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艾倫主演的喜劇電影《人間·喜劇》上映,但票房口碑實在讓人高興不起來。
首日票房3013.5萬,次日票房暴跌,截止目前票房只有5495.8萬,貓眼預測票房7567.7萬,與業內預計的30億相隔甚遠。而豆瓣評分只有3.4分,被網友直斥“爛穿地心”。
有趣的是,由于艾倫、王智因《夏洛特煩惱》成名,且《人間·喜劇》自帶開心麻花慣使小人物逆襲風格,盡管片方強調電影沒有開心麻花的參與,但豆瓣網友仍然將爛片原罪安在“開心麻花”的頭上。
鍋從天降并非偶然。短短3年間,開心麻花以《夏洛特煩惱》一戰成名,再到《李茶的姑媽》狼狽退幕。3月29日晚,開心麻花發公告稱,為提高經營決策效率,降低公司運營成本,擬向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申請公司股票終止掛牌。
縱觀其發展歷程,開心麻花此時選擇停止掛牌,更像是一次不得已而為之的及時止損。
10年舞臺耕耘,一朝爆款聯動市場估值51億
開心麻花進軍電影市場之前,其話劇屆地位一度與北京人藝、國家話劇院肩并肩。
2012年5月17日,北京大學教授張頤武公開表示,除了北京人藝、國話,開心麻花是中國話劇十年來碩果僅存的優秀品牌。“它有兩個精準方向,一個是貼近互聯網的傳播規律和發展方向,另一個是貼近年輕觀眾的精神需求。”
開心麻花在2003年成立,推出的首部話劇《想吃麻花現給你擰》,盤點調侃年度熱點事件、搞笑段子,表演形式融合相聲、舞蹈、魔術等。這部野路子話劇作品,迅速俘獲年輕觀眾喜愛,開心麻花也從充斥嚴肅題材的話劇市場中脫穎而出,年底就吸引來諾基亞包場演出。
至此,商業運作與內容創作相輔相成,開心麻花的運營管理也全面現代化。
除了日常劇目培養觀眾消費習慣外,開心麻花每年推出一檔年度盤點類作品打響IP招牌。
從2009年起,開心麻花在天津、上海、深圳等12座城市開設子公司,北京總部負責劇目創作、打樣,子公司因地制宜復制演出,形成完整的工業流水線內容生產。
有別于傳統話劇舞臺的編制體系和傳統師徒制,開心麻花每年舉辦演員表演培訓班,從中戲、北電、上戲篩選新人、考核簽約。開心麻花為其提供演出、影視制作等全流程孵化、包裝服務。
劇目演出及時根據觀眾反饋迭代更新。甚至計劃采用人臉識別系統,記錄觀眾表情進行數據分析來打磨作品。
有業內人士評價,開心麻花并非傳統自上而下創作的內容公司,能擺脫對單個演員、導演的依賴。
10年厚積,開心麻花在國內喜劇市場打下半壁江山,成為接班趙氏喜劇的最強力量,入局電影市場也提上議程。
2014年,《夏洛特煩惱》項目籌備階段,就吸引來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數千萬投資,拿下15%股權。據媒體報道,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是中央批準設立的唯一一支國家級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由財政部、中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及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有限公司聯合發起,總規模200億元人民幣。
背靠財政部,開心麻花的估值達到3億,成為資本市場一顆閃閃發光的紅星。
開心麻花也沒有讓金主爸爸失望,《夏洛特煩惱》成為2015年國慶檔最大黑馬拿下14.41億元票房,制作成本不過2100萬,直接為開心麻花直接帶來1.9億收入,占2015年全年營收的51.8%,凈利潤超過1.3億元,同比增長243.12%。
這一年,全國各大平臺瘋狂票補,成功拓展電影大盤,電影總票房從2014 年的296億拓展到2015年的440億,再加上政策鼓勵,國產電影產業全面崛起。
開心麻花順勢而行。2015年12月29日,開心麻花(證券代碼:835099)順利登陸新三板。據業內人士透露,開心麻花上新三板后,相關投資人的投資收益均超20倍以上。開心麻花一周時間內經歷兩輪定增,估值從3億迅速增長到51.8億元,成為新三板的明星股。
這場雙贏局面,既是開心麻花的巔峰時刻,也是風雨欲來的開始。
4年熱戀到分手,被資本市場套現6.12億拋棄
新三板流動性低、融資難,滿足不了開心麻花的野心。掛牌后,開心麻花意圖轉A股上市。
2016年5月,開心麻花入選首批創新層企業。財報顯示,開心麻花2016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1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2%,實現凈利潤3448萬元,同比增長93%,《夏洛特煩惱》是最大的功臣。
