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漫長的告白這個電影很挑人,同場7個人,3對情侶+我。大概到1/3的時候,走了一對。1/2又走了一對。2/3第三對。然后放映員來看了兩次,確認下還有人在看。不過很想知道,如果沒人的話,她們是不是會把放了一半的電影給關停。3對情侶,重點提一下,第一個走的那對年齡30+,更像是感情破碎后的重新組合,很初期的相處階段。(因為候場時間久一點,跟他們在等候區待了會兒)
第二個走的那對20+,郎才貌美,未涉婚姻,第三個走的那對25+,普普通通的人,婚內。無論是電影名字或者是演員的選取,都很容易讓人覺得是個愛情片吧。但是明顯,這和三對情侶所想尋得愛情期許均不一致。電影里的人物性格特征太極端,極端到讓你覺得生活里哪里有這么100%的人。作為一個在嘗試學著會去拋開孩子和老公和家務瑣事從而喘息的中年女人,而又是第一次拋開他們自己來看這個電影的時機,支撐我看完的最大因素是覺得這是一部教給人成長的電影。前半部分,立春沒回北京的時候,立冬臉上沒有出現一點笑容。
后半部分,六顆牙至少是看得見了。一個從小習慣活在別人陰影里的人,當那些別人都不在,心才能放松。立春過得是匆忙而又真實的人生,而立冬過得是隱忍和細膩,民宿男主權衡后選擇了親情,柳川的喜歡沒有戰勝嫌棄,她和老婦人的那段對話,她恨自己沒有站出來去救那只烏鴉,其實是恨那只烏鴉為什么沒站出來救自己?!拔夷贻p的時候身邊有很多男人,現在都沒了,但是我卻過得更開心。
我有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情?!眿D人的這段話,是這個電影里讓我受益最深的一個。無論你愛過多少人呀,無論多少人愛過你,而你還是你,而且竟然是一個能活得越來越精彩的你。立冬用一生吧,憂郁又深沉得愛了一個人,然后消失得沒有痕跡。柳川的一生還有很長,好在她喜歡舞蹈和唱歌,她還有回得去的倫敦。否則這段日本的四人回憶也足以滅了她接下來五年的感情期許。
民宿男主的尋女之路應該還會蔓延一陣子,心理上的尋回怕是要蔓延一輩子。立春的人生或者說驕傲,在‘那個’不行的時候,也結束了一半,剩下也便是皮囊和責任。而最終,所有人都將變成老婦人,你走過我的世界,我繼續以一個飽滿的態度完成我的生命。而酒屋的名字,不正是生命的開始,也是運河的盡頭。觀眾看了直呼上當,如果不是跟朋友一起去看的,我早就中途離場了。
一開始只是以為電影鋪墊太長,看完才發現整部電影沒有高潮。電影名叫漫長的告白,觀眾的感受是漫長的等待,到底導演想通過這部電影講述什么? 整部電影故事太單薄了,劇情簡單不足以撐起一場電影。故事老套無新意,立冬、柳川、民宿老板三個人多少有點大病,看似不著調的立春反而最顯正常,敢愛敢說敢做。立冬就一丫的悶騷男,畏畏縮縮,矯情勁十足。 電影看下來一股子文青味,讓人有點不適,乏味無聊,不明白觀眾哪里得罪了導演,為啥要拍這電影折磨大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