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博心理撰稿人:張茜
這是一部拍攝于2011年的舊片了,它在我的觀影片單里放了好多年,原因就是因為它的名字。
以前非常迷《西游記》,里面的妖魔鬼怪和總被師父念緊箍咒的“悟空”,陪伴了我們幾乎整個童年。
長大后,明明知道唐三藏是虛構的人物,玄奘才是“真身”,可從沒想過要去了解他。
玄奘,百度百科是:“唐代高僧,我國漢傳佛教四大佛經翻譯家之一,中國漢傳佛教唯識宗創(chuàng)始人?!?/p>
《玄奘之路》這個片名,會讓人覺得這是一部宗教片,因此并沒有那么感興趣,而12集,每集30分鐘的時長,也會令人望而卻步。
大雁塔、慈恩寺這兩個與玄奘有密切關系的古跡其實都離我家不遠。
外地朋友來,去大雁塔看噴泉,到慈恩寺觀牡丹幾乎是“標配”。我經常路過“譯經廣場”,偶爾也會駐足,看著現(xiàn)代人立在場上翻譯經書的三位老僧人雕塑,僅此而已。
但作為一名老西安人,對玄奘的故事總有那么些在意。于是,在這部影片上映后的第11個年頭,我終于打開了它。
整個紀錄片以難得客觀的角度描述了一位歷經千辛萬苦,初心不改的人,最終獲得終生所求的故事。
玄奘俗姓陳,“《大唐三藏法師傳》記載,陳氏家族曾經顯赫一時,玄奘的高祖和曾祖做過北魏的太守,是名副其實封疆大吏,祖父因為品學兼優(yōu)而出任國子博士,同樣是朝廷的高級官員。父親是隋帝國的一個普通縣令,但對儒家經典頗有研究,在這樣的名門世家,幼年的玄奘,接受了良好的的儒學熏陶?!?/p>
后遭遇變故,五歲母親去世,十歲父親也撒手人寰。年幼的玄奘隨著兄長來到洛陽,從此踏入佛門。
很多關于玄奘的傳記都提及他的早熟,童年的不幸使小小的孩子過早體會到人生的無常,除了被迫長大,還能如何呢?
在寺院生活這段時間里,小玄奘發(fā)現(xiàn)自己非常適合這樣的生活,不如說,一個無家可歸的孩子,找到了心靈的“家園”。
玄奘由于自身良好的儒學根底,加之勤奮、努力,不到二十歲就名揚洛陽。
影片講到這里,好像一部勵志小說的開頭。
而玄奘的人生,遠比任何一本小說勵志。
年輕的玄奘用7年時間游學大半個中國,孜孜不倦地研究各種佛教典籍,訪問了幾乎所有的高僧大德,而“知識越多越迷?!边@件事在玄奘身上也體現(xiàn)了出來。
佛的本性是什么?
凡人最終能否成佛?
這看似宗教的詰問,其實也是人類最原始的迷惘。
一個偶爾的機會,玄奘在長安遇到了一位來自印度的僧人,對方告訴他,印度有一個叫那爛陀的寺院,是研究佛法的最高學府,有一位叫“戒賢”的高僧,是當世的佛學大師。
印度僧人的出現(xiàn),給了玄奘點了一盞燈,玄奘決定前往印度,在佛教發(fā)源地尋求佛法真諦。
看到這里,我已經有些許感嘆。
試想,如果你遇到一個問題, 求教了所有人后,都無法得到滿意的答案,你會如何?
我的話,可能就放下了,或者有遺憾,偶爾翻出來想想,就讓疑問伴隨一生。
而玄奘選擇了最直接的方式——去更高的學府,學更多的知識,拜訪更厲害的人,直到找到答案。
漫漫西行就此開始了。
這是紀錄片最精彩的部分之一。
大量的史料,真人演繹,以及現(xiàn)場實拍的風景,不論講述的節(jié)奏,剪輯,或者配樂,每一個細節(jié)都趨近完美。
最重要的是,視覺化的代入感非常強:進入荒漠,沒有飲水,前路未知的狀況下走了四天五夜;翻越雪山遇到暴雪,凍死同行無數(shù);被盜賊劫持,逼進干涸的水池,隨從徒弟被趕殺將盡……
每一個挫折,每一道坎,每一個畫面都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也想讓觀者說“太苦了!放棄吧!”
