并沒有被愛的人遺忘,這就算是最有效的祭祀了吧。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