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下午要和鄒文懷他們一起,和第二任邦德的扮演者喬治討論《死亡游戲》的劇本以及他將扮演的角色,可能不回來吃晚飯了。”
這是琳達聽到丈夫李小龍對自己說的最后一句話。誰都沒有想到,10個小時之后,這對令人欽羨的恩愛夫妻將會天人永隔。
1973年7月21日的凌晨,全香港幾乎所有的廣播電臺都在反復播送著一個爆炸新聞:
“李小龍昨晚11時半在伊麗莎白醫院去世,享年32歲。”
李小龍
那一天,香港各家報刊的版面都是關于李小龍暴亡的報道,對于李小龍的死因更是眾說紛紜,撲朔迷離。
一時間,全球華人和崇拜他的外國影迷們全都陷入了悲痛和迷茫之中,是啊,一個正當年華的功夫巨星,怎么說死就死了呢?
他看上去是那么陽光、那么健康,他那強壯鮮活的體魄幾乎是不置可否的,全世界的影迷都急于想知道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7月21日上午,李小龍的美國妻子琳達召開記者會宣布:李小龍昨晚突然在家中去世,她陪在身旁。李的兩位好友也證實了蓮達的說法。
李小龍與妻子琳達和孩子
然而,聰明的記者很快就發現,他們在說謊。
雖然三個人都說李小龍在自己家中去世,但對于去世的時間、地點、狀態等細節,卻完全對不上號,幾乎是漏洞百出。
第四天,香港《明星報》突然爆料:李小龍并非死在自己家中,去世時他的妻子也不在他身邊,他是死在女演員丁佩的床上!
中國的文字博大精深、含義豐富,一句“死在丁佩的床上”,足以令人產生無限瞎想,于是,整個香港一片嘩然,都把目光轉向了時年26歲的丁佩。
丁佩
國人對死者向來是寬容的,對生者卻極其苛刻,盡管這個26歲的單身女子不斷地表示李小龍的死與自己并無關系,但輿論的壓力仍將她推向了崩潰的邊緣。
更何況,事實證明她不僅是李小龍死前見過的最后一個人,她更是李小龍曾經的“情人”,而“李小龍死在情人床上”的消息,簡直太過怵目驚心。
李小龍死后,制片人鄒文懷和丁佩極力否認李小龍是在丁佩家出事的事實,但警方調查報告的公開,一下子讓他們成為了眾矢之的。
無數李小龍的影迷遷怒于女演員丁佩,一度揚言要她為李小龍抵命。
直到此時,丁佩才不得不講出了實情。
丁佩
當年,李小龍在妻子琳達的生日宴會中,與丁佩“一見鐘情”,丁佩不僅年輕,論姿色更是當時女星中的佼佼者,重要的是,她是李小龍的忠實崇拜者。
這世間的事就是這樣,干柴烈火,兩人很快便發展成了“婚外戀”,明星之間的戀情,又怎會逃得過記者的眼睛,這件事很快便被曝光。
然而,當琳達得知這一消息后,卻不以為然,也許作為一個西方人,她對這種事并不十分在意。
抑或是,她確定丈夫只是出于一時刺激,對這個突然闖入自己婚姻的女人并沒有真愛。
丁佩與李小龍
今天看來,琳達是了解李小龍的,后來李小龍幡然悔悟,果斷向丁佩提出分手,為此,丁佩還跑到李小龍家大鬧過一場,甚至因此自殺過。
對于自己給丁佩造成的傷害,李小龍愧疚不已,漸漸地,兩人又秘密地有了交往。
對于這個與自己有過肌膚之親的女子,到底是同情還是貪婪,或許李小龍自己也不得而知。
而在琳達看來,丁佩的一往情深近乎于“傻”,明知道李小龍并不愛自己,卻仍要往火坑里跳。
出于對丁佩的補償心理,李小龍暗自決定在電影《死亡游戲》中,為她安排一個角色。
李小龍與妻子琳達
于是,在他去世當天的下午,鄒文懷同李小龍一起來到了丁佩的家,三人計劃晚上同男主角喬治在餐廳一起商討劇本。
晚上7點半,也就是李小龍死前約4個小時,他突然感到有些頭痛,鄒文懷與丁佩都以為是他昨晚沒有休息好,所以沒有太在意。
丁佩還給了他一片私人醫生為自己開的止疼藥,李小龍沒有任何遲疑地將藥片吃了下去。
此后,丁佩建議李小龍到臥室的床上休息,并為其關上了門。
鄒文懷知道丁佩與李小龍的關系,也沒有多想,便“識相”地先行去赴宴了,兩人約好,等李小龍醒來,就趕去餐廳。
鄒文懷(左)與李小龍
當晚9點前后,丁佩與鄒文懷通了兩次電話,說李小龍還在熟睡,可能要晚些赴約了。
一個小時后,還未見到丁佩和李小龍的鄒文懷,開始覺得有些不對勁了,他打電話給丁佩,讓她試著叫醒李小龍。
