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想去看《海底總動員2多莉去哪兒》的有兩撥人,一撥是13年前看過第一集的觀眾,這里就包括我;另一撥是美國皮克斯公司尋找的新觀眾,正如該片的英文名字是尋找多莉(FindingDory),尋找更多的能讓皮克斯更多獲益的觀眾們。
《海底總動員1尋找尼莫》,在這13年里,尤其是最近一年多,因為陪孩子看的原因,我至少看了幾十遍,基本上每個細節都可以如數家珍。更難得的是,每次看,陪在孩子身邊,他都能深深投入其中,而我也并不因為反復觀看而產生厭倦,每次看,都驚嘆這部片子的經典魅力,每次都會被打動。
由此,自然對《海底總動員2多莉去哪兒》充滿期待。看過之后,只能說,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首先說技術效果
肯定是很棒的,但比起《奇幻森林》的身臨其境,它似乎還差一點點。如果想超越《奇幻森林》的3D效果,目前唯一可以期待的就是《阿凡達2》。
然后說劇情設計
第一集里,合情合理,小幽默小橋段小感動小驚喜小感動,撲面而來,銜接順暢,毫不突兀。
第二集里,一個最大的感受是,為了劇情而劇情。為了幫助多莉尋找到家人,那些魚類們已經無所不能。這里有個類比,《速度與激情7》,里面的人和車一起變成了超級英雄,無所不能,就好像打游戲過關一樣,雖然觀眾可以沉浸在追逐、跳傘、爆炸、互撞等各種驚險情節里,但看過了也就看過了,你不會走心。
為了幫助多莉先回到加利福尼亞,老龜帶他們穿越洋流的情節,看過第一集的你,會覺得毫無新意。
在海洋生物研究所里,那只章魚漢克,既然那么神通廣大,是多莉在這里橫行無阻的最大幫手,那它如果只是為了換取去克利夫蘭的門票而幫助多莉,有這個勁頭,自己搞一個應該不難吧?
海洋生物研究所,感覺就是把第一集里,囚禁尼莫的水族箱給放大了,增加了更多的魚類和人類在外圍,最終是殊途同歸,大家齊心協力,幫助多莉他們。
從魚類的性格轉換來說,在第一集里,尼莫就表現出了非常好的超出它年齡的成熟度,比如,它指揮被捕獵的魚類逃生,比如,它為了拯救水族箱的同胞們,主動去關上凈化器。到了第二集里,這些性格又要重新演進和推進,馬林對兒子也是從不信任到信任,當然,如果是新觀眾,可能注意不到這些細節。
不否認,第二集里,也有精心設計的橋段和幽默和驚喜,只是,不像第一集那么入心入情了。
最后說到中國元素
只是看了中文版,沒看英文版。在中文版里,片中的部分標注,都統一改成中文標識了,比如海洋生物研究所的大名字,比如,其中的各種路標文字,也可能是因為好久沒看過配音版的外國電影了,所以,感覺這些細節都很新鮮,很親切,但印象中,好像不是每一部譯制片都會如此精心,配音版電影的市場是在萎縮的。
也可能,是我們對于動畫片的胃口被吊高了,之前,《瘋狂動物城》和《奇幻森林》已經讓我們感覺很驚艷,所以,在高期望值下,看過《海底總動員2多莉去哪兒》,難免會有狗尾續貂之感。
還有,《玩具總動員4》2017年上映,在前三部的完美表現之后,但愿,皮克斯不要再讓我們失望了。
票房不理想:《海底總動員2》被批狗尾續貂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