可玄奘就這么堅定地,一步一步,孤獨地走了下來。
我從沒想過,看一部紀錄片,能看到數(shù)度落淚。
一個人,要有多堅定,才能克服萬難,矢志不渝地邁向自己的目標?
到達那爛陀的玄奘已經32歲了。
如果說,少年玄奘是天賦異稟,中年的玄奘則是經過了千錘百煉:荒無人煙的大漠,冰峰林立的雪山,野獸出沒的森林……拼了命的西行,而這一切,都只為了求法,或者叫“求學”。
玄奘一寸光陰不敢浪費,終于學成。
后來,玄奘在全印度宗教學術辯論會上侃侃而談。
當時的辯經可不是現(xiàn)代的辯論大會,“古印度的辯經非常激烈,失敗者要么銷聲匿跡要么改換門庭,不少失敗者甚至割掉自己的舌頭或者干脆結束自己的生命。它不是學術討論,它是兩個高手之間的生死決斗?!?/p>
“根據(jù)印度的規(guī)矩,辯論要設定獎懲制度,作為論主的玄奘主動提出,如果有人能夠破解他的觀點,一定斬首相謝”——真正的“提頭來辨”。
豪言背后,需要多大勇氣,多少自信以及多么充足的知識儲備?
我們常說“學精、學透”,到底“學問”要學到什么程度,才算精、透?玄奘似乎給了一個答案。
玄奘回到大唐時,已經過去了19年。
“留學印度期間,玄奘收集了大量的經典和佛教圣物,六百五十七部佛經,一百五十粒佛舍利,七尊珍貴的佛像,十九年的時間,五萬里行程,一百一十個國家,玄奘帶給大唐的是一筆難以估量的精神財富?!?/p>
《西游記》的故事就到這里。
一句“我們回來了!”就結束了。
而對玄奘而言,“匡扶經典,弘揚佛法”才是他畢生心愿。所以,西行19年,于他,僅僅是為翻譯工作做的準備。
看到這里我又震驚了。擇一事,忠一生。還真的有人在用實際行動,踐行自己的諾言。
九死一生,不算什么;千難萬險,不成阻力。如果你想做,所有的一切都是不會白費,過去的種種都是你的“準備”。
漢譯佛經一般把一頌翻譯成四句,以《瑜伽師地論》為例,這部經典梵文有四萬頌,十六萬句,翻譯過來至少一百多萬漢字。而玄奘從印度帶回典籍,有六百五十七部!
這是一個龐大的工程,玄奘明白為了達到最好的效果,需要國家的支持。
于是,這位老僧人積極與皇家處理好關系。
經書的翻譯是一個大的工程。它里面有精通梵文的人,有漢文專家,還有責潤色的人,負責記錄的人等,一句話翻譯出來,居然有十道工序!
這是怎樣的仔細,耐心,負責才能做到的事?
玄奘白天主持翻譯工作,晚上為只對西域風土民情感興趣的唐太宗撰寫游記。
人們印象中的大師們,都是超凡脫俗,看破紅塵,不理凡事的,玄奘頻繁的與皇家互動的行為,必定會給他帶來很多非議。
而這位老者似乎為了完成翻譯經典的工作,已經顧不了許多。他勤勤懇懇地工作,直到倒下。
這部紀錄片,我難得的沒有快進一幀,沒有關閉音量,看完后久久不能平復。心里有千萬無語,卻恨言辭太貧乏,無法說出自己內心感動的一二。
劇組選擇扮演玄奘的演員沉穩(wěn)、大氣,雙目堅定,有一種令人舒服的感覺。據(jù)說,在某寺院取景時,一位僧人看到主演忍不住落淚禮拜,說好像見到了玄奘本人。當然,這個故事是不是真的我不知道。但是可以想象選角與人物的貼切。
“信仰是什么?”
“人生的意義是什么?”
片子沒有給出結論,而這一段又一段的人生場景的再現(xiàn),又似乎給了我們答案。好的作品給人感動,令人思考,??闯P?。
導演金鐵木先生出生蘭州,本身就擅長古典題材的紀錄片拍攝,他主持拍攝的多部紀錄片在豆瓣都有超過9分的高評價。
多年前一部《復活的軍團》看得我這個“武器盲”熱血沸騰,有對冷兵器、大秦時代文明感興趣的同學建議看一看喲!
今天的推薦就到這里。如果你也看了這部片子,也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