直到此時,丁佩才發現,無論自己怎樣搖晃李小龍的身體,他都沒有反應。
鄒文懷聽聞后,臉色鐵青,就在不久前,李小龍在錄音棚中已經暈倒過一次,若不是他們及時將他送去就醫,后來不堪設想。
也許,有人會覺得奇怪,作為一個武打明星,李小龍的身體素質應該足夠強健,為何會頻頻出現暈倒的情況。
李小龍
其實,當初一代武學宗師葉問在收李小龍為徒時,就已經斷言了其“短命”的結局。
誠然,當年李小龍的出現,無疑讓葉大師眼前一亮,他良好的身體素質,天生就是個習武的材料,而且學習用功刻苦,深得師傅的真傳,很快便在香港武術界小有名氣。
可是,正當所有人都在恭喜葉問收了一位高徒時,葉問的眼中卻充滿了擔憂。
其實,作為一代宗師,葉問早就看出了李小龍性格中的缺陷,他太剛烈,太爭強好勝,凡事都要拼到贏。
葉問(左)與李小龍
盡管葉問曾多次點撥,但李小龍始終不明白,中華武術除了身體對抗外,更重要的是內心的修行,而不是一味地炫耀和張揚。
縱觀李小龍短暫的一生,他始終在“放”,而從未“收”過。
一個個紀錄接連被他打破,年紀輕輕就成為了別人眼中的“武術大師”,然而,事業上的不斷擴張卻是以透支身體作為代價的。
后來,經美國的醫學機構鑒定,李小龍是死于“缺乏睡眠及壓力太大而誘發的突發癲癇癥,最終導致心臟驟然停跳”,用今天大家常見的一個詞來形容,就是“猝死”。
李小龍
當鄒文懷匆忙趕到丁佩家后,李小龍的狀態仍是沒有絲毫改觀。情急之下,丁佩急忙叫來了自己的私人醫生朱博懷。
十幾分鐘后,朱博懷趕到了丁佩的寓所,初步檢查的結果是:
李小龍已陷入深度昏迷,對外界刺激毫無反應,沒有脈搏,沒有呼吸,瞳孔未完全放大,且尚有體溫。
在朱博懷的建議下,三人立刻叫了救護車。
“琳達,你馬上趕到伊麗莎白醫院來,小龍在救護車上。”
“出了什么事?”
“我不知道,你趕快來就是了。”
上救護車前,鄒文懷撥通了琳達的電話,當琳達風風火火地趕到醫院時,救護車竟然還沒到。
李小龍與妻子琳達
不過,這一切都沒有意義了,救護車上的李小龍,已然沒有了生命體征。
晚上11點半,當醫生正式宣布李小龍死亡的噩耗后,守在搶救室門口的琳達失聲痛哭。
沒有任何先兆,沒有任何告別,他甚至沒留下一句話,對于琳達來說,這突如其來的打擊,簡直讓她無法呼吸。
“醫生們離開了小龍,我待在他的身邊,那時我才確信自己真的已經無能為力了……我記得大批的記者涌入醫院,閃光燈亮成一片……”
琳達在后來回憶起那天的場景時,如是說。
李小龍去世轉天的香港《華僑日報》
當天,為了避免不必要的誤會,丁佩沒有隨救護車一起前往醫院,但是,全程見證了驚恐時刻的她,已經完全被恐懼所籠罩。
兩個月后,鑒于社會輿論的壓力,法院正式開庭審理此案。法庭上,丁佩第一次將那一天所發生的事公之于眾。
法庭認為,李小龍的死,起因于他所服用的止痛藥產生的過敏反應,但是這種止痛藥,是在其意識完全清醒的情況下服用的。
法庭最后裁定為:死于非命。
這四個字,也為李小龍的死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非命”——這種無關任何疾病的稱謂,實在太過于模棱兩可。
李小龍的靈堂
李小龍去世后,除了對丁佩的“圍攻”外,所有的香港媒體也都在等待著一場宏大的追悼會。
7月25日清晨,數萬名影迷將九龍殯儀館圍了個水泄不通,他們都想再見心中的偶像最后一面。
盡管警方對當天的場面做了充足的準備,但現場仍一度處于失控的狀態。
琳達對鄒文懷只提出了一個要求,就是希望追悼會可以順利進行,一定不能讓影迷涌入靈堂。為此,鄒文懷出動了嘉禾電影公司的所有武師把守靈堂。
上午9點,殯儀館中,在親友的幫助下,琳達和一雙兒女披上了中國的傳統喪服。
琳達在親友的幫助下穿上喪服
一個美國女子,帶著兩個年幼的孩子,毫不猶豫地用中國人方式為丈夫“披麻戴孝”,現場的親朋無不動容落淚。
從當時留下的照片看,兩個孩子一臉茫然,完全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
也許,當時的他們正想著,為什么要穿著這樣的“奇裝異服”?為什么會有這么多人圍在這里?為什么爸爸不在他們的身邊?
