樣板戲以及革命現代戲是上世紀五十年代之后從京劇界開始后來逐漸轉變為整個文藝界的以歌頌工農兵、歌頌英雄為題材的劇目,后來更是成為了文藝界的主流,也成為了文藝舞臺上的唯一。
樣板戲以及革命現代戲秉承著“三突出”原則,而在這種原則之下塑造出了許多的主要人物,例如錢浩梁的“李玉和”、譚元壽的“郭建光”、童祥苓的“楊子榮”、李麗芳的“方海珍”、楊春霞的“柯湘”等等,這些都是主要人物,也就是這些劇目中的主角,也就是“一號人物”。
但是有一句話說得好,那就是紅花還得綠葉配,這一點在傳統戲中適用。我們看《四郎探母》中“楊延輝”是一號人物,但是“楊六郎”和“佘太君”也同樣重要,因為一出戲不是一個人在演,而是不同角色在舞臺上共同演繹才能成功,只有綠葉更綠才能襯托出紅花更紅。
再舉一個例子,像京劇《三娘教子》其中“薛倚”就屬于是一個小小配角,而曾經李慧芳的版本中有著京劇神童之稱的穆雨飾演這個角色就增添了很大的光彩。
就是樣板戲以及革命現代戲也是一樣, 那些二號人物甚至于三號人物也很出彩,例如沈金波的“少劍波”、方榮翔的“王團長”、劉長瑜的“李鐵梅”、洪雪飛的“阿慶嫂”等等都是比較優秀的二號人物,這里提及一下在《蘆蕩火種》中“阿慶嫂”是一號人物,而到了《沙家浜》就是二號人物了!
(聲明:此文章內容文字系愛傳統的少年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告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