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網科技訊 9月1日消息,九天微星衛星研發制造基地——智能衛星工廠今日在唐山市路南區正式開工。
這是衛星互聯網納入國家新基建之后,首個落地建設的項目。據悉,衛星工廠將于2021年初建成投產,屆時可實現年產100顆以上百公斤級衛星的產能。該工廠將改變傳統的衛星制造模式,以批量化生產服務國家衛星互聯網“新基建”的建設需求。
比如引入AGV機器人和MES生產信息化管理系統等智能化軟硬件,確保短周期、低成本地量產50-500公斤級衛星。
有專家指出,2020年-2030年是衛星互聯網發展的窗口期。截至2019年12月底,全球在軌衛星數量為2218顆,未來10年內預計數量將擴大10倍,增量部分主要來自于低軌通信衛星。
中國大力推進5G的同時,美國推行5G直接上衛星,計劃通過近十萬顆衛星組網建成全球天基網絡,既為歐美地區提供太空WiFi,也可以在海洋、空中及一帶一路國家、地廣人稀和基礎設施較差的地區,為數十億人提供隨時隨地的寬帶網絡服務,甚至通過掩軍于商,為美國的全球軍事霸權、無人戰場及指揮控制系統提供全天候服務。
美國衛星產業協會(SIA)日前發布的2020年衛星產業年度報告指出,2019年全球整體太空經濟增至3660億美元,較2018年增長了1.7%。商業部門主導了該市場,幾乎占全球航天業務的75%。
報告稱,低軌通信衛星越來越受到寬帶業務板塊新進入者的關注。美國SpaceX 公布的“星鏈”計劃就由4萬多顆衛星組成,超過了人類過去幾十年發射衛星總和的10倍。
目前SpaceX已成功發射了11批星鏈互聯網衛星,將 653顆組網衛星送入預定軌道,標志著衛星互聯網正在從設想走向現實。美國國土安全局已將衛星產業標記為“關鍵基礎設施”。
今年4月,國家發改委將衛星互聯網劃定為“新基建”信息基礎設施之一。業界認為,這標志著2020年成為我國衛星互聯網建設元年,并預計其將成為貫穿“十四五”的重要投資陣地。
同時商業航天發展的分水嶺因此形成,行業發展也從“游擊戰”轉為“陣地戰”。根據公開數據,國內上半年衛星互聯網相關企業新注冊1128家,同比增長158%。
在此背景下,衛星批量化生產是衛星互聯網新基建的關鍵,針對我國衛星產能相對不足的現狀,衛星工廠模式是滿足行業剛需的必然選擇。衛星研制生產周期也將從傳統的30個月縮短到數周/天時間。
據九天微星聯合創始人兼總裁彭媛媛介紹,唐山衛星工廠的啟動也標志著九天微星發展進入新階段,公司B+輪融資也隨后正式啟動。根據公開數據,九天微星此前共完成6輪融資,融資總額累計超過5億元,是國內民營衛星領域融資最多的企業。
包括中航產投、國富資本、中科創星、三峽金石、中信證券、國知智慧基金、昌發展基金等國資背景基金,以及天奇創投、君紫資本、上元資本等多家專業投資機構參與了九天微星此前的投資。
除落地唐山的衛星工廠之外,在四川宜賓市政府支持下,九天微星正在宜賓籌建衛星載荷工廠。
九天微星成立于2015年,定位為小衛星全產業鏈服務商。2018年,九天微星兩次發射共8顆衛星并全部成功運行,率先實現民營企業百公斤級衛星的自主研制及在軌驗證,走通整星研制及在軌交付、天地一體化通信解決方案兩大主營業務。同年,拆分旗下航天教育業務,由全資子公司九天未來獨立運營。2019年,九天微星全年營收規模近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