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裝劇一直都被認為是影視公司“香餑餑”如今卻屢遭整改成為燙手山芋,而隨著監管的越來越緊,古裝劇正在回歸正軌,找回真正的古裝味道。
近日網傳古裝劇將迎來更嚴的監管,將所有古裝劇已經上線的退出首頁,沒有上線的不能上線,題材涉及玄幻、武俠、歷史、神話、穿越、傳記、宮斗題材。
如今又有消息傳出,限古令撤回,改為報備每個月上線劇目,同時控制古裝劇的播出比例,未拿到上線許可、備案、龍標等,不能提前排播和宣發,對此各平臺都寫了保證書。
資深媒體人李星文在3月26日春交會“守正創新,與時俱進”中國電視劇發展北京論壇上表示,之前傳出的限古令的截圖不屬實,有部分媒體報道失實。
從“限古令”到“上線報備”、截圖為虛,屢遭管制的古裝劇儼然成了燙手山芋。
從火爆到“將死”,古裝劇備案減少52.2%
古裝劇市場一直頗不寧靜。
2011年于正的《宮》一手捧紅了楊冪,也將宮斗+穿越的題材帶入了一個小高峰,隨后網絡IP改編《步步驚心》緊隨其上,其收視表現也極為亮眼,一時間古裝穿越題材宮斗劇霸屏黃金檔。
但是由于架空歷史、篡改人物關系、加入大量情愛與想象情節,2011年在電視劇拍攝制作備案公示管理工作培訓班上,總局向制片機構和電視臺發出訊號:自2012年1月1日起,禁止穿越劇、宮斗戲、涉案劇在上星頻道黃金檔播出。
于是穿越劇逐漸退場,改換賽道題材。
2012年《甄嬛傳》爆火,讓孫儷、蔣欣成為各大片方爭搶的座上賓,而孫儷更是接棒《羋月傳》穩坐各大熒幕的“娘娘”寶座,憑借豆瓣9.0的高分,《甄嬛傳》成為當年的網絡點擊劇王。于是各種形式的宮斗劇扎堆。
但站在風口上其就要承擔被審視的風險,2013年廣電總局出臺《衛視綜合頻道電視劇播出調控管理辦法》規定:古裝題材每月和年度播出的總集數都不得超過總數的15%,這意味著兩部古裝劇不能接檔播出。
2014年,古裝劇開始減重,縮減集數,40集以下的古裝劇占了40%多,但當古裝劇的監管在打開了切口后,其也越切越大,如《武媚娘傳奇》大頭事件,監管之風更盛。但在2014年,古裝劇電視平臺的播出量仍能到眾多題材播出總量的12%。
而2017年,網傳“最嚴限古令”,嚴禁戲說胡編的宮斗劇在一線衛視播出,很多古裝劇的播出也變得遙遙無期,由臺播轉網播。
《如懿傳》上線騰訊,《延禧攻略》鎖定愛奇藝炒熱2018年古裝劇市場。
據豆瓣條目統計,從2011年到2018年5月,內地一共播出了307部古裝?。êW劇)。
而今年1月25日,北京日報官博發文列舉了宮斗劇的“五宗罪”:熱衷追崇皇族生活方式,使之成為流行時尚;精心演繹“宮斗”情節,惡化當下社交生態;不吝美化帝王臣相,淡化今朝英模光輝;宣揚奢華享樂之風,沖擊克勤克儉美德;片面追逐商業利益,弱化正面精神引導。
可見政策一直都在嚴抓古裝劇,而“古裝劇”也以退為進,雖然在政策下屢次調整但步伐從未停滯。
但古裝劇市場確實也有些軟了。
在廣電總局公布的全國拍攝制作電視劇備案公示中,2月份報備的古裝劇僅為11部,比去年2月的23部同比減少52.2%。
限古令遭辟謠,但宮斗、權謀網感類或被嚴控?
