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導演是枝裕和,他喜歡用連續的情節和完整的畫面來講故事,讓人感覺平凡生活中也有美好的瞬間——影迷留言
《比海更深》這部電影講述了:窮困潦倒、惆悵寡歡、不得志、又不愿放棄寫純文學夢的良多,對前夫仍有感情卻為現實委身條件優渥男士的妻子,老伴去世后努力積極生活的老母親,成長中迷糊懵懂又顯冷靜的兒子,在一個不便出行的臺風天,在同一個屋檐下,試探似地真誠面對了彼此,但也僅此而已。天亮后,大家各自回到舊時生活,一切如故。
《比海更深》這部電影由是枝裕和擔任導演、編劇、剪輯。
是枝裕和的電影關注現實中的人物關系、家庭成員之間的深深羈絆、生活重壓下彼此疏離的失意群體。
這部電影里他繼續延續這樣的風格。
大海是寬廣的、深遠的、無邊的、包容的。人世間真的有比海更深的感情嗎?可以讓人無底線、無條件的付出、接受、包容另一個人?
尋找比海更深的感情
1 父子情:沒有比海更深
電影中有兩對父子:作為兒子的良多和他的父親,和作為父親的良多和他的兒子真吾。
良多父親:嗜賭,窮困潦倒,沒有給家人優渥的生活。為了借錢,竟然說謊:兒子良多長了腫瘤需要手續費。
這是一個缺點多多、劣跡斑斑的父親形象。
良多父親對兒子的愛是隱藏的:兒子的第一本獲獎小說,他買了很多本珍藏和送人,當作炫耀的資本。
幼年的良多嫌棄自己的父親,拒絕自己成為父親那樣的人。
良多還是成為和父親一樣的人:癡迷賭車、買彩票,夢想著一夜暴富。年近50,依舊窮困潦倒,沒有給家人豐裕的物質生活,還翻箱倒柜偷老母親的錢。為了錢,他敲詐有私情的高中生,賣當事人的資料。
良多對兒子的愛是直接的:離婚后,他雖然沒有每天陪伴著兒子,在重要時刻從來沒有缺席他的成長。
但是,他沒有為了兒子跟生活妥協:拋棄寫純文學,迎合潮流寫漫畫故事,仍然為了自己心中的夢想在堅守著。
沒有父親不愛自己的孩子,只不過愛的方式不同。在這種愛里,我沒有找到比海更深感情。
2 夫妻情:沒有比海更深
電影中的兩對夫妻:父親和母親,良多和前妻白石響子
父親一事無成,一身毛病,可母親還是和他走完了一生。不舍得扔掉已經去世丈夫的遺物,留下了一件襯衫作為想念。
良多的妻子卻選擇了向生活妥協,她明白有情不能飲水飽,和良多離婚了。拒絕了婆婆希望他們復合的想法。
離婚后的良多妻子,開始了一段新的感情,就會把之前關于良多的數據都清除嗎?不會。感情就像油畫,可以借助濃墨重彩,蓋住你上面曾經畫過的東西,但印記還是會留在那里,刪除不掉。
不管是一起走到最后的父母,還是中途斷了夫妻情的良多自己,夫妻之間,沒有比海更深的感情。
在人與人之間沒有找到比海更深的感情。
難道生活中就沒有比海更深的感情了嗎?
找到了比海更深的感情
歷經滄桑、看盡人間百態的良多媽媽說:
比海還深、比天還藍。我都這把歲數了,從來未曾愛一個人比海更深,普通人都不曾有的。就是因為沒有才能活下去。大家每天還都是快活地過日子,而且還那么地開心,人生這東西,還是很簡單的。
良多媽媽一語道破真諦:世上本沒有比海更深的感情,自己開心的活下去,這才是真實的人生。
世界上只有一種感情無底線,比海更深,那就是自己對自己的感情。
電影中的人各自帶著微弱的希望,實踐著比海更深、比天更藍的感情:
媽媽經濟拮據、晚年生活寂寞卻還抽空去學音樂;
良多拒絕了寫漫畫故事來賺取房租、給兒子的贍養費,懷疑“我的人生到底從哪兒開始不正常了”,卻依然想創作出自己滿意的作品;兒子不能常常見到親生父親,卻不缺父親關心的愛和關注;
前妻雖對良多仍有感情,卻憑理智作出了自己覺得正確的選擇。
導演是枝裕和將鏡頭之光,對準了這樣一個傳統價值體系里的無用男,卻不帶批判和指責,讓他受到母親及家庭的愛與庇護,讓失敗者也收獲平凡感動的日常。
連飾演良多的日本著名演員阿部寬自己都說:“第一次演繹這樣一個廢柴式的角色,感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又靠不住”。
導演是枝裕和用鏡頭展現了他的人生哲學:廢柴的人生也有自己的光亮。
看似“什么都沒發生”的《比海還深》,卻觸動了我的心:即使不完美的生活,自己也要每天開心得活下去。就像老媽陽臺上的那株植物:沒開花也沒結果,不過還是有用的。
這就是這部影片的魅力:折射出現實生活原本的樣子:每天懷著不甘心的心情過日子。沒有英雄來拯救自己,自己也成不了別人的英雄,那就自己成為自己的英雄。和平凡的生活、平凡的自己達成和解協議,將每一天的日子過好,快樂生活。
家永遠是心靈休憩的港灣
良多和姐姐相互嫌棄,口水戰不斷,但他仍然不害怕將自己最無助、最脆弱的一面展露給姐姐,開口向姐姐借錢;在兒子面前,仍然有勇氣敢提別人唾棄的夢想。
媽媽仍然把一事無成的良多曾經取得的一點點的成績,見人就炫耀。
不靠譜的父親,連自己的兒子都嫌棄,卻將兒子的第一本獲獎小說如獲珍寶。
這些溫暖都是家庭給予的。
臺風夜晚,良多、前妻、兒子一家人在風雨里找被風刮跑的彩票,將一家人捆綁在了一起,詮釋了他們對幸福家庭的渴望:如果這張彩票中了3億,良多可以和妻兒、媽媽一起生活;前妻不會嫌棄良多的貧窮;兒子不會見到自己不喜歡的媽媽男朋友。
多么溫馨的畫面,這不就是普通百姓所期望的生活嗎?
家人之間的情感,就好像是一日三餐,吃飽了也就結束了,不會刻意記住吃了什么。飯菜已經滿足了味蕾后,悄悄進入體內滋養身體了。看似平淡無奇,確是不可或缺。
家永遠是個讓人心靈放松的地方,一個溫暖休憩的港灣。
在家人面前永遠不需要偽裝、不需要設防。
關于電影
這是導演是枝裕和第二部以“海”命名的電影。
海的顏色是藍色的。
研究色彩的心理學家認為:
藍色是靈性知性兼具的色彩,幾乎沒有人對藍色反感。明亮的天空藍,象征希望、理想、獨立;暗沉的藍,意味著誠實、信賴與權威;正藍、寶藍在熱情中帶著堅定與智能;淡藍、粉藍可以讓自己、也讓對方完全放松。
色彩對人性格是有影響的,人們看到藍色的心情是放松,讓人感到悠遠、寧靜等等。
《比海更深》這部電影,用大海的藍色來暗示電影的主題,很貼切:平淡的生活中夾雜著人性的靈動,再不如意的生活里也暗藏著溫馨,家永遠是個讓你溫暖的地方。
電影看似平淡瑣碎、卻暗藏蜜意濃情。影片雖短,卻情意綿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