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劇,就是造夢工廠。
即演員用自己的表演,將一個個故事真實地呈現(xiàn)出來,帶給觀眾身臨其境的感受。
“拍戲的是瘋子,看戲的是傻子”。
說的就是影視劇拍得好了,能給觀眾帶來的沉浸式感受。
為此,戲拍得真不真,就成了觀眾衡量一部戲好不好的標(biāo)準之一。
為此,很多演員為了真實都做出了很多努力。
演員張譯就是出了名的求真。
在懸崖之上里,他要求,受電刑的鏡頭必須是真的。
為的,就是拍出那種遍體鱗傷的真實感覺。
在《萬里歸途》里,他灰頭土臉,全情投入。
上映僅15個小時,票房就破億了。
他的演技也有了新的形容“投胎式”演技。
但影視畢竟是表演。
沒有孩子的演員也會演父母。
手無縛雞之力的演員,也有可能扮演窮兇極惡的瘋狂之人。
普通人也會扮演上天入地的神仙。
如果所有這些都要求真,那后果真是難以預(yù)料。
但偏偏就有些演員,在表演里,非要執(zhí)拗地要求“假戲真做”。
甚至不惜傷害其他人,那么他們究竟是為了藝術(shù)認真,還是打著“戲比天大”的名義為所欲為呢?
01、戲是假的,打人是真的
關(guān)于拍戲打人,不同的演員有不同的看法。
老戲骨劉佩琪就表示,如果喝酒、打耳光、打人這種戲,導(dǎo)演非要真打才能有效果,那導(dǎo)演
拍戲講究的是“戲假情真。”
當(dāng)然,像張譯這樣使勁折騰自己的演員大家都沒意見,但有些演員卻是將這個真,用到了其他人身上。
曾經(jīng)的“古裝劇”一哥霍建華。
雖然看上去很文弱,拍戲的時候面部表情波動不大,但在打人耳光方面卻是從不手軟。
和他合作過的女演員,幾都談到過這個問題。
在拍攝《花千骨》的時候,他一個巴掌,直接把趙麗穎扇倒了。
那時候我們還不太熟,師父打了我一巴掌,當(dāng)時打得我半邊臉都特別疼!我趴在地上就想……下手真狠啊!
后來趙麗穎在采訪中說起這件事,也忍不住吐槽了。
同樣的,在《如懿傳》中,霍建華在打辛芷蕾扮演的角色時,也沒有手軟。
一個箭步從臺階上沖下來,直接把辛芷蕾打翻在地。
這個鏡頭拍了好幾次,以至于到最后霍建華自己的手都打疼了。
辛芷蕾的臉就更慘了。
此外還有洪小鈴等在拍戲的時候,也被霍建華打耳光問候過。
之后,洪小鈴也是表示,打完之后,臉上熱辣辣的半天沒緩過來。
耳環(huán)直接被打飛。
按說,耳光打得這么用力,霍建華演戲一定很投入吧。
但實際上,無論是《花千骨》《如懿傳》還是《傾世皇妃》,他的表情都是憂郁而淡然的。
即使最悲痛的時刻,也很內(nèi)斂,以至于曾有人說他是“面癱臉”。
所以,即使他的耳光打得很認真,但對表演并無太大的作用。
因此他愛狂扇人耳光這個特點,也給他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在《演員請就位》中,演員牛駿峰在和汪鐸的一場即興表演中。
打得特別過癮。
又是把對手推到地上,又是拖行,又是用手勒脖子。
以至于把對手演員完全打蒙了。
片段播出后,觀眾對牛駿峰這種為了“真實”的表演方式提出了質(zhì)疑。
最后,牛駿峰不得不出面解釋并道歉。
但很多人依舊認為他這多少有些欺負人了。
但以上這些都還好,雖然打了,但至少演員沒有受傷。
演員江祖平在拍攝《愛你沒條件》時,被扮演她父親的演員打成腦震蕩、內(nèi)耳失衡,造成了極嚴肅的后果。