可是,那一天,沒有人能夠讓他們清楚地知道,他們的父親已經永遠離開了他們。
幾天來,琳達日日以淚洗面,雙眼已經腫得不成樣子。她知道,丈夫是中國人,中國人最講究禮儀,為此她不得不帶上墨鏡以示眾人。
身穿喪服的琳達及一雙兒女
她跪在禮堂一邊,將一雙兒女攔在懷里,此刻,她失去了丈夫,這兩個孩子就是她唯一的念想,他們就是李小龍生命的延續。
上午11點,琳達帶著一雙兒女趕赴靈堂,不久后,李小龍的遺體在殯儀館入殮,棺材也被抬進了靈堂。
看著棺材中“熟睡”的父親,兩個孩子不敢出聲,也許他們以為父親睡著了,他們害怕吵醒他。
而此時的琳達,早已哭成了淚人。她不顧親友的勸阻,聲嘶力竭,歇斯底里,但顯然,這一切都無濟于事。
是的,盡管她的丈夫在他們的婚姻中曾有過一段短暫的背叛,但是他們夫妻一向恩愛,如今天人兩隔,讓她怎能不對這宿命感到撕心裂肺。
入殮后的李小龍的遺體
轉天凌晨,李小龍的靈柩被裝進了一個大木箱,她要帶著丈夫的遺體,回到美國安葬。
臨行前,琳達再次召開記者會,并聲稱,她堅信丈夫是“自然死亡”,沒有任何人需要為他的死亡負責。
有人說,琳達是出于同情為丁佩開脫,畢竟在李小龍暴亡這件事上,丁佩是無辜的。
可是,我更愿意相信,她是為了丈夫的名譽,也許她也有過懷疑,也有過掙扎,但是最終,她選擇了相信。
是啊,她怎么能允許丈夫的在天之靈,再被這紅塵俗世所驚擾呢?
李小龍靈堂
記者會結束后,琳達隨即登上了飛往西雅圖的飛機。香港對她來說,已是一個傷心之地,她不愿再多做一刻停留。
然而,讓同行的所有人始料不及的是,李小龍的遺體在運輸途中出了事:由于飛機顛簸,棺材被磕破了。
當隨行人員發現這一情況后,無不面面相覷,在中國傳統習俗中,棺材被損壞是一件十分忌諱的事情,它也代表著死者無法安息。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李小龍的棺材中流出了不少“不明液體”,一些不明所以的人見狀,直感到背后發麻。
李小龍
原來,這是一種保存遺體的專用液體,從香港到西雅圖路途遙遠,為了防止遺體損壞,殯儀館的工作人員便在棺材中放置了這種保護劑。
可是,大家在下飛機后檢查遺體時,發現液體已經滲透了李小龍的藍色壽衣,并侵染到了棺材內部的白色絲綢內襯上。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狀況,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到了琳達的身上,琳達見狀后,果斷決定:換棺材!
誠然,在中國的傳統習俗中,為已經入殮的人換棺材,是一件非常不吉利的事,但是琳達仍然這樣做了。
琳達與兒子李國豪和女兒李香凝
一來,李小龍將長眠于美國,在西方文化中沒有這樣的講究;二來,她希望能盡最大努力,為丈夫安排好人生的最后一件事。
活著的人向來不大計較對逝者的花銷,這一點,全世界都是一樣的。
7月31日,李小龍被下葬在西雅圖的湖景公墓,這里青翠如茵、綠樹環抱,美麗、寧靜的華盛頓湖就在山腳下。
琳達為丈夫在意大利訂制的褐色大理石墓碑,就堅立在這片寂靜的墓園之中。
只是,當時的她怎么也不會想到,20年后,她的兒子李國豪,也會長眠于此。
李小龍墓
這里,我不想講愛情,也不想說親情,更不想再談及那些消失在紅塵中的是是非非,一句“人生無常”,已經了然了一切。
正如《桃花扇》中所說:
“眼看你起朱樓,眼看你宴賓客,眼看你樓塌了。”
對于三眼便能看完的一生,我們能做的,也只有珍惜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