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photo/圖)自翟天臨不知知網、王力宏公關小作文慘敗等人設崩塌事件之后,網友們開始對學霸人設反感,娛樂圈一眾明星團隊也學會去盡量避免這類人設營銷。不過,作為體現內在魅力的一種方式,明星們仍不愿舍棄這一人設帶來的加成。于是,在學霸人設之后,娛樂圈開始風靡一種聰明人設。所謂聰明人設,含義比較模糊,既可以指明星智商高,參加節目時腦子反應快,也可以指情商高,懂得如何優雅地表達。相比于學霸人設,聰明人設不靠生吹學歷,而是從細節處反映明星的魅力。另外,這種人設崩塌事故也普遍更少出現,因為聰明人設從來沒有一個準確的判斷依據,不會因為偶爾在節目中露拙而被罵人設不符。比學霸更受歡迎的“聰明人設”能知道26這一數字是字母表中字母的順序并不能稱為學霸,但能在求差、日期等各種猜想中找到這一種可能,在許多觀眾心里,或許這已經算是智商封神的一種表現了。近年來,以猜謎解鎖、推理查案等為游戲環節的推理類綜藝風起,這類型節目也陸續成為明星聰明人設打造的“主陣地”。早年,由《快樂大本營》帶火的“誰是臥底”游戲算是這類型綜藝節目的一個開端,但彼時娛樂圈還未重視聰明人設的打造。不久后,當《飯局的誘惑》《明星大偵探》等量產豐富的推理綜藝占據綜藝節目類型榜首時,明星聰明人設的搭建則開始成型,像白敬亭、張若昀、劉昊然、黃明昊等明星,就因參加推理類綜藝而被觀眾認可為“聰明人”。比如白敬亭,他在《明星大偵探》之前知名度其實并不高,但由于他在節目上推理出色而不斷圈粉,從飛行嘉賓也逐漸成為了常駐MC。此前,他在采訪中表示,能夠出演爆劇《開端》肖鶴云一角,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導演看到了他在《明星大偵探》的表現,認為他與劇中推理能力強的肖鶴云角色匹配度高。在娛樂圈,有的人因參與推理類綜藝而被認可為“高智商”,有的人則因生活經歷豐富、優雅的表達被認為很“聰明”,比如馬東、楊冪、劉戀等人,他們之所以在娛樂圈受到歡迎,有部分原因就在于他們對外樹立的“聰明人設”。馬東從央視主持人轉型做《奇葩說》,楊冪從演員到自立門戶簽藝人,劉戀從北大考古系到奧美廣告創意總監,豐富的人生經歷讓他們在各類節目中具備話題,加之自身表達能力不錯,在各種場面游刃有余,其“聰明人設”也更易深植。另外,近年流行的明星觀察作為綜藝節目的創新點,也給許多這類型明星大展拳腳的機會。職場綜藝、戀愛綜藝作為最易輸出價值觀的節目類型,集結了像毛不易、周深、喬欣、Angelababy等明星,很好地助力他們聰明清醒人設的凸顯。
(ICphoto/圖)聰明人設不靠營銷靠魅力?相比可以生吹、造假的學霸人設,聰明人設的搭建與宣傳走了一條完全不同的路徑,即講究自然呈現流露,基本依靠觀眾或粉絲自行安利與傳播。能夠抓住粉絲的心理,是聰明人設成功的一大半。近期討論度頗高的“為什么年輕人轉向智性戀”的話題,其實就可以很好地解釋人們對這類人設喜愛的獨特心理。所謂智性戀,大致是指:相比于優秀的外表,人們更容易被智商或者精神層面的特質所吸引,是當下年輕人擇偶的一大取向。作為性吸引力的直接對照,明星常常是最好的投射,聰明人設恰巧與此呼應。如果從節目制作角度看,聰明人設聚集于綜藝出現,也并非沒有原因。像推理類綜藝,為了好的綜藝效果,嘉賓人設往往會多元搭配,有吐槽人設逗笑,有笨蛋人設發問,有聰明人設推動劇情……而像一些價值觀輸出節目,聰明人設的明星往往是金句擔當,為節目在價值層面得到更多認可。其實,聰明人設在娛樂圈中并不是新鮮產物,只是在最近幾年開始盛行。明星們紛紛從學霸人設轉到聰明人設,這與背后市場的大變化有著密切聯系。一是學霸人設在娛樂圈的全面塌陷,在今天,明星營銷學霸人設往往面臨著更多大眾質疑與風險;二是近年劇本殺等推理游戲市場帶來的巨大機遇,年輕人對推理游戲模式的認可與消費,讓資本方重視相關節目類型開發,明星的人設形式也在此維度上進行創新。不過,所謂聰明人設標榜的“大腦是最性感的器官”,在今天看來也是極具欺騙性的。粉絲追捧聰明人設,背后的關鍵心理是慕強,但事實驗證,對明星聰明人設的喜愛終究要有顏值打底。往往,在外表上理性感很強、喜感更弱的明星長相更容易被認為符合人設,在穿搭上,金絲框眼鏡、黑白駝色單品等沉穩知性的智性戀風格更符合人們的想象,同時普遍更容易被小鮮肉所模仿,而這樣也就導致“聰明人設”的明星形象更為單一,比如前文舉例的一些代表明星。我們從中可窺見的是,大部分人心中期望的“聰明”形象,背后仍舊是一種完美人格,即顏值與智商都契合了外貌審美和精神審美的明星。明星的“聰明人”形象最終也只是一種人設,保持人設不塌的根本邏輯在于演技,推理講究欲揚先抑,上價值講究故事感,誰的背臺本痕跡少,誰的聰明人設就更深入人心。當然,如果觀眾純屬打發時間投入其中那就還好,倘若過于深陷,則只能期望明星們人設不塌了。郭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