也是因此造成了她身體上永久的傷害,甚至不能進行正常的行走,運動。
演藝事業(yè)幾乎中斷。
而后該演員雖然表示了道歉,但江祖平表示:“這不是原諒不原諒的問題”。
確實,這一巴掌將她的職業(yè)生涯打入低谷,無論如何都不能用一句“敬業(yè)”來掩飾了。
還有在《花無缺和小魚兒》中,有一段戲,是張衛(wèi)健和謝霆鋒扮演的角色暴打演員王伯昭扮演的江別鶴。
當(dāng)時的情節(jié)是江別鶴已經(jīng)死了,張衛(wèi)健和謝霆鋒為了泄憤對他拳打腳踢。
因為被打者不需要表情和表演,扮演江別鶴的演員王伯昭提出用假人來扮演“死”去的角色。
但是導(dǎo)演王晶沒有同意,執(zhí)意讓王伯昭親自演出。
但沒想到,張謝二人卻真的大打出手。
直到最后,王伯昭實在忍不住了,大喊救命才停下。
王伯昭被打得尿血、左腎挫傷、心臟頻發(fā)性早搏、左腿腫大無法下地行走,身上多處組織挫傷,被緊急送往醫(yī)院。
那年他已經(jīng)47歲了。
之后,輿論發(fā)酵,張謝二人在壓力之下才去醫(yī)院看望了王伯昭。
但受到如此摧殘的王伯昭自然沒辦法就讓這事這么過了。
他一紙訴狀,將制片方告上了法庭。
但取證的時候,制片方卻說找不到當(dāng)時的現(xiàn)場視頻了,導(dǎo)致取證失敗。
王晶更是表示王伯昭之所以受傷,是因為他沒有掌握躺著挨打的技巧。
為了表示拍戲打起來根本不疼,王晶更是自扇了自己6個耳光來證實。
雖然此事最后不了了之,但國內(nèi)幾十位知名藝人都實名聲援了王伯昭。
這件事,現(xiàn)在也成了羅生門。
但無論如何,在拍戲的時候,用犧牲他人健康的方式來追求所謂的真,其實并不可取。
類似的事件還發(fā)生在演員羅云熙身上。
在拍攝《追光者》的時候,他也被演對手戲的演員一個耳光打傷了臉。
造成了口內(nèi)縫針、腦震蕩的后果。
雖然當(dāng)事演員也道歉了。
但怎么說呢,作為一個專業(yè)武打演員,他的手上這么沒有分寸,不知道是能力問題還是其他。
總之,這種一說求真,就用對手演員祭旗的方式,確實讓人想不通。
畢竟,凡事應(yīng)該從自己做起啊。
02、感情是假的,咸豬手是真的
感情戲也是影視劇中的大頭。
但很多演員在拍攝的時候一味求真,卻著實有些尷尬。
在《東北區(qū)的先生們》里,張翰的一雙手就沒有安分過。
他的手多次放到了女演員身上的不適當(dāng)?shù)牟课弧?/p>
這樣的動作,難道真的是非有不可嗎?
還有伸手刻意拉女生肩帶的行為。
甚至還有清晰的配音。
這些情節(jié)的設(shè)計到底是為了劇情展示還是為了演員個人私欲,一言難盡。
而在《倚天屠龍記》中,張鐵林和對手女演員的一場吻戲里。
明顯可見女演員的抗拒。
張鐵林幾乎是硬生生拉著女演員完成這場戲的。
到最后,甚至導(dǎo)演都說:“感情到了就可以,不需要這么夸張的表演,你這樣女演員都抗議。”
但張鐵林毫不為意,并表示演戲就是要認真要有激情。
最后還是在導(dǎo)演的再三阻止下,他才有所收斂。
同樣的,演員趙麗穎在拍戲的時候,也曾遇到過這種情況。
古力娜扎也遇到過這樣的情況。
雖然她本人表示并不在意,被保護得很好。
但這樣的扎實的鏡頭讓觀眾看著并不舒服。
因此還引發(fā)了一陣熱議。
而且,從娜扎的表情來看,她并不像是準備充分的樣子。
這些鏡頭和情節(jié)的必要性到底在哪里。
即使必要,真的非要這樣如此真實的演繹出來嗎?