然而進入影視資本市場,開心麻花越來越力不從心。第二部電影《驢得水》收獲1.7億票房,豆瓣評分高達8.3分。盡管守住了金字招牌,但開心麻花當年的營業收入較2015年下降了23.81%,凈利潤下滑45.08%,影視及衍生業務收入較2015年暴跌85.61%。
與此同時,內地電影市場大盤失落,年度總票房457.12億元,只比2015年同比增長3.73%,萬達、華誼、光線的市值均出現下跌,A股也收緊影視公司上市、并購和在融資政策,19家影視公司上市均告失敗。
但開心麻花堅持上市。2017年1月9日,開心麻花公告稱計劃啟動創業板IPO,自信表示“未來發展整體勢態良好,計劃抓住機遇,實現新一輪跨越式發展。”
當年6月,開心麻花向證監會提交創業板上市申請。招股書顯示,2014-2016年三年凈利潤總和超過1億元,計劃募集資金7億元,用于電影、戲劇投資,以及流動資金。有業內人士表示,開心麻花2017年上半年凈利潤下滑16%,急需流動資金活血。
關鍵時期,《羞羞的鐵拳》被寄予厚望。2017年國慶檔,《羞羞的鐵拳》收獲22.02億元票房,財報數據顯示,開心麻花營收達到8.22億元,凈利潤為3.89億元;影視及衍生業務實現營收4.09億元,同比增加13倍,占開心麻花2017年營業總收入的49.74%,較2016年增長了181.6%。
然而,A股沒有給出好臉色,迅速高漲的業績依然難以轉板。
2018年4月,開心麻花終止創業板上市申請,官方消息是“擬進行股權結構調整”,但具體調整一直沒有披露。據內部人士透露,開心麻花終止IPO是因為證監會勸退。
業內人士認為,對影視公司而言,一部作品論英雄不夠公允,但開心麻花業務單一,造成業績不穩定的預期加強。
此時開心麻花的估值已經高達54億元,但對比2015年登錄新三板的盛況,3年時間估值增長3億,市場沒有給出樂觀評價。對比話劇市場的10年耕耘,開心麻花入局電影市場后,生產優質內容的能力遭遇質疑,電影的口碑也在持續降低。
2018年國慶檔,開心麻花話劇改編的電影《李茶的姑媽》票房6.04億元,豆瓣評分4.6分,被網友評價“親手砸掉了金字招牌。”
不到半個月時間,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就選擇將持有的11.33%股權全部轉讓,以6.12億元賣出,并要求一次性支付,最后由開心麻花的三位高管接手。
有知情人士指出,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的退出或許是預估開心麻花短期之內創業板上市無望,“公開掛牌說明私下轉賣沒有人接盤,只能通過這種掛牌的方式來轉讓。”
4年時間,開心麻花與資本市場的關系從熱轉冷,處境徹底狼狽。
元老接連離場,開心麻花逃離54億估值退市自救
不只遭遇外部的冷遇,開心麻花內部也危機重重。
回溯開心麻花登陸新三板公布的兩年財報,開心麻花的核心自然人股東由創始人形成穩定三角模式:董事長張晨持股48.33%,總經理劉洪濤持股7.68%,公司董事遇凱持股4.03%。
在大面上,劉洪濤負責影業,張晨負責演藝,后加入藝人經紀業務,三引擎驅動呈現穩定架構,保持每年生產1–2部喜劇電影的節奏,并沒有顯出任何急功近利的姿態。
然而,財報上也明顯看出,開心麻花的核心員工人數一直都是零。雖然是開心麻花的簽約演員,沈騰、馬麗、艾倫等人還是公司元老,但一直沒有占有公司任何股權。IPO招股書披露的股東名單上,也沒有出現沈騰、馬麗、艾倫等人的名字。
觀眾肉眼可見的便是,《夏洛特煩惱》捧紅沈騰、馬麗后,兩人難再同框,期間還有消息傳馬麗被迫退出《西虹市首富》的消息。一如開心麻花多年的運營標準:不對任何演員產生依賴,堅持培養新人自我造血。
但爆款難產,200多個簽約藝人后繼乏力,開心麻花又不得不依賴頭部演員。
2016年后,沈騰、馬麗、艾倫、常遠先后成立工作室,占據開心麻花財報采購支出費用的前四位,用于發展藝人經紀業務,但這項高額花費并沒有得到市場回饋。
據2018年上半年財報顯示,開心麻花營業收入3.41億元,藝人經紀板塊收入1.43億元相比于2017年同期增長362.21%,然而,藝人營收的毛利率不足8%,導致整個上半年的凈利潤只有4345萬元。
隨著沈騰、馬麗在開心麻花之外的工作越來越多,這場內部危機也愈演愈烈。正如招股書所言:開心麻花旗下現有沈騰、馬麗、艾倫、常遠等功勛演員,但由于其業務開展主要靠喜劇人才團隊建設為保障,在培養較大規模的專業人才團隊過程中,可能會面臨人才流失,特別是功勛演員流失,容易對公司持續經營造成不利影響。
三年一場上市夢,開心麻花不僅丟了面子還失了里子。3月29日晚,開心麻花發公告稱,為進一步配合公司發展戰略規劃需要,提高經營決策效率,降低公司運營成本,經審慎考慮,公司擬向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申請公司股票終止掛牌。有業內人士樂觀估計,開心麻花或將赴港上市。
只是,開心麻花有打造爆款的運氣,但沒有延續爆款的能力,如今人才、口碑雙失,奔赴港股上市就能笑傲江湖么?
【來源:鈦媒體 作者:首席娛樂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