無論限古還是報備,權謀、宮斗網感類古裝劇或將成為“燙手山芋”。
愛夢影業CEO雷鳴告訴小官:“在未來,以網感為追求的篡改、渲染宮斗等歷史題材的古裝劇或將會被嚴管,而規范的古裝歷史劇絕大部分是不會被限制的。”
當互聯網成為人們生活中的水電煤,古裝劇從臺播轉入網播,其網感也是越發明顯。
而網感則是互聯網人群對內容喜好的思維和審美特點。比如敘事要爽感,人物要蘇感,情節要甜點,話題要high點。
此時網文IP的受眾群正對觀眾胃口讓片方看好。據CNNIC調研數據顯示,網絡文學用戶中有79.2%的人愿意觀看網絡文學改編的電影電視,于是因為IP自帶粉絲基礎,讓資本方紛紛瞄準改編自熱門網絡小說的古裝劇。
但這些往往不如預期,《幻城》豆瓣3.3、《鳳囚凰》豆瓣3.5等一大批劇收視口碑紛紛撲街。
光明日報也曾公開批評:部分劇作打著“上古神話”的旗號異想天開,說著動輒千年萬年的故事,打著哥特化的怪獸惡龍,搶著不知所云的億年原石礦脈。在毫無歷史根基的世界觀設定下,人物的塑造更是飄忽不定,行為邏輯、情感邏輯無據可循,讓觀眾不忍直視。
一位業內人士也告訴小官,市場上古裝劇扎堆,而缺少歌頌當代英雄類型的劇集,而此次整改也是對整個劇集市場方向的一個調整,但權謀、宮斗類型古裝劇可能將大幅度銳減。
在市場上古裝IP內容同質化,宮斗戲權謀戲扎堆現象屢見不鮮,而為了補齊大眾對于兒女情長的喜愛,不少影視劇甚至出現了篡改歷史的情節。
《武媚娘傳奇》就以武媚娘與李世民的虐戀情深作為主線。與史料記載李世民愛的是長孫皇后和徐慧大相徑庭,同時劇中手拿的線裝書更被網友吐槽“穿越六個朝代現身唐朝”。
其實對于古裝劇的亂象,早在去年就開始管控,但并未得到相關平臺方和制作方的重視,而此時古裝劇的嚴整,古裝劇的日子可能相當不好過,而如唐人、唐德、正午陽光那些背后布局大量網文IP改編的宮斗、權謀類的影視公司可能會受到影響。
古裝劇減少,倒逼市場題材開花?
古裝劇一波三折,如今又陷入最嚴整改,市場對于古裝劇為何這般喜愛?
據相關資料顯示:從2014年到2018年,在網絡方面,古裝劇連續5年承包流量冠軍,其收視雖然受到數量管控,但古裝劇依然在年度前十赫赫有名。在2017年電視劇收視率排行榜前十名中,古裝劇占比達到50%,全網播放量排名中《楚喬傳》457.75億位居第一,《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靠430.92億次緊隨其后。
可見古裝劇易造爆款。
《中國式投資》作者、知名投資人曹海濤告訴小官:“古裝劇受眾面廣,而且不涉及版權問題,基本上是改編,成本就相對節省了很多,而且古裝劇宮斗基本上大同小異,加上受眾對IP和歷史宏大背景是認可的,對其內容進行一些改動就能俘獲其原有受眾,加上一些兒女情長,恩怨情仇的改動,屢試不爽。”
在演員的成本上,古裝劇也能為片方省下一筆。時尚都市劇拼的是演員,基本上幾個主演最好都得選取大流量明星,而前幾年明星片酬位于天價,而古裝劇拼的是故事情節,基本上一個一線主演就基本上可以撐起一部劇,而諜戰題材一般多為建國前、抗日戰爭時期涉及國家機密、涉案風險很高,在整個市場題材有限的情況下曹海濤表示,古裝劇不會被完全限制,但肯定會嚴管,影視公司要少一些宮斗言情,多一些正能量,不打擦邊球。
慈文傳媒副總裁趙斌也向小官表示:“古裝劇的嚴控,需要政策去引導大家去找到一個正確的創作方向,同時影視行業近年來都處于一個題材火了大家就一窩蜂蜂擁而上的現象,導致古裝題材虛火過旺,其真正的原因在于對原創和題材駕馭能力的薄弱,此時當政策出手,無論刀下到哪一步,對整個行業來講都是一個好事情。”而此次傳出的古裝劇嚴控,趙斌表示其不會對慈文有任何影響,慈文在早前的題材規劃中就沒有涉及古裝,而對于未來到慈文會繼續保持在古裝劇中現實主義觀照的態度,不碰紅線。
而玄幻+古裝一直都是網大的金字招牌也被傳嚴管古裝題材,但一位業內人士表示,“網大其時常較短,表達內容有限,管控也會相對寬松,對于那些已經拿了公映許可證的網大來說,不會受到太大影響,只是排播周期會相對調整。在如今古裝劇的發行許可證的頒發額度會大幅度減少,但真正寫實的古裝劇還會繼續上線,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片方開發更多題材的劇集。
與此同時現實主義題材或將成為2019劇集市場的重要支柱。
相關數據顯示,在2018年,通過備案公示劇目共1178部、46290集,其中現實題材(包括當代題材和現代題材)占據全國電視劇創作的主流,部數占比達到65.62%,高于2017年的64.17%。
而據目前的播放結果來看《都挺好》長達一個月霸屏熱搜榜,此時反應時代變遷的《芝麻胡同》在北京衛視與東方衛視收視破一,同時《國寶奇旅》等主旋律題材也成為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重中之重。
無論是限古令還是報備上線劇目,劇集市場題材內容有限已經成為共識,而古裝劇去泡沫化正是倒逼文化產業的百花齊放。
【來源:鈦媒體 作者:首席娛樂官】