03、對道具吹毛求疵,要求真
演員張頌文拍戲也是實踐派,在盡可能的情況下,都求真。
他在扮演李大釗的時候,為了更深刻的感受其中一段腿腳不方便的鏡頭,特地在鞋子里放了石頭,自己體驗。
為了體現(xiàn)艱苦環(huán)境下的恩物狀態(tài),他往自己頭上灑樹葉,碎土、砂石。
甚至在拍攝英勇就義的鏡頭時,他也盡量真實的還原。
但他所有的真,都是往自己身上使勁。
而有些演員,她們的真還是對準了其他人。
演員李夢在拍攝隱秘的角落時,有一場戲用到了一個蘋果,但這場戲一遍沒有過。
再次拍攝的時候,蘋果有了使用的痕跡,就只有再換一個。
但在此刻,她卻堅持要求道具老師給她找一個和之前一模一樣的蘋果。
因為她要“求真”。
并表示,沒有這個一樣的蘋果,她沒辦法拍。
于是道具半夜在湛江邊開始找蘋果。
可是找來一個,她說不對,再找來一個,她還是說不對。
就這么弄了很久,導(dǎo)演也看不下去了。
告訴她,沒有一模一樣的蘋果。
但李夢還是堅持表示:“如果找到和剛才一樣的蘋果,我的感受會更好”。
那么這個蘋果有什么用呢?
它只是出現(xiàn)在一個一閃即逝的鏡頭里。
只是在李夢說話時候,順手削皮的道具。
這個時候,她所謂的求真,其實只是在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04、好好拍戲并不是非要“假戲真做”
很多人說,在可能的情況下盡可能都是真的觀眾的感受會更好。
但實際上,真正的好演員,即使“戲假”,但絕對可以做到“情真”。
在《不要和陌生人說話》里,馮遠征演活了一個家B男。
如果看電視,他一會輪圓了胳膊扇人一個巴掌。
一個一腳踩在人臉上。
一會動手掐脖子。
要是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往死里打”。
如果換到這些非“假戲真做”不能拍的演員,可能梅婷扮演的女主人公就真的被打傻了。
但實際上,馮遠征從來沒有真正挨著梅婷一下。
這些效果靠的是兩人精湛的演技和機位巧妙的調(diào)度。
雖然沒有“真打”,但通過表演,該劇還是成功的讓馮遠征成了很多孩子們的童年陰影。
這種表演,誰能說比所謂“真打”要差呢?
而借位這種技巧,只要是個正經(jīng)演員都熟悉。
韓庚和小S。
劉愷威和趙麗穎。
黃渤和張藝興都在不同場合展示了借位的種種技巧。
而且最重要的是,即使戀愛戲,是不是都有這樣的情節(jié)也需要打個問號。
至于對道具的要求。
有當(dāng)然好,但作為演員,無實物表演也是基礎(chǔ)。
如果無實物都可以,那么其他的問題真的就不能克服嗎?
在《演員3》的舞臺上,演員孫嘉璐為了表演醉酒的狀態(tài),專門去喝了酒,半醉不醉地完成了表演。
但她這種“敬業(yè)”并沒有獲得老戲骨們的稱贊。
以演技著稱的郝蕾就很直接提出,特別反對這種形式:“那是你演員本人喝多了,而不是那個角色喝多了。”
演員要塑造的角色很多。
沒辦法窮盡每種生活。
如果什么都要這種“真”,那么未婚的不能演父母,已婚的不能演戀人,好人沒辦法演無賴,現(xiàn)代人沒辦法演古人,更遑論仙俠劇了。
推而廣之,如果要在劇中燒“死”一個人,難道真的要去燒嗎?
自己扮演的角色“死”了難道演員真的就不活了嗎?
顯然不是的。
簡而言之,演員要演好角色,需要的是了解,是領(lǐng)悟。
是走進人物內(nèi)心,是展現(xiàn)人物情緒,是完整再現(xiàn)故事脈絡(luò)。
是用自己的真情實感去演戲,而不是非要在既定的環(huán)境中才能演戲。
演技二字重要還是這個“演”。
如果完全沒有想象力,用著認真的人設(shè),卻將所有的要求和壓力都放在對手身上。
這不是敬業(yè),這是欺負人了。
即使退一萬步講,這也是演員無能的表現(xiàn),如果凡事都要真實才能工作,那恐怕影視劇就只有一種形式了“真人秀”。
那還能有影視劇這個行業(yè)嗎?演員存在的意義又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