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不到半個月的時間(9月27號),金馬獎將會公布入圍名單,作為曾經的頒獎殿堂,這里誕生了很多的金馬影帝和影后,也讓無數人為其追捧,然而伴隨著一系列事件的發生,金馬獎已經變質,所謂的影帝、影后以及獎項不再有吸引力。
伴隨著時間的越來越近,香港影業協會在近日向會員發布了一封信,內容則與金馬獎有關系。
9月14號,據港媒消息稱,這封信中的內容為:金馬獎日趨政治化,倘若會員參與亦或者出席,務必三思,以免殃及池魚,卷入無謂的糾紛中,得不償失。
另外,信中還指出,鑒于近期地緣政治日趨緊張,嚴重影響文化交流。近年來,金馬獎多位臺灣亦或者藝人一再提出與電影藝術不相符的言論,將政治與電影混為一體,玷污了電影的獨立性,將整個活動拖進充斥爭議的胡同里。
不得不說,香港影業針對當下的電影市場分析得十分透徹,金馬獎涉及到政治等錯誤言論已經不是第一次,從近四年的參與人數就能夠看出影響力到底有沒有衰退。
據了解,金馬獎原本有著“華語奧斯卡金像獎”的美譽,不管是評委還是演員,亦或者作品都是精挑細選,可是在18年的頒獎舞臺上,臺灣省藝人傅榆的言論卻讓引起臺下所有人的不滿,作為評審團主題的鞏俐更是表達了強烈的意見(拒絕上臺頒獎)。
世人都知,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這位名叫傅榆的藝人卻公開違背事實,說了不當的話語(隨后涂們的反擊非常棒)。
一個人硬生生將金馬獎拖入“下水道”,本認為傅榆的發展會很好,但也就是從那一年開始,她幾乎消失在了娛樂圈中,不管是臺灣省,還是香港亦或者大陸都沒有她的作品。
如果說18年是開始,那么19年就是爆發。金馬獎舉行的時候,組委會本想大陸演員不能來,但香港演員一定要把握住,為此還邀約了幾位大咖,但現實卻再度打臉,各大香港電影公司紛紛表態取消參加金馬獎。
20年和21年的結果也是如此,參與的藝人基本上來自臺灣省,至于大陸和香港的演員幾乎沒有人參加,即便是獲獎亦或者提名,都沒有前往。
如今香港影業發布這樣一封信,相信以后的金馬獎會成為他們的“自嗨”方式,淪為“下水道”頒獎,正式退